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象娛樂
文丨栗子酒
屢屢傳出賣身消息后,騰訊音樂收購喜馬拉雅的事終于有了定論。
6月10日,騰訊音樂(下文簡稱TME)發布公告稱,TME將與喜馬拉雅控股(下稱喜馬拉雅)及其他若干訂約方簽訂并購協議及計劃。隨后,二級市場應聲而動,TME美股盤前大漲8%,而在線音頻領域的荔枝FM美股則盤前大跌超10%,市值僅957萬美元。
該協議擬定,TME將以12.6億美元現金,加上不超過總股數5.1986%的騰訊音樂A類普通股(總股數基于交易交割前五個工作日的已發行及發行在外普通股計算),以及為喜馬拉雅創始股東準備的、不超過總股數0.37%的騰訊音樂A類普通股,收購喜馬拉雅100%的股權。
按照TME當前(11日)284億美元的市值計算,TME擬用于交易的股權對價約為15.81億美元,也就是說,喜馬拉雅此次賣身,標的總對價約28.41億美元,合人民幣約204億元。
隨后,喜馬拉雅在《關于喜馬拉雅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簽訂并購協議的公告》中回應稱,公司承諾保持現有品牌不變、現有產品獨立運營不變、核心管理團隊不變、公司戰略發展方向不變。
另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喜馬拉雅創始人余建軍和聯席CEO陳小雨表示:“與其單打獨斗,不如共享資源、共同研發,把精力用在真正提升用戶體驗和創作者收益上,攜手,能讓我們走得更遠、更穩。”
四次IPO未果
喜馬拉雅選擇“體面”的賣身
在騰訊音樂發布正式的收購公告之前,關于TME將要收購喜馬拉雅的傳聞就已流傳了許久。
早在2022年時,就有消息稱TME與喜馬拉雅有過接觸,探討合作的可能性。不過在當時,喜馬拉雅的發展勢頭不俗,一來,當時的“耳朵經濟”撬動了巨大的市場,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6-2020 年,中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從25.4億元增長至272.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69.5%。
二來,喜馬拉雅作為“耳朵經濟”賽道中的佼佼者,憑借龐大的用戶群和市場占位,也成了資本市場中不可多得的“香餑餑”。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時,喜馬拉雅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6億,月活用戶超2億,迅速坐上行業頭把交易。
基于此,在喜馬拉雅2021年籌備赴美上市之前,就已經拿到了12輪融資,累計募得資金近百億元。從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摯信資本、高盛、興旺投資等財務投資方,到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等戰略投資方,喜馬拉雅身后的投資陣容可謂豪華。
然而,比起順暢的融資之路,喜馬拉雅的IPO歷程就坎坷許多。截至TME下場收購之前,喜馬拉雅已經進行了四次IPO,均以失敗告終。
原因在于,盡管在當時,資本市場看好喜馬拉雅未來的發展,但在實打實的業績上,喜馬拉雅卻長期交不出一份好看的財報,公司的盈利能力長期備受質疑。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喜馬拉雅的虧損金額分別為7.74億元、7.73億元、6.05億元、7.18億元和2.96億元,累計虧損達31.66億元。
更重要的是,也是從喜馬拉雅發起IPO的2021年起,公司的多項業務都開始出現下行趨勢,支撐公司商業發展前景的不少強勢數據,也開始變得不那么有說服力。
例如,喜馬拉雅在經歷了一輪高增長之后,營收增速幾乎陷于停滯。招股書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營收分別為58.56億、60.61億、61.63億,營收增速從43.7%暴跌至1.7%。而在凈利潤表現上,喜馬拉雅雖在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但原因卻在降本而非尋得增長突破口。
伴隨著這個過程,喜馬拉雅多項支柱業務都出現增長放緩的態勢,訂閱收入增速從2022年15.9%跌至2023年8.4%,付費點播收入更是直接大幅下滑,從2021年的10.58億元下降至2023年的6.94億元。
