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8年,一個老人的彌留之際,一個女人帶著女兒走進病房。
她是他的妻子,也是他二十多年來不曾正眼看過的人。
最后的見面,只說了一句話:“他不愿意談。”沒人知道,這是兩個人將近一生糾纏的終結。
——《壹》——
一場跨國相遇
很多人不知道,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是個日本女人,她叫佐藤富子,名門出身,家里是富商,性格倔強,長相清秀。
母親管她叫“東京最難纏的姑娘”。
1916年,東京圣路加醫院,郭沫若高燒,臉色煞白,醫生要動手術,他堅持不同意,護士長把佐藤富子叫來勸,他一睜眼,看見她。
穿白衣,眼睛冷,那一刻,他認定這個女人不簡單。
佐藤富子主動和他搭話,問他:“你是中國人?”郭沫若點頭,她說:“我喜歡中國。”沒人知道,這句話后來毀了她的一生。
兩人頻繁見面,看書,寫字,談詩。
郭沫若當時窮得叮當響,靠賣舊書度日,佐藤富子卻丟了世家的驕傲,帶飯來醫院,一年不到,兩人同居。
佐藤富子改名“郭安娜”。
家里一紙斷絕關系書寄來,父親說:“你不是佐藤家的人。”她簽字,扔掉姓氏,搬進郭沫若的出租屋,房子不大,墻上糊報紙,床是兩塊木板。
但兩個人天天寫情書,1917年,第一胎順利生下了郭和夫,郭沫若抱著她說:“來日方長。”來日很長,苦也很長。
——《貳》——
從熱戀到背叛
1918年,郭沫若開始參加社團活動,常不回家,安娜守著那個不大的屋子,1921年,郭沫若回國,留下安娜和孩子在日本。
此后,安娜一個人帶著孩子,靠在醫院做護士糊口。
東京街頭物價飛漲,她的工資頂不住五個孩子的學費,192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帶著新身份、新職位,安娜早已瘦成皮包骨。
兩人見面,郭沫若嫌她“變老了”,說話的語氣也不耐煩。
安娜忍著眼淚,問:“你還愛我嗎?”
郭沫若笑了笑,說:“現在不是談這個的時候。”這句話,比刀子更狠,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郭沫若秘密回國。
什么都沒留,什么都沒說,只留了一封信。
安娜和五個孩子留在日本,成了“敵國將軍的家屬”,日本警察三天兩頭上門,安娜被拖去審問,她被吊在椅子上,灌水,打耳光。
嘴角血干了又裂,審問官問她:“郭沫若在哪?”
她咬著牙說:“我不知道。”事實是,她知道,但她什么也沒說,1946年,安娜通過青木和夫口中得知,郭沫若已經和另一個女人結婚了。
對方叫于立群,而且,孩子都有了。
安娜病了,高燒不退,靠一碗粥撐了三天,她給郭沫若寫信,信里一句埋怨都沒有,只說:“希望再見你一面。”信寄出,沒有回音。
1948年,安娜決定離開日本。
身無分文,變賣了結婚戒指,買了船票,帶著子女渡海來香港,她在香港街頭找到郭沫若下榻的酒店,門口站著衛兵。
安娜一身破舊和服,被攔在外頭。
她大喊:“我是他妻子!”賓館門口的警衛根本不信,于立群從門里出來,看見她,臉色一沉,郭沫若藏在二樓窗后,死也不肯出來。
直到天黑,安娜才認命走了。
第二天,安娜收到了郭沫若托人遞來的信,兩行字:“過去的事,該翻篇了,請保重。”沒有稱呼,沒有署名,安娜燒掉了信,回身進了碼頭。
從此一個人流落香港,后來輾轉到了上海。
——《叁》——
1978年的最后一次會面
時間到了1978年,郭沫若住進醫院,癌癥晚期,全身浮腫,意識模糊,安娜拄著拐杖,住在上海,兩人三十多年沒說過一句話。
安娜突然說,想見他最后一面。
這個消息上報,幾番周折,最終獲準,郭沫若身邊人反對,怕他激動,怕他不愿意,怕他說錯話,但安娜態度堅決。
她說:“我不求別的,見一眼就走。”
安娜帶著長女,坐火車到了北京,凌晨五點,站在醫院病房門口,走廊長,燈光昏黃,空氣里全是消毒水味。
門一開,郭沫若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滿管子。
臉浮腫得變了樣,眼睛睜不開,嘴唇發紫,安娜喊了一聲:“沫若。”郭沫若沒看她,只嗯了一下,場子一下子僵住了。
安娜坐在床邊,低頭捏著手絹,想說什么。
郭沫若盯著天花板,半天一句話沒有。
安娜終于開口:“我來了。”郭沫若點了下頭:“嗯。”安娜眼眶紅了,眼淚在轉,她輕聲說:“我就想聽你一句話。”
郭沫若閉上眼:“我不愿意談。”
這句話,像錘子砸在她心口上,安娜站起來,走到門口,回頭看了一眼,郭沫若的眼睛一直沒睜,她對身邊女兒說:“走吧,他不愿意談。”
一句告別都沒有,這是兩個人一生最后一次見面。
——《肆》——
他去世了
1978年6月12日,郭沫若死了,安娜沒去參加葬禮,郭沫若的遺物里,連她的照片都沒有,幾十年情分,像從來沒存在過。
安娜回了上海,住在一間舊式洋房里,房里只掛著五個孩子的照片。
她不跟別人談郭沫若,別人提,她就搖頭,有人問她:“后悔嗎?”安娜說:“我一輩子像條野狗,沒想過后悔。”她活到101歲,沒改國籍。
1994年,安娜病危,躺在床上。
枕頭底下壓著幾十年前郭沫若寫給她的情書,紙都泛黃,字跡還清晰,死前,她把500萬日元遺產捐給了中國留學生基金。
臨終前她說:“我要葬在中國,因為我是中國人”。
于立群呢?郭沫若死后,于立群在家整理遺物,翻出一封信,是郭沫若寫給于立群姐姐于立忱的情書,當場昏倒。
再翻家里,發現丈夫生前與姐姐長期書信往來。
加上多年喪子之痛,1979年,她用圍巾自縊在家中,兩年內,三條命,這樁跨越60年的情感糾葛,徹底終結。
郭沫若,身后風評一片,安娜,成了活在郭沫若影子里的人。
但她活著,活得頑強,五個孩子全成才,有院士,有音樂家,有醫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