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公館的雕花銅門次第敞開,水晶吊燈將鎏金大廳映得流光溢彩。宋靄齡端坐在紫檀木麻將桌前,翡翠鐲子隨著她理牌的動作在腕間輕晃,目光卻悄然越過青花瓷茶盞,落在了剛踏進廳堂的那對璧人身上。
盛升頤今日穿了件竹青色長衫,倒襯得人清癯幾分,只是他身旁那位女子實在惹眼。但見她著一襲月白底繡并蒂蓮的旗袍,外罩銀狐裘披肩,烏發綰成時興的橫愛司髻,鬢邊斜簪的珍珠流蘇隨著步履輕顫。最難得是那通身氣派,舉手投足間既無風塵女子的媚態,亦無尋常姨太太的瑟縮,倒像是自小在深宅大院里浸出來的端方。
"這位是盛七爺的夫人。"侍應生引著二人落座時,宋靄齡分明看見那女子垂眸行禮的瞬間,纖長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陰影。她執起象牙籌碼把玩,狀似不經意地問道:“夫人祖籍何處?瞧這通身氣度,倒像是蘇州林家的千金。"
白蘭花執杯的手微微一頓,旋即漾開溫婉笑意:"孔夫人好眼力,妾身原籍姑蘇,只是家父早逝,家道中落才輾轉流落……"她忽然以帕掩唇,眼角泛起薄紅。
宋靄齡指尖在翡翠扳指上摩挲兩圈,心中已轉過七八個念頭。盛家當年何等顯赫,如今不過守著祖產吃老本,盛老七還養著這般人物?她斜睨著白蘭花如玉般光潔的脖頸,忽地記起前日銀行公會宴會上,某位理事太太提及的秘聞——說是盛七爺最近得了位紅顏知己,原是四馬路書寓里的清倌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更難得是八面玲瓏的交際手腕。
"聽說你善撫琴?"宋靄齡狀似無意地拋出個話頭,眼角卻盯著對方反應。卻見白蘭花執起青花蓋碗,蔥白指尖在碗沿輕輕一抹:"不過是些雕蟲小技,倒讓孔夫人見笑了。前日七爺還說,該請位正經師傅教些西樂,免得在洋行董事們的酒會上露怯。"
這話答得巧妙,既承認了出身又暗抬了身價。宋靄齡心下暗忖,這女子倒像是塊璞玉,被盛老七精心雕琢成了交際場上的美玉。她抬眼打量對方妝容,胭脂是最新流行的薔薇色,唇膏是蜜合色,連發間暗香都是淡淡的茉莉花精油。
牌局過半,宋靄齡已摸清白蘭花底細。這女子看似恭順,實則每張牌都打得極有章法,既不冒進爭頭彩,亦不刻意藏拙。
牌局散后,宋靄齡獨坐露臺品茗,忽見白蘭花披著月白緞面斗篷款步而來。晚風拂過她鬢邊碎發,倒顯出幾分楚楚可憐。
自那以后,白蘭花成了孔公館的常客。每逢宋靄齡在花廳設牌局,她必早到半個時辰,幫著整理描金象牙牌,調試留聲機的唱片。待其他太太們陸續到來,她便垂手立于宋靄齡身后,適時遞上溫熱的碧螺春或冰鎮酸梅湯。
孔祥熙斜倚在紫檀木太師椅里,望著正在牌桌上洗牌的妻子,忽然笑呵呵地開口:“多虧白夫人常來,我這才解放了。”宋靄齡聽了,執牌的手微微一頓,翡翠鐲子在青花瓷盞上磕出清脆聲響。她抬眼瞥見丈夫戲謔的神情,嘴角不自覺地揚起弧度。這個白蘭花,倒真成了孔家的常客,與宋靄齡成了閨蜜,連祥熙都拿她打趣了。
可這笑意還沒漫到眼底,就被心頭壓著的巨石砸得粉碎。前日宋子文摔門而去的情景又在眼前浮現——令侃那個混小子,竟與舅媽的妹妹攪和到一處!那天,她賠著笑臉熬到半夜,好容易把弟弟勸得熄了火,轉頭卻見兒子梗著脖子嚷嚷,非她不娶
"非她不娶四個字像根魚刺,卡得宋靄齡整宿輾轉難眠。她何嘗不知這荒唐事有違人倫?可令侃自小被寵得無法無天,連蔣委員長都敢頂撞的主兒,真要逼急了,保不齊鬧出什么幺蛾子。此刻望著牌桌上"東南西北"四張風牌,她竟覺得比處理中央銀行爛賬還棘手。
"夫人可是為令公子煩心?"白蘭花執起青瓷茶壺,銀鏈子在壺把上叮當作響。她今兒穿了件月白底繡纏枝蓮的旗袍,襟口別著宋靄齡送的翡翠蜻蜓,倒比主人還像朵解語花。