這樣的業績表現和走勢,自然難以撐起高估值和商業想象力。對此,資本市場的態度也很明顯,2021年之后,喜馬拉雅身后幾乎沒有新的資方加入,公司估值也順勢下滑。此前,喜馬拉雅首次IPO時,估值一度達到50億美元,此次交易總對價的28億美元與之相比,縮水約43%。
不過,時移世易,比起掛牌納斯達克的荔枝FM,其市值從6億美元一路暴跌至當前的不足1000萬美元,喜馬拉雅如今仍能賣出約28億美元的價格,已然非常體面了。
完善全場景音頻娛樂矩陣的同時
應對來自字節的“免費風暴”
誠然,此次收購給流傳已久的傳聞畫上了一個句號,但同時,喜馬拉雅并入TME,或許更意味著音頻市場的新一輪戰爭正悄悄打響。
從“耳朵經濟”的整體發展來看,盡管行業也快速“卷”出了像喜馬拉雅這樣的頭部平臺,但在整體發展上,行業內的每一個平臺其實都很難建立起絕對的內容護城河。除了像小宇宙、番茄暢聽這樣的后來者,短視頻平臺的迅速崛起,也在擠壓著喜馬拉雅等音頻平臺的增長空間。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用戶體量增長,短視頻內容變得越來越豐富,其中,不僅出現了像科普、影視解說等長內容,抖音甚至還推出了“聽抖音”的功能,直指“耳朵經濟”的市場。
在這個過程中,喜馬拉雅自然也感受到了這份沖擊,再加上IPO之路遲遲難有進展,抱上TME這條大腿就變得更為迫切。反過來看,TME愿意給出這樣一個價格也不無道理。因為無論是擴大自身的內容版圖,還是應對字節跳動以免費模式在音頻市場的布局,拿下喜馬拉雅這張牌都至關重要。
于TME的內容版圖來說,平臺雖然已經在在線音樂流媒體(QQ音樂、酷狗、酷我)上占據優勢,又孵化出全民K歌發力社交娛樂,但在長音頻內容方面,卻始終缺了一塊。
事實上,早在2015年,騰訊系就曾嘗試孵化企鵝FM布局長音頻,后又在2021年,收購懶人聽書,與自身的酷我暢聽整合。然而,這些動作并沒能讓TME的長音頻像其他兩大業務一樣強勢,如今選擇收購喜馬拉雅,后者雖然已經不復當年風光,但仍然占據著“耳朵經濟”市場最大的份額,再加上長期以來,平臺已經累積起大量的長音頻內容。
灼識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喜馬拉雅擁有超過520萬本有聲書,已經完成了對近年來互聯網熱讀書目約99%的有聲覆蓋。其中,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的覆蓋率超過55%、茅盾文學獎作品覆蓋率超過95%。另外,喜馬拉雅還積累了包括現代作家許知遠、商業思想家吳伯凡、科普作家嚴伯鈞、經濟學家管清友等超過230位知識IP的原創內容。這些內容的并入,將幫助TME完善自身的全場景音頻娛樂矩陣。
更重要的是,TME進一步擴大版圖,也是為了防患于未然。
目前,憑借算法優勢和免費打法,字節跳動已經孵化出番茄小說、紅果短劇等成功案例。而在音頻市場,基于番茄小說的IP,進軍長音頻市場的番茄暢聽同樣不容小覷。QuestMobile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實力價值榜單”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番茄暢聽的平均月活用戶已經接近1億。
另在“App規模增長千萬級榜單”上,截至2024年12月,字節跳動旗下的在線音樂平臺——汽水音樂,其月活用戶已經達到7400萬以上,同比增長近112%。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只是喜馬拉雅,字節跳動于音頻市場的布局也正在掀起一場“免費風暴”,而這同樣是TME要面對的新一輪挑戰,平臺選擇在此時收購喜馬拉雅,便更容易理解了。
不過,根據收購公告中的內容,此次收購事項將于各項前置條件滿足后正式交割,包括獲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反壟斷審查批準,相關流程完成后,這場交易才將徹底塵埃落定。
鏡象娛樂(ID:jingxiangyuler)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作者署名,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 視頻號 已入駐平臺 ━━
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