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快速發展的今天,航司盈利仍然是待解難題,即便近年來全球民航業逐漸復蘇,航司業績不斷創下新高,但行業的整體利潤率始終在5%以下的低位徘徊,難以承受突然的政策影響與成本起伏。
中東航司最賺錢,亞太航司不到行業平均水平
若從運送每位乘客的收益角度來看各個區域市場航司的盈利情況,那么從高到低分別是中東航司的27.2美元、北美航司的11.1美元、歐洲航司的8.9美元,上述3個區域市場的航司每運送一位乘客的收益均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的7.2美元。中東航司得益于旅游需求旺盛、航空消費較高,北美航司的載客率行業領先,歐洲航司也有較高的載客率。
而拉美航司的3.4美元、亞太航司的2.6美元、非洲航司的1.3美元,距離行業平均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拉美地區是因為民航基建條還有待加強、民航事故率較高,擁有大量乘客的亞太地區是因為各航司之間無休止的價格戰,非洲地區則是民航基建、乘客數量等均是行業最低值。從長遠來看,亞太航司有著大量有待釋放的跨境旅游需求,運送每位旅客的收益有望穩步小幅增長。
一架飛機的運營收入,都花在了哪些地方?
民航領域歷來以“高投入、低盈利”著稱,成本管理是每個航司的重中之重,然而油價、機隊、基建、人力等成本要素都難以持續有效的合理降低。
一架正常運營的飛機,其收入去向非常明確,將有四分之一為航空燃油成本,四分之一歸屬人員薪酬,其余部分還有較大比例為飛機折舊與日常維護所需,以及相關的管理費用,最終剩下的純利潤寥寥無幾。
特別是航空燃油成本,業界一直有“燃油降價,航司盈利”的說法。近年來航司人力成本也呈快速增長的態勢,這方面歐洲和北美地區的航司不時遭遇員工罷工事件,更是導致人力成本飛漲。至于飛機折舊與日常維護,這是最難以節省的部分,航司必須堅守安全底線,且機隊老化是不可逆的趨勢,維護成本只會日漸增加,直至航司斥資購買新機,這同樣有大筆的支出。
中國航司為何盈利艱難?
全球航司盈利不易,中國航司更是盈利艱難,2024年,盈利和虧損的中國航司數量大致相當,但虧損金額遙遙領先于盈利金額。再從運送每位乘客的收益角度來看,三大航司均為幅度不小的負值。
三大航的共性問題還在于機隊規模龐大、構成機型復雜,國際航線客座率有所起伏,國內航線政策變動較大,且職能部門較為臃腫。相比之下,廉價航空因為運營政策更為靈活,因而盈利率相對較高。
今年以來,各大航司客座率均保持高位,加之今年航空燃油價格有所下滑,各大航司之間的低價互“卷”現象也有所減少,全年的總體盈利情況有望好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