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段消防員在滅火現場
講解逃生知識的視頻
引發全網關注
在小區樓下
一名剛滅完火的消防員
顧不上擦去臉上的煙塵
便忙不迭地向居民普及起火災逃生要點
回到現場
6月5日下午5時44分許
江西南昌西湖區桃花街道某小區內
一高層住宅26層突發火災
明火和黑煙不斷向窗外涌出
消防員接警后迅速到場撲救和疏散人員
快速控制了火勢
此次火災起火部位為一間臥室
過火面積20平方米
未造成人員傷亡
結束滅火工作后
大家收整器材準備歸隊
然而,看到小區群眾在樓下聚集
依然沉浸在對剛剛火情的后怕中
現場指揮員羅大蔚有感而發
他站在小區樓下
開始高聲為大家講解
高層居民樓火災的
自救避險思路及策略
剛結束滅火戰斗的羅大蔚
臉上還殘留著煙塵
但他并沒有去處理
而是抓住這一寶貴的現場消防科普時機
用略帶嘶啞的嗓音
以剛剛處置完的真實火情為例
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消防安全宣講
他聲情并茂、思路清晰
句句緊扣大伙兒最關心的逃生問題
視頻被發布到網上后
得到了不少網友認可
大家紛紛表示
這種緊扣事件做的消防科普
非常實用且很有效
但也有網友提出疑問
(網友們在評論區展開討論)
針對有網友認為“著火了往樓下跑”
在任何時候都是最佳選擇的看法
阿消想說
任何一種逃生方法
如果脫離事發時實際場景去用
都有可能會出現問題
實際上,南昌消防員這一番話
正是基于這起火災的具體情況
阿消復盤
在上述火災中,火勢沒有沿著建筑外立面向上下方蔓延,樓內居民家的入戶門防火防煙性能較好,同時,消防站所在地離居民區不遠可以及時趕到進行撲救。
而根據消防隊伍的撲救經驗
在多層或高層居民樓火災中
絕大多數情況
都與南昌這起火災情況相似
羅大蔚所講的辦法都是適用的
但有時的確也會發生一些其他情況
會讓應對策略有所不同
下面阿消就為您細細道來
假設一棟18層的住宅,4層某戶人家失火,而你在15樓,這時該怎么辦?
先在家里觀察,判斷是哪個地方著火。
如果看到亮光,或看到煙、火,先仔細看看外墻有沒有燒著,如果沒有,那說明火大概率不會燒到你家來,這時候可以選擇待在家里,樓梯間沒煙的話可以從樓梯下樓到室外去。
如果樓梯間充滿濃煙,顯然是失火房間的煙進入樓梯間了,這時選擇向下跑的話,有可能會導致煙氣中毒或者燙傷,建議還是待在家里更妥當一些。
(資料圖)
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建筑的外墻能夠燃燒。
現在一些建筑做了外墻保溫,一旦發生火災后,這些保溫材料被引燃了,火勢就可能通過燃燒的保溫材料,蔓延至其他住戶家中。出現這種情況時,家中起火的住戶,就要考慮立刻疏散到安全的地方。
(資料圖)
如果樓梯間有煙氣侵入,并且火已經燒到自己家中,在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時,要做好呼吸防護,進入樓梯間逃生,因為樓梯間的可燃物相對較少;或者,選擇家中一個沒有進火且房門較好、有外窗可供呼吸的房間臨時躲避。
要記得,在樓梯間里面也要盡可能低姿,減少呼吸,避免吸入過多有毒和高溫的煙氣。
(資料圖)
在我國,高度超過54米的住宅,通常設置有防煙樓梯間(兩個,或一個防煙剪刀樓梯),防煙樓梯間都有前室,進入前室要通過一道防火門,而進入樓梯間還需要再通過一道防火門。
這兩道門通常是要求“常閉”的,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煙氣進入樓梯間,從而保證樓梯間的安全。作為居民,要隨時關閉這兩道門。
更多相關知識
通過下方視頻進一步了解
總之,火災中的自救
一切視現場情形而定
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
要記住
平時多學習消防安全知識
遇到火災,盡可能地躲火避煙
保持冷靜、科學避險
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生命安全
▌來源:中國消防 江西消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