宋靄齡望著對方溫婉的側臉,輕輕嘆嘆氣。“要不我與公子聊一聊?”白蘭花話出口才覺莽撞,畢竟雖與夫人交好,終究是外人。可宋靄齡卻聽到心里去,這女子連盛七爺那等紈绔都能調教得服服帖帖,或許真有法子開解令侃。
當夜,白蘭花去了孔令侃的書房。書房里,孔令侃正對著張照片出神。白蘭花輕叩門框,得到孔令侃進去的允許后,兩人聊了很久。
自從那夜之后,孔令侃竟真沒再提過那檔子荒唐事。宋靄齡望著兒子重新伏案處理公務的背影,只覺懸著的心落了半截。更令她驚喜的是,白蘭花似乎有魔力般,但凡她在場,令侃便格外健談。
可她未曾察覺,當孔令侃為白蘭花添酒時,兩人指尖相觸的瞬間,眼波流轉間已生出別樣情愫。
說起來,白蘭花本不該摻和這趟渾水。但盛七公子近日總在她枕邊唉聲嘆氣,說孔家這位混世魔王為著求娶白家小姨子不成,竟要死要活。這要是真鬧起來,盛家剛搭上孔家財團的生意經,怕是黃了。
可自那日聊完后,孔令侃像中了蠱似的往白蘭花跟前湊。他凝視著眼前女子,忽然驚覺那些歲月沉淀的韻致,遠勝過少女青澀的容顏。他心想自己與白蘭花相差不過十七歲,比起姨媽和姨丈年齡差,這算什么。更何況兩人既無血緣牽絆,又無禮教束縛。這個被家族寵壞的少年,此刻滿心歡喜地以為抓住了命運的破綻,全然不知自己正踏入更深的漩渦。
當孔令侃跟白蘭花說出自己的心思時,白蘭花望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小十七歲的男子,后背滲出層層冷汗。作為盛家媳婦,她太清楚這段禁忌之戀將引發的地震——不僅會斷送盛家與孔家的交情,更會讓丈夫苦心經營的商路毀于一旦。
盛升頤聽完妻子顫抖的敘述,摩挲著手上扳指,半晌才吐出一句:"答應他。"這三個字讓白蘭花望著丈夫不可置信,突然覺得這相守十年的男子竟如此陌生。盛升頤望著天邊殘月,聲音像從很遠的地方飄來:"最近生意困難,孔令侃得罪不起。你把他服侍好了,說不定就有救了。"
這句話像一盆冰水,將白蘭花澆得透心涼,徹底讓她死了心。她踉蹌著扶住多寶閣,十年前那個在花船上為她贖身的風流公子,如今竟要將她當作籌碼。
白蘭花望著銅鏡中倒映的容顏,忽然意識到自己不過是個精致的擺件。原來,她始終是男人權力游戲中的棋子。她輕輕掙開丈夫的手,拉開門,挺直背一步一步地走了出去。
自那夜書房密談后,白蘭花便過上了雙面人生。白日里她是盛公館端莊持重的主母,夜里卻化作孔家少爺的解語花。這種走鋼絲般的日子,讓她練就了七竅玲瓏的本事——既能對著宋靄齡賠笑臉,又能在孔令侃懷里掉眼淚。
她悄悄將盛升頤賞的翡翠頭面當了三支,換成金條藏在胭脂盒底;把孔令侃送的珍珠項鏈拆了,將南洋珠串成手串,余下的碎珠換成了美鈔。這些細碎的銀錢,在她看來是亂世里最踏實的依靠,生怕哪日東窗事發,還有銀錢傍身。
1939年,香港來的急電攪動了這潭死水。孔令侃給白玉蘭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她,宋靄齡要他即刻動身去哈佛,問她愿不愿意和他一起走。白蘭花想著孔令侃對自己的依戀愈發強烈,或許這正是她翻盤的好機會。她當機立斷,買了前往香港的船票,與孔令侃會合。
本以為要這樣偷偷摸摸前往美國,前途一切未知,讓白玉蘭一直惴惴不安。可在前往美國的輪船上,孔令侃突然拉著她沖上甲板。他單膝跪下時,當著眾人問她是否愿意嫁給他。讓她更為驚喜的是,孔令侃早就安排好,當船靠岸后。
帶著白蘭花來到了教堂,在牧師的見證下,在教堂舉行了婚禮。這一切, 讓白玉蘭感動不已,激動地連連點頭,說我愿意。
為保安全,她還是讓孔令侃給宋靄齡去通電報。電話那頭的謾罵聲順著越洋電波傳來,孔令侃握著聽筒的手背暴起青筋,她卻只顧著欣賞無名指上的鉆戒——足有黃豆大,在馬尼拉的陽光下閃得刺眼。
美國的公寓里,宋靄齡握著鋼筆的指尖微微發顫。這封寫給長子孔令侃的決絕信在案頭擱了整三日,信里宋靄齡用詞犀利,不僅徹底否定了白蘭花的存在,更將這段感情貶斥為"家門不幸”。
