低利潤狂奔,拖垮了誰的晚年?
2025年1月1日,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正式實施。當全國勞動者默默計算著自己要多干幾年才能退休時,6月6日,在比亞迪年度股東大會上,一名股東掏出一篇長文,直指這家萬億市值的巨頭在產品營銷等方面的短板。王傳福不得不當場回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p>
這兩件事看似無關,卻像兩根冰冷的針,刺穿了當下中國經濟的同一塊傷疤——我們消耗了全球最多的勞動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卻陷入“高消耗、低利潤、弱品牌”的怪圈。
當延遲退休成為全民宿命,當股東都看不下去企業的營銷短板,我們必然要對中國產業價值、甚至所有企業的底層經營邏輯,進行深度的反思和復盤。
01
2025年初,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正式啟動。根據規定,用15年時間,男職工退休年齡從60歲延至63歲,女職工從50歲、55歲分別延至55歲、58歲。
這個政策背后是冰冷的人口現實。
2023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達2.97億,占總人口21.1%;65歲以上人口超過2.17億,占比15.4%。
老齡化浪潮下,養老金池子日益吃緊,延長勞動年限成為無奈之舉。
雖然政策設計者努力注入溫度,“自愿彈性”原則也允許職工提前或延后最多3年退休,養老金不會因提前退休而打折。
但當“工作到63歲”成為普遍預期時,無數普通勞動者依然感到寒意:流水線上的工人、伏案加班的程序員、奔波在途的快遞員...他們的身體能否扛到那一天?
更深層的憂慮在于:我們為何必須工作更久?
當中國經濟規模已居世界前列,勞動生產率卻未能同步提升,產業價值鏈長期卡在“微笑曲線”底端,只能靠延長勞動時間來彌補價值創造的不足。
02
6月6日,比亞迪年度股東大會現場,一位股東用長文直指公司痛處:產品營銷存在明顯短板。
王傳福當場坦承:“確實隨著公司快速發展,公司在產品營銷等方面存在不足?!?/p>
但問題只是這么簡單嗎?
相關數據揭示了一個尷尬的現實:2025年5月,比亞迪總銷量382476輛,同比增長15.3%。但扣除出口的88640輛,國內市場銷量僅為293836輛,環比連續兩月下滑。
更早前,王朝網與海洋網兩大經銷網絡的大降價引發爭議,甚至招來工信部和中汽協對“價格戰”的批評。
這一場景極具象征意義。
連自家股東都看不下去企業的營銷短板,折射出中國制造業的深層困境:重技術、輕品牌;重生產,輕價值;重銷量,輕溢價。
比亞迪重視技術本來是件好事。
其“技術為王,創新為魂”的企業文化,使其在電池、電機、電控領域實現突破,去年更成為全球首個達成1000萬輛新能源車產量的品牌。
王傳福更曾動情地說:“工程師之魂就是比亞迪之魂。即便我們所有財產全部消失,只要工程師還在,就隨時可以東山再起?!?/p>
但當技術優勢未能轉化為勞動價值,便陷入尷尬境地:一邊是炫目的技術創新,一邊是不得不用的降價手段。
這種矛盾恰恰是中國制造的縮影。
03
低價競爭最嚴重的代價是什么?
答:是資源消耗與價值流失的惡性循環!
中國企業的競爭哲學常陷入一個怪圈:降成本→壓價格→搶份額→再降成本。
比亞迪的降價策略只是冰山一角。這種模式下,企業、員工、社會陷入三重困局:
于企業:利潤空間被不斷壓縮。2024年一季度,比亞迪毛利率僅為19.7%,遠低于特斯拉的27.8%。當王傳福宣布未來五年投入1000億元研發智能化技術時,市場不禁要問:錢從哪里來?
