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機動車作為城市交通體系的“毛細血管”,是市民日常出行、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少數非機動車騎行者闖紅燈、逆行、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也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對此,今年以來,上海公安交管部門持續推進非機動車亂騎行交通違法專項整治,打出嚴格執法、緊盯源頭、優化環境的綜合治理“組合拳”,推動本市涉非機動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1%。
整治
“長效嚴管+科技賦能” 違法治理提質增效
今年以來,公安交管部門聚焦非機動車闖紅燈、逆行、不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等突出違法行為深入推進執法治理,強化日常執法與專項行動相結合,全市查處非機動車交通違法同比上升7.6%,涉非機動車交通事故同比下降5.1%,交通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日常執法與集中整治雙線并進。一方面依托一線警力,在全市范圍內對各類易致禍非機動車違法行為“見違必糾”,提升執法覆蓋面;另一方面主動收集非機動車違法高發、群眾集中反映的點位、時段等線索,通過集中整治的方式加強執法震懾。今年以來,全市已動態開展189處“嚴管路段”“小切口”整治,相關路段非機動車違法行為下降約50%。
比如,浦東新區小陸家嘴環島附近,由于周邊寫字樓、商圈集中,中午用餐時段快遞外賣電動自行車闖禁、逆行等違法現象多發,浦東警方針對性加強該時段警力配置,通過“無人機+視頻+實兵”等措施開展“小切口”整治,交通秩序明顯好轉。
科技賦能提升執法效能。在強化現場嚴查嚴管的同時,公安交管部門不斷推進科技賦能,通過多種方式強化非機動車通行秩序治理。通過快遞外賣行業電動自行車“RFID專用號牌”,捕獲車輛行駛軌跡,即時記錄闖紅燈、逆行、違反禁令標志、不在非機動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通過視頻巡邏、無人機應用,強化對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的發現,科學靈活調配警力開展嚴格追查;針對警力不在現場的情況,綜合運用各類圖像技術,實現對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的精準識別和記錄,通過依法追查開展后續執法教育,進一步打消違法人員的僥幸心理,提升守法出行社會共識。
整治
“追根溯源+多方聯管” 全鏈筑牢交通安全
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堅持“防”“治”結合,通過反查機制追溯責任、聚焦重點行業監管,推動管理重心從末端執法向源頭防控延伸,切實減少違法行為滋生。
交通事故反查追責非法改裝商家。非法改裝的非機動車往往存在車速超標、剎車失靈等安全隱患,極易引發交通事故。為有效打擊非法改裝源頭,公安交管部門結合路面執法、巡邏和事故處理工作,對發現的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線索進行深挖,將涉嫌違規生產、銷售及非法改裝的店鋪信息移交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對從事拼裝、加裝、改裝非機動車經營性活動或者銷售拼裝、加裝、改裝的非機動車的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同時,對非法改裝電動自行車導致車輛嚴重超速行駛、對事故發生具有作用力的,將非法改裝商家納入交通事故責任方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今年以來,已有9家非法改裝商家被納入事故責任方追責。
靶向監管提升快遞外賣行業安全水平。聚焦快遞外賣騎手“違法成本低、管理抓手弱”的問題,持續督促快遞外賣平臺企業建立完善騎手交通安全監管制度,對名下騎手違法不及時處理、不按規定使用專用號牌、發生嚴重交通事故等情形,公安交管部門依據《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對所屬企業開展約談處罰。今年以來,共處罰平臺企業7家次、處罰配送站點40家次。通過多方聯動疊加管理,今年5月份以來,全市日均發生快遞外賣電動自行車有責交通事故環比下降了7.6%。
整治
“打通斷點+完善設施” 優化慢行交通環境
公安交管部門堅持“慢行優先”理念,通過打通斷點、完善路網、消除隱患、優化道路設施等多維度舉措,著力打造安全、順心、便捷的非機動車出行環境。
堅持“慢行優先”發展戰略,完善路網通達性。在規劃設計層面,充分考慮非機動車通行需求,保障非機動車通行路權。同時,積極配合交通行政管理部門研究“禁非”恢復工作,持續打通騎行斷點,在2024年恢復了9段非機動車道的基礎上,今年計劃恢復7段“禁非”道路。目前,邯鄲路(國權路—國賓路)已恢復非機動車通行,滿足復旦大學師生騎行需求,周邊路口非機動車通行效率提高50%以上,其余6段非機動車道預計下半年陸續恢復。
此外,對于暫時不具備恢復條件的“禁非”路段,公安交管部門已協同市交通委在黃浦區試點設置了297處繞行指引標志,為市民提供路徑指引,提升騎行體驗。
聚焦隱患整改與設施優化,提升“慢行交通”安全系數。持續發揮市區兩級交安委平臺作用,今年以來清單化、項目化推動機非隔離缺損、無信號路口等隱患整改600余處,降壓機非混行等道路隱患風險。
例如,在緊鄰上海南站的徐匯區老滬閔路石龍路,該路口為三岔畸形路口,路中有安全島,日常人流、車流量大,非機動車與行人交織隱患突出。經過安全島落坡優化、漆畫非機動車通行專用區域、設置非機動車道渠化等優化調整,消除了非機動車與行人的交織沖突,減少了左轉非機動車道對直行的影響,大大提升了路口通行效能與安全,調整以來該路口涉及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事故已同比下降27%。
又如,靜安區西藏北路(天通庵路—芷江中路)、柳營路(共和新路—西藏北路)等路段,考慮到學校周邊道路通行需求和行人、非機動車橫穿馬路隱患,在沿線增設金屬中央隔離護欄,完善周邊道路交通標線和警示設施,筑牢道路安全保障。
下步,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將繼續聚焦市民出行需求,特別是針對夏季、暑期的出行特點及道路安全隱患,進一步加強道路安全管控、優化道路交通秩序,全力為群眾平安順暢出行營造良好道路交通環境。
一是持續推進交通違法整治,守牢路面安全底線。上海公安交管部門將緊盯“非機動車交通違法”不放松,持續多方發力清除亂騎行安全隱患。同時,針對暑期出游逐步增多的特點,強化對高速公路通行安全管理,聚焦“兩客一危一貨”(公路客運和旅游客運車輛、危化品運輸車輛、重型貨車和輕型貨車)和6座以上小客車等7類重點車輛,嚴管嚴查超員、超速、超載、疲勞駕駛、酒駕醉駕、不系安全帶等易肇事肇禍違法行為,全力以赴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保暢通。
二是抓細防汛防臺應對,保障夏季通行安全。隨著夏季到來,降雨、臺風、潮汛、雷電等惡劣天氣將伴隨而至。公安交管部門會同相關政府部門,提前對全市易積水路段、下立交、臨水路段及行道樹、交通標識標牌等設施開展安全檢查,針對過江橋隧、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及全市易積水點,完善易積水區域的交通疏導“一點一預案”。同時,將根據天氣情況適時啟動非機動車應急過江方案,以警車引領護送的方式緩解市民過江難題。
三是深化社會共治格局,凝聚安全共建合力。交通安全離不開全社會共同參與,一方面公安交管部門將繼續發揮市交安委平臺牽引作用,形成源頭防治、過程監管、責任追究的閉環管理模式降壓交通事故,聚焦市民通行需求優化道路設施和交通組織,讓道路更通暢、更友好;另一方面也將繼續拓展“警民聯動”渠道,聯合社區、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交通安全宣傳,對大型車輛駕駛員、外賣快遞騎手、“一老一小”等重點群體開展針對性普法教育,形成“守法文明出行、共建秩序之美”的全社會共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