白蘭花比誰都清楚,此刻孔令侃的癡情雖能護她周全,但在這樁豪門聯姻背后,沒有家族認可的婚姻終究是空中樓閣。這個份相差十七歲的感情,不知哪天就消耗殆盡。她太清楚豪門生存法則何況要在這等百年世家站穩腳跟?她太了解這個被寵壞的孔家大少爺,她太了解這些豪門子弟的”外強中干“,看似跋扈的外表下藏著顆惶恐的心。
自打他父親孔祥熙因貪腐丑聞辭去行政院長,如今兄妹四人天各一方,大姐孔令儀遠嫁東北軍閥,二弟孔令杰在倫敦炒股失利,小妹孔令俊又是個不省心的主兒。
白蘭花能憑著七竅玲瓏心,從陪笑侍酒做到替盛家打理煙土生意。此刻她望著這個比自己小十七歲的男人,突然意識到自己正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要么繼續當攀附喬木的菟絲花,要么親手栽種屬于自己的梧桐樹。
接下來的日子,白蘭花展現出令孔令侃瞠目的手段。她先是以孔家少奶奶的身份約見宋子文在紐約的商務代表,三杯紅酒下肚,便套出了國民政府內幕。轉身又通過舊相識聯系上商船船長,用三箱古董字畫換來長期租用底艙的特權。
最絕的是她對時局的把控。當得知滇緬公路即將被日軍封鎖,白蘭花立刻動用盛家遺留的人脈,從云南邊境走私盤尼西林。那些裝著救命藥的錫箔箱,在月黑風高的夜晚被悄悄運上開往香港的貨輪。而當寒冬席卷華北,她又指揮著孔令侃的表弟們,將美國軍用棉被拆成普通被面,混在救濟物資里運往天津港。
當國內民眾在饑荒與疾病中掙扎時,這些救命藥卻以十倍價格在重慶黑市流通,而利潤的七成,正通過瑞士銀行的秘密賬戶流入孔家海外賬戶。
當外界盛傳某某家族如日中天之時,孔氏家族的勢力版圖卻悄然發生著逆轉。這位曾經叱咤政商兩界的名門望族,此刻正經歷著盛極而衰的陣痛。宋靄齡端坐在雕花紅木椅上,此刻她對白蘭花陡然轉變的態度。
這位精明強干的當家主母,終究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當家族榮光如退潮般消散,她不得不將籌碼押在那個曾經不屑一顧的人身上。世人皆道白蘭花是攀附權貴的投機者,卻不知這場婚姻實則是各取所需的精妙棋局。在民國末年那個風云激蕩的特殊時期,宋靄齡敏銳地察覺到:唯有借助這個八面玲瓏的兒媳,才能完成那場驚心動魄的財富遷徙。
白蘭花沒有辜負這份沉甸甸的信任。當政壇風云突變,她如同嗅到危機的靈貓,在暗流涌動中精準操作。那些深夜里燭光搖曳的密談,那些穿梭于滬港兩地的神秘行程,那些與洋行買辦、幫會頭目諱莫如深的會面,最終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金融網絡。
當旁人還在驚愕于局勢劇變時,孔家財富已悄然完成蛻變——不僅完美避開戰火洗劫,更在資本重組中實現幾何級增長。這場教科書級的資產保衛戰,讓宋靄齡在暮年時逢人便炫耀,自己娶了一個好兒媳,兒子娶了一個賢內助。
白蘭花用二十八載光陰,得到了孔家的認可。雖然沒有子嗣承歡膝下,卻換來了婆婆的交口稱贊,還能與孔令侃幸福終老。
站在歷史的長河邊回望,白蘭花的人生軌跡猶如一面多棱鏡。從盛家七姨太到孔家少奶奶,她始終在時代的夾縫中尋找生存空間。有人斥其投機,有人贊其智慧,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女人用驚人的韌性與謀略,在男權社會的夾縫中開辟出一條血路。當我們在道德高地上評判她時,或許該看到:在那個吃人的時代,能夠全身而退已屬不易,更遑論改寫命運。
只是當白蘭花在午夜夢回時,可曾聽見歷史車輪碾過良知的轟鳴?那些因走私而逝去的生命,那些因通脹破碎的家庭,是否會在某個瞬間化作夢魘,驚醒她華服下的靈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