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戰爭中,俄軍一些老牌的精銳部隊表現并不佳,甚至于戰事已經超過了3年,到現在也沒有過硬的戰績抓在手里。
與之相反的是很多戰前普通的單位,憑借自己的戰績打成了新的王牌軍。
而在俄軍收編的頓巴斯當地武裝中,自然也有“英雄部隊”和“狗熊部隊”;相對而言以頓軍為主編成的第51集團軍以“英雄部隊”居多,以盧軍為主編成的第3集團軍,以“狗熊部隊”居多。
在第51集團軍中,還誕生了戰績可列俄軍頭等精銳之列的第114摩步旅。
該旅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東烏戰爭時期的“東方營”,此后不斷升級改編,至俄烏戰爭爆發時為頓軍第11摩步團。
2023年時頓軍并入了俄軍,第11摩步團擴充為第114摩步旅,并在當年10月的阿瓦迪夫卡戰役中一馬當先,對廢料堆制高點發起沖擊,并將該點控制。
到2024年2月,第114摩步旅由廢料堆南下,一舉攔腰截斷了阿瓦迪夫卡的城區中部,為阿城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阿城戰役后,第114摩步旅繼續向西進攻,實際作為獨當一面的“偏師”存在,可見其戰斗力之強。
尤其到2024年9月,第114摩步旅幾乎獨自占領了“萬人城”烏克蘭斯克,并在隨后的作戰中橫掃了“萬人城”赫尼克及整個烏軍的沃夫恰河段防線。
此后該旅又沿著庫拉霍沃水庫繼續向西進攻,到今年二三月間占領了“千人村”安德里伊夫卡。
在3月初占領此村后,第114摩步旅便轉入了休整,所以很長時間內我們并未看到過這個旅的消息。
而自6月5日開始,此方向的戰線開始迅速變化,烏軍陣地突然開始被大片吃下——第114摩步旅終于動了。
擺在該旅面前的目標是阿列克謝耶夫卡,戰前人口有1160人,同樣是一個“千人村”。
這個村位于沃夫恰河以北,公路穿村而過,全村東西長達4公里,有大約20條街。
我們都知道,像這樣體量的“千人村”在當前的俄烏陣地戰環境下,并不好輕易奪取,起碼得打上一段時間。
結果第114摩步旅從6月5日開打,一天時間就突入了村內,到了9日打穿了村內,在多個點位插旗。
該說不說,這休整了整整3個月的第114摩步旅確實出手不凡。
當然,第114摩步旅打得快一方面,烏軍那邊似乎很不耐守,顯然也是有問題的。
結果瞧了瞧番號,確實差點意思,因為在這個方向防守的是烏克蘭空軍“聯合步兵旅”。
這個旅的名字很怪,其實是因為從空軍抽調警衛、勤雜或者覺得沒用的技術人員湊出來的,之前曾經在哈爾科夫北部作戰,現在被調到了頓巴斯固防。
原先跟俄軍一直頂牛的第37陸戰旅、第46空突旅、第79空突旅都被打得夠嗆,現在都在后面火線整補。
在新來的不太能打,老牌部隊又有些恢復無力的情況下,便有了重新上線的第114摩步旅三四天打穿一個“千人村”的情況。
按照俄軍攻占定居點的習慣,在成功插旗后還要對村鎮內進行清理,將可能殘留的散兵和爆炸物清除,并改造村內的建筑和烏軍工事,以為己用。
在消化掉占領的定居點后,則會以此為基地展開下一步的進攻。
當然,如果著急向前推進的話,清理鞏固和繼續沖擊的部隊未必是同一支,以交替出擊不給烏軍喘息的機會。
而在控制阿列克謝耶夫卡后,第114摩步旅的兵鋒距離第聶伯羅州界只剩下了大約5公里。
在這5公里的地段上,還有兩個烏軍控制下的定居點。
但是這兩個村子很小,靠前的澤倫伊庫特村戰前人口不到60人;靠后的新烏克蘭卡更小,戰前人口只有40余人。
所以烏軍既然守不住前面的“千人村”堡壘的話,后面的這兩個袖珍小村是不好組織防御的。
倒是在阿列克謝耶夫卡以北,尚有大片的開闊地俄軍沒有清理,這里可能會費些時間,但也很難拖太久。
如果第114摩步旅這邊突到第聶伯羅州境的話,將可從南側對新帕夫利夫卡構成威脅,俄軍在第聶伯羅方向的戰線,就更能被激活了。
此后,無論是作為政治籌碼也好,還是從純軍事角度出發,第聶伯羅州的戰事都很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