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紀念館內,保存著一份1948年中央辦公廳的《關于接待工作的規定》,其中明確要求:"來客招待一律四菜一湯,不得超過標準,違者嚴處。"這份泛黃的文件,不僅見證了革命年代共產黨人嚴于律己的作風,更為新時代干部培訓提供了鮮活教材。近年來,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以其獨特的紅色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錘煉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精神的重要陣地。
一、從"四菜一湯"看制度約束的力量
這份珍貴的歷史文件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據中央檔案館資料顯示,1948年正值解放戰爭關鍵時期,盡管物資極度匱乏,黨中央仍堅持"節約每一個銅板"的原則。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同志曾因一次招待超標而主動作檢討,這件事被記錄在《楊尚昆日記》中,成為艱苦奮斗的生動例證。今天的干部培訓中,學員們通過研讀這些原始檔案,真切感受到制度約束對保持政治本色的重要性。
西柏坡的培訓課程特別設計了"歷史制度與現實對照"專題,引導學員思考:在物質條件極大改善的今天,如何傳承這種"自我約束"的精神?許多學員在心得體會中寫道:"當年四菜一湯是上限,現在卻成了某些干部心中的下限,這種反差令人警醒。"
二、沉浸式體驗:讓奮斗精神可知可感
"這里的每寸土地都浸透著奮斗的汗水。"在中央軍委作戰室舊址,講解員指著一盞煤油燈講述:1948年秋冬,參謀人員就是在這盞燈下連續工作72小時,繪制出了淮海戰役的作戰地圖。培訓課程創新設置了"三同"體驗環節——與老鄉同吃農家飯、同干農活、同上黨課。
三、奮斗精神的當代轉化
西柏坡的培訓不是簡單的歷史回顧,而是注重紅色基因的現代轉化。在"新時代奮斗精神"研討會上,學員們圍繞"數字時代的艱苦奮斗"展開激烈辯論。有人認為現代辦公條件改善了就不需要"苦干",但更多學員指出:奮斗精神的內涵在變,但其本質從未改變——那就是為黨和人民事業奉獻的精神。
一位學員分享道:"我們現在提倡的'釘釘子精神''工匠精神',不正是新時代對艱苦奮斗的詮釋嗎?"這種思辨過程,讓學員們對奮斗精神有了更立體的認識。
結語:走好新時代的奮斗之路
西柏坡干部學院的培訓實踐證明,艱苦奮斗不是要回到"吃糠咽菜"的物質條件,而是要傳承那種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
隨著學員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重溫入黨誓詞,西柏坡干部學院又完成了一期精神淬火。從這里走出去的干部們,必將把"兩個務必"的諄諄告誡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實際行動,在各自崗位上書寫新時代的奮斗篇章。正如一位學員在結業感言中所說:"西柏坡教會我的,不是如何忍受艱苦,而是如何在任何條件下都保持奮進的激情。"這或許就是紅色教育培訓最珍貴的收獲。
更多西柏坡紅色培訓信息:http://www.chuxinpeixun.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