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內娛最讓我提得起精神追的,不是劇,而是一檔綜藝,芒果的《是女兒是媽媽2》。
這節目剛開播時大家討論的重點都是黃圣依母女,之前我也寫過了,不過幾集追下來,最讓我有感觸的其實是程瀟梁愛群母女。
因為她們讓我覺得太熟悉了。
她們彼此之間那種明明互相關心卻始終有距離感的關系,讓我想到了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和我媽的關系,我相信很多女生看到都會心有戚戚焉。
這確實是一種在當下越來越常見的一種母女相處模式,女兒和母親之間的邊界感太明顯,曾經分享過心跳的兩個人無法回到以往親密的狀態里。
可是媽媽,我不想成為你客氣的女兒。
“客氣”確實是我對程瀟母女的第一印象。
最典型的一點就是,她們對“報喜不報憂”這件事很默契。
程瀟在14歲就到韓國去做練習生了,后來在韓國出道,又是團隊里第一個有了一點姓名的人,為了提升團隊知名度拼命地上綜藝,再然后又回到內娛,一切又從零開始。
她說她在韓國時有段時間人“不對勁”,會在公司開會開到一半跑到街上,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
而她當時對母親說的最濃烈的一句話只是:“媽媽,我想回家。”
我完全能理解程瀟當時的心態。
一方面練習生是自己執意想做的,所以格外不想讓母親覺得自己過得不好;
另一方面則是自己經歷的這些壓力也遠超母親的人生經驗和能力范疇,母親很難感同身受,也幫不上什么忙,說了也只是多一個人一起焦慮而已。
我之前出國讀書的時候,心態多多少少跟她類似。
當然我的壓力遠遠沒有程瀟大,但不如意的事情總歸是會碰到的,我很少在事情有解決方案之前跟父母說,因為總覺得說了也沒用,只是會讓大家都更難受而已。
女兒在外求學、生活,在母親鞭長莫及的地方獨自長出了盔甲,認知水平和思考方式可能都和母親習慣的一切不一樣了,雙方的生活里就會出現斷層。
而程瀟的媽媽梁愛群碰上事也不跟女兒分享,她發現乳腺癌需要做手術的時候也沒跟程瀟說,一個人消化了這一切,做完手術才跟程瀟打了電話。
站在梁愛群的角度也很好理解,她知道自己幫不了程瀟太多事業上的忙,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給女兒添麻煩,于是她選擇不說。
其實之前我家有過類似的事情,我在國外的時候爸爸需要做一個蠻大的手術,我完全不知道,放假回國才直接去醫院看到了他。
我當時的感受就是當頭棒喝,一邊發懵一邊后怕。我猜程瀟知道時的心情應該也差不多,所以她才打電話罵了媽媽一頓,然后迅速安排好了媽媽后續的治療。
程瀟和梁愛群讓我有一種很深的無奈,你讓任何人來看,她們都堪稱模范女兒和模范媽媽,但她們偏偏就是因為太替彼此著想,才讓兩個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其實我覺得客氣母女之間最要命的,是回避。
“報喜不報憂”本身就是一種回避,當這成為母女相處之間的習慣時,她們也很難去深入一些別的話題了。
梁愛群和程瀟父親的婚姻不順,父母分居多年后在程瀟18歲那年終于離婚。
這件事是母女之間的一個坎兒,但她們又太不愿意去觸碰這個會讓彼此不適的話題,就像程瀟說的,她們會讓這些話題從生活中“沉下去”。
但不討論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恰恰相反,我認為所有避而不談的問題,最后都會默默地變成我們的負累。
說實話,這大概也是很多中國母女之間的常態。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要怎么跟親密的母親去討論沉重的、尷尬的話題,最后雙方都陷入沉默,越不開口,就越不知道如何開口,最后只能堵在心口。
我想這也是程瀟和梁愛群選擇來上這個節目的原因之一吧,她們需要一個外力去推動她們重新靠近彼此,被逼著去直面那些在生活中沉底的問題。
在節目的設置下,程瀟第一次開口問了母親,如果在我十歲那年,你就和父親離婚的話,會不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程瀟一直糾結的點是,母親是不是為了自己和妹妹而延遲了離婚的決定,而最終因此多受了很多委屈,甚至導致母親在家庭和婚姻中迷失了自己。
當她說出這句話時,我眼淚直接就流下來了。
她表達的其實是我們東亞女兒對媽媽最深的一種愧疚:媽媽,我好害怕我是你痛苦的來源,我是你無法脫離泥沼的拖累。
但在母親看來,不管重來多少遍,她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兩個女兒都留在自己身邊。
她擔心更多的,其實是自己離婚這件事有沒有帶給女兒們傷害。
母女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都懷有愧疚,恰恰是因為她們都愛彼此愛得太小心翼翼了。
而在她們討論過這件事之后,程瀟才慢慢可以跟母親聊一些相關的話題,比如媽媽有沒有考慮再談一個對象之類的。
我們能很明確地感受到,在她們鼓起勇氣直面了那個一直回避的問題之后,她們之間的關系明顯變親密了許多,而且她們交流的東西也變多了。
生活的水流其實已經往前很多了,但只有她們真正討論了這件事之前,才能徹底擺脫過去某些事件的牽絆,以更輕松的姿態攜手繼續向前。
我想程瀟母女在這個節目之前應該很久都沒有高強度地相處過了,她們也說她們的生活方式是“同城不同居”。
目前節目只播了5期,就已經能看出她們從肢體上都在逐漸變得親密。
一開始梁愛群想去擁抱女兒,程瀟都會有一點尷尬的回避,兩個人在一個房間都只能尷尬地對著玩手機。
但現在程瀟明顯跟母親變得親昵了很多,甚至可以很自然地跟母親撒起嬌來,不再需要在母親面前做那個可以扛起來一切的完美女兒。
我看著她們的變化,心里也很感慨,就哪怕是彼此深深相愛的母女之間,親密依舊是需要練習的。
本能的愛和關心,也需要靠磨合和相處來轉化成可以聊天、可以擁抱的親昵。
我很喜歡看《是女兒是媽媽2》,因為我總覺得能在節目中每對母女之間都捕捉到一些令我感同身受的瞬間。
黃圣依和母親之前關于掌控權的爭奪、程瀟母女需要慢慢重拾的親密、李嘉格母女之間的問題又恰恰是因為之前太過親密,哪怕是公認家庭關系最健康的陳夢,跟母親之間也會有童年被過度管教的傷痛。
我忘記之前是誰曾經用詩人耶胡達·阿米亥的一句詩來形容母女之間微妙的關系——
“生活就是同時建造一只船和一個港口。也是在船沉很久之后,才把港口建好。”
我當時看到總有種“不明覺厲”的朦朧震撼,但現在年長一些,倒是更能理解這個比喻了。
母女之間從一開始就會有一種本能的鏈接,這種愛一開始是能讓我們揚帆出海的船。
但在成長過程中母女之間又會有各種各樣復雜的糾纏,哪怕是最愛女兒的媽媽或許都跟女兒有過激烈的爭吵,哪怕是最貼心的女兒都有過是想要把母親從自己生活中切割開的念頭。
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完美的母女關系或許會像一艘船那樣沉掉,但也正是在這些摩擦中,我們成長了起來,會踏入跟母親一樣的很多女性困境。
在本能的愛之外,母女之間最重要的紐帶就是作為女人對彼此的理解,這會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港灣。
(圖片來自網絡,《是女兒是媽媽2》截圖來自芒果TV)
本文作者:海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