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上甘嶺勝利后,敗退臺灣的蔣介石含淚給出了15字高度評價,他到底說了啥?上甘嶺戰役的大捷又意味著什么呢?
朝鮮戰爭爆發,蔣介石落井下石
朝鮮戰爭爆發,蔣介石欲要反攻大陸,是美國給的底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國迎來了國共兩黨內戰時代。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爆發內戰,百萬國民黨軍攻擊中原解放區。解放軍越戰越勇,國民黨軍減員嚴重,至1949年潰敗,蔣逃至臺灣。
解放戰爭勝利令老蔣喪失面子,美國曾全力支持國民黨,但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均失敗。1950年,新中國成立第二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老蔣設想反攻大陸。
朝鮮戰爭本是兩國內戰,美國強行介入,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中國警告不可越界,但美軍無視,挑釁邊境。1950年10月1日,跨過三八線,志愿軍入朝。
美軍將志愿軍視為弱敵,志愿軍早已準備充足。志愿軍破聯合國軍陣,1950年10月25日,全線撤退至清川江以南。麥克阿瑟認為中國不敢戰,計劃戰爭年底結束。
志愿軍反擊出乎麥克阿瑟意料,節節敗退,1950年底,美軍徹底潰敗。美軍總統杜魯門不滿,撤銷麥克阿瑟職務。李奇微接任統帥,朝鮮戰場局勢未改,談判取得成果。上甘嶺戰役是朝鮮戰爭規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戰,決定了戰爭走向,美韓在停戰協議上簽字。
上甘嶺戰役美軍傾泄彈藥190余萬發
在1952年10月,美軍與中朝聯軍多次交戰后,范弗利特認為大規模殲滅志愿軍已困難,天平不再傾向美軍。盡管美軍擁有先進武器和優勢,但范弗利特決定利用這些優勢,集中主力對中國志愿軍的小股力量進行殲滅,試圖逐步削弱中國軍隊的實力。
上甘嶺戰役即是此舉的一部分。范弗利特狂妄地認為只需5天,以200人的代價就能奪取高地。然而,最終情況卻演變成一場規模龐大的戰斗,持續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戰爭晚期,爭奪597.9高地成為焦點。該高地被美軍稱為“三角形山”,而中朝軍隊則稱之為“五圣山”,由東北和西北兩條山脊組成,形成V字形。要奪取五圣山,就必須占領山背后的上甘嶺村莊。因此,我方將這場戰役稱為“上甘嶺戰役”。
1952年10月,中朝聯軍與美國聯軍在上甘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10月14日凌晨,聯合國動用300多門火炮、100多輛坦克、3000多架次飛機,以每秒6發的火力密度對我軍實施了火力壓制,緊接著以7個營的兵力發動了猛攻。然而,在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密集炮火轟炸后,山頭上仍有大量志愿軍奮起抵抗。
當時,美軍向上甘嶺陣地投放了190余萬發彈藥、5000余枚炸彈,整個山頭被削平兩米。然而,美軍未料到的是,我軍在戰前已挖掘了大量防御坑道,極大地減少了我軍的傷亡。夜幕降臨,我軍借助坑道組織反擊,成功奪回陣地。在接下來的8天里,雙方陷入了艱苦的拉鋸戰,我軍以傷亡3500余人的代價殲敵4000余人,成功抵擋了敵軍的瘋狂進攻。
在戰斗中,志愿軍防御工事遭到嚴重破壞,但我軍戰士們利用山縫、彈坑進行防守,以敵人的尸體作為掩護,進行修筑工事。在戰斗激烈的時刻,志愿軍官兵充滿高昂的斗志,不怕犧牲,敢打敢拼,令聯合國軍感到膽寒。戰斗中涌現了眾多令人震撼的戰斗英雄,如一級戰斗英雄孫占元,在雙腿受傷的情況下,堅持戰斗,用機槍消滅了80余名敵軍,最終以與敵同歸于盡的決心為人們所銘記。
在上甘嶺戰役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成功殲敵2.5萬人,我軍為此付出了1.5萬余人的巨大代價。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標志著美國聯軍被迫坐上了談判桌,簽署了恥辱的停戰協議。
得知上甘嶺戰役勝利的消息后,老蔣感慨萬分,仰天長嘆:“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這樣高度的評價表達了中國軍隊的卓越表現。老蔣反攻大陸的計劃也在志愿軍的勝利面前破滅。
志愿軍在這場戰爭中創造了神話,讓中國人的脊梁挺直了起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看法也發生了積極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