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曉峰:全面準確把握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涵
黨建治學
共同富裕是人類自古以來的美好理想,更是社會主義的不懈追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追求,提升了共同富裕的境界,開闊了共同富裕的領域,為新發展階段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指明了正確方向。
提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明確了富裕的內容是精神生活,富裕的主體是人民,富裕的要求是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與物質生活共同富裕相比,既有共性的內容,也有特殊的內涵,需要深入研究、準確把握。
精神生活富裕在社會和人的發展進程中愈益重要。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之際,明確提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表明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是現代化的重要任務,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內涵。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繼續提高物質生活質量和水平的同時,人民的文化水準、精神追求、主體意識也在提高。過去在擺脫貧困、解決溫飽、追求小康時期不突出、不迫切的需要,現在成為突出的、迫切的需要。人們不僅沒有止步于物質生活層面的豐裕,而且要繼續接受各種開闊眼界、豐富素養、怡情養性的教育,繼續提升認識世界的能力、欣賞美好的品味、立身為人的道德。人們對富裕的認識也有了新的理解,新富裕觀并不追求豪宅名車、珠光寶氣、美酒佳肴這些外在的標識,而是在財務相對自由的基礎上追求普通的生活、新穎的思想、健康的情趣、自律的品德、憐憫的情懷等內在的體驗。還要看到,物質生活富裕與精神生活富裕并不一定是等價的,物質生活貧困未必精神生活也相應貧困,物質生活富裕未必精神生活也相應富裕,現實生活中二者的反差是經常存在的。提出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正是要盡力消除這二者之間的不平衡、不對等狀況,逐步讓更多的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起來。
精神生活富裕包含多方面的要求。回答什么是精神生活富裕,首先要明確是什么樣的精神生活富裕。我們所說的精神生活富裕,是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和價值取向的,說的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精神生活富裕。我國人民的精神生活,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引導下、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熏陶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不能離開這個大前提去談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富裕,是指精神生活目的的全面性,不是一種功利性的精神生活目的,而是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不僅求知而且求善求美;是指精神生活層次的全面性,不是局限于個體、自我的精神感受,而是具有群體意識、民族意識、人類意識,把“小我”與“大我”連通起來;是指精神生活類型的全面性,不是單一的精神生活類型,而是在科學和人文、邏輯和情感、計算和倫理的均衡中享受精神生活的完美;是指精神生活內涵的全面性,了解歷史傳承的精神財富、吸收現代創造的精神成果,把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礎上;是指精神生活途徑的全面性,不是僅從閱讀中獲取精神營養,實踐和交往、感性和理性、哲理和藝術等都可以成為精神生活富裕的途徑;是指精神生活條件的全面性,不是僅依靠個人的能力來提升精神生活水平,而是有國家文化建設的保障,社會的精神產品、文化產業、傳播方式等都要發達健全。
實現精神生活富裕的人民性和共同性。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只有少數人才能獲得和享受。提出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則進一步表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不僅物質生活能夠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能夠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精神生活富裕的人民性和共同性,是指精神生活富裕不是先富起來的人們的“凡爾賽”,不是文化精英們的特權,而是屬于廣大人民群眾,人民共創共享精神文化成果。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行業差距、收入差距、“數字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全體人民的共同發展將進一步提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條件將進一步成熟。為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打好基礎、創造條件,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任務和應有之義。
注重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豐富多樣性。人的精神世界是有個性的、有差異的,人的精神生活也不可能是千人一面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正是承認了精神生活的豐富多樣性。這種精神生活的豐富多樣性同時也是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世界、共同的民族意識,同時各民族保持各自具有傳統特色的精神文化,又體現了各民族精神生活的豐富多樣性。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東西南北地區差異明顯,這對在不同地區成長的人們的精神氣質有著很大影響,有的豪放、有的溫婉,這就要求兼容并蓄、開放包容,不能厚此薄彼、互相排斥。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身處不同行業、從事不同職業,行業和職業對人們有著不同的專業訓練,會產生具有顯著行業和職業特征的精神稟賦,如軍人的血性、教師的耐心、科學家的嚴謹、運動員的頑強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精神光譜。精神生活首先是個人的精神生活,個人是社會的人,但同時也是具體的、獨特的、有個性的、豐富多樣的人。每個人的精神生活都在社會的共同的主流的理想、道德、價值觀的統領下,但又不是千篇一律的,這就要求保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承認差異、尊重多樣。
【 顏曉峰:長安街讀書會主講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馬嘉均;初審:李雨凡、許雪靖;復審:韓培濤、程子茜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察》《黨建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黨委中心組學習》《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人民司法》《中國財政》《中國民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百年潮》《中國編輯》《中國發展觀察》《中國科技論壇》《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外交評論》《新型工業化》《環境保護》《國資報告》等百余本中央級核心期刊已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學思平治——名家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十五五”規劃】【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