于員工:高強度勞動成為常態。比亞迪員工規模接近百萬,生產線上的工人常需每日工作10小時以上。當延遲退休來臨,這些勞動者如何支撐到63歲?而比亞迪工程師文化中的“加班常態化”,也使技術人才提前透支身心。
于社會:資源消耗與價值創造失衡。中國制造業消耗了全球30%的能源,貢獻了28%的工業產值,但增加值率僅為22%,低于發達國家35%的平均水平。
也就是說,我們消耗了巨量資源,卻未能創造相應價值。
尤其是,在中國制造出海的大背景下,造成中國資源和中國人力低廉拋售給外國市場,這一令人痛心的后果。
更令人憂心的是,這讓國內企業界一直陷在經營觀念的一種愚昧和落后中。
當王傳福說“我們不可能過度營銷”時,似乎將品牌建設與浮躁營銷混為一談。
殊不知,品牌價值本質上就是消費者情感認同與支付意愿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大量制造企業事實上肩負著,將中國資源和中國制造轉化為中國品牌、中國財富和中國的國際產業地位的重任!
04
從工程師文化到用戶價值,很多國內企業存在著缺失的一環。
比亞迪并非不努力。王傳福在股東大會上描繪了雄心勃勃的技術路線:固態電池研發、投入1000億元用于生成式AI、三年內推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
但在消費者端,比亞迪的品牌形象依然難逃“性價比”標簽。
問題出在價值傳遞環節。一位品牌專家曾尖銳指出:“比亞迪擅長造車,卻不擅長講故事?!碑斕厮估肧paceX火箭運送跑車、蔚來打造NIO House車主俱樂部時,比亞迪仍停留在參數對比和價格促銷層面。
這種短板最后直接反映在用戶認知上。
盡管比亞迪高端車型“仰望”售價突破百萬,但消費者對其豪華屬性的認可度仍不及傳統豪華品牌。
王傳福也承認:“工程師文化更加注重產品的功能價值,但在傳遞情緒價值方面仍有待提升?!?/p>
技術是品牌的根基,但人文才是品牌的靈魂。
蘋果之所以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不僅因技術創新,更因它成功將科技與人文藝術相融合。
喬布斯當年邀請詩人、音樂家參與產品設計的故事,至今仍是品牌建設的經典案例。
05
延遲退休與產業升級,是一場關乎每個人的人生突圍。
延遲退休政策背后,還暗藏一個常被忽視的社會學影響:弱化傳統家庭代際支持機制。
隨著老年人工作年限延長,“隔代撫養”時間被擠壓,年輕父母育兒成本激增,進一步抑制生育意愿。中低收入家庭和女性勞動者在這一變化中首當其沖。
而破局之道,就在于提升產業價值創造能力:
對企業來說,要走出“成本牢籠”,構建“技術+品牌”雙輪驅動模式。
對創業者來說,要重新定義競爭維度。勝出者不會是價格屠夫,而是價值創造者。
對勞動者來說,要提升技能的可轉移性。延遲退休時代,55歲程序員能否順利轉型為AI訓練師?60歲銷售經理能否成為品牌顧問?這要求個人能力與企業價值結構同步升級。
對社會來說,要構建支持創新的生態系統。政府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創意人才、鼓勵內容創新,為企業品牌建設提供沃土。
只有當更多中國企業從“成本優勢”轉向“價值優勢”,勞動生產率和居民收入才能真正提升,延遲退休的壓力才可能緩解。
未來,當63歲的80后技術員老張在比亞迪工廠流水線完成最后一班工作時,他或許會想起25年前第一次聽說比亞迪——極致的性價比,原來消耗的是我們每個勞動者的養老錢。
而此刻,在深圳總部大樓里,比亞迪的高層也許正在重新思考:如何讓世界不僅需要他們的車,更愛上他們的車。
王傳福已宣布投入千億布局智能化,并承認“傳遞情緒價值”的短板。
中國制造的下一程,需要的不是更便宜的勞動力,而是更珍貴的情感共鳴。
中國老百姓的下半生,需要的不是更長的勞動時間,而是更豐厚的價值回報。
(全文完)
作者簡介:天真一笑,資深品牌營銷人,10萬+爆款文案創作導師。曾服務過50+世界500強企業的創意營銷,并幫助100+中小企業及創業者從0到1走上品牌軌道。尋找生意解藥,就問天真一笑。有問題咨詢作者,請后臺私信。
關注我,更多改變你命運的見識,都在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