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秋,楊尚昆被關押在一間潮濕的小屋。饑餓與低血糖讓他手抖得連水杯都拿不穩。這次他又暈倒在重重摔在冰冷的地板上了。
此時門外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迷迷糊糊中,他聽見警衛在鐵窗前停頓了兩秒,又匆匆走開。那么這位人物是誰呢?他當年是怎么幫助楊尚昆,楊尚昆后來又是如何幫助他的?
這個警衛叫田政紅,23歲,河北人。他的任務是監視楊尚昆,但每次看見這位頭發花白的老人,心懷同情總想過去幫他一把,但他的身份職責不允許他伸出援手。
經過多日觀察,田政紅發現這位頭發花白的長者面對審問始終堅守原則,絕不落井下石。這種風骨深深觸動了年輕士兵的良知。
田政紅內心善良,認為應當向楊尚昆提供幫助。他覺得,無論對方身份如何、曾有過何種過往,即便只是遇到身體不適的普通老人,也都應及時伸出援手。這種樸素的善意驅動著她,想要為楊尚昆做些什么。
這次楊尚昆又因為低血糖暈倒。這一幕被正在屋子外面執勤田政紅看到,田政紅摸了摸口袋里的軍用壓縮餅干——那是他留給自己值夜班的干糧,迅速遞給他就馬上轉身站崗。
“能幫我帶包紅糖嗎?”某天深夜,今天是田政紅值班,楊尚昆隔著門縫低聲問。田政紅背對著門,假裝沒聽見。第二天清晨,門縫里滑進一個油紙包,里面是半勺白糖。
在那段特殊時期,田政紅每次冒險為楊尚昆傳遞營白糖與報紙時,總是警惕地留意著安靜的四周。
兩人壓低聲音交談,田政紅匆匆說出自己的姓名和家鄉地址后,楊尚昆深深記住,他深知,若有重獲自由的那天,定要當面致謝這位在寒冬里遞來溫暖的人。
然而,田政紅偷偷做的善舉很快被發現了。1968年冬,他被上級叫走談話不久后,調離崗位并退伍返鄉,成為工廠的普通燒鍋爐工人,生活清貧。田政紅以為那段往事會像落在大地上的雪,被時間融化的無影無蹤。
時光飛逝,楊尚昆在1978年12月恢復工作,協助上級主持廣東工作。但他始終沒忘記這位恩人。
第一時間就托人去尋找當年幫助他的戰士田政紅。不過,他只記得田政紅的名字和其老家在張家口,年事已高實在不記得具體地址。經過多年尋找,終于在1985年找到田政紅。此時楊尚昆已是大人物了。
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歷經8年苦尋,終于通過組織找到這位退伍戰士,并派專車將他接到北京家中 。
推開四合院大門時,田政紅看到當年那位老人疾步迎來。楊尚昆張開雙臂緊緊抱住他,這一刻,距離1966年那個夜晚已過去近20年 。
面對楊尚昆提出的工作安置、生活補助等幫助,這位鍋爐工始終搖頭:“當年幫您不為這個。”最終他只收下一塊楊尚昆佩戴多年的手表。他將手表珍藏匣中,視若珍寶。
此后每逢春節,田政紅家中都會收到楊尚昆寄來的心意。盡可能給予這位樸實的恩人改善生活。而田政紅依然堅守鍋爐崗位,不求回報的品德讓人敬佩。
一包糖串聯起兩個人,一個在絕境中堅守信仰,一個在寒夜中守護良知。他們的故事,讓我想起一句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