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例子(權當是個段子),中國氣象局都聽說過吧。
一個冷知識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可能都打不過中國氣象局。
沒開玩笑。
中國氣象局擁有7000多門各式高射炮,8000具火箭彈發射器;
2015年就擁有了可穿越16級別超強臺風中心的SY-400制導火箭彈,除了對付防空系統、對陸外,還能當反艦的火箭彈。
另外有幾千門各種37高炮,單管的雙管的55式65式,幾千輛各種型號的皮卡火箭炮。
還有18顆專用衛星。其中包括高分辨率的光學衛星和遙感衛星都有,連著名的吉林一號高分衛星(就是那個追蹤F22的高分衛星)也在用。
擁有相控陣雷達最先進的翼龍-10無人機,曾先后在祁連山、川西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執行了多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各種其他小型無人機還沒算。
這就是中國氣象局,“武器”配置已經超過世界上90%國家的火力。
言歸正傳---
我們可以拿中美做個比較。
在空軍發展上,最能體現當今中美兩國航空工業差距的是中美的隱身戰機部隊建設情況。
2023年,中國的殲20隱身戰機的年產能首次破百,達到了三位數。
而美國隱身戰機的產能一路滑坡。
洛克希德·馬丁的F35產能在過去的2023年跌破三位數,全年總產量只有98架,也是F35年產能首次低于殲20的一年,堪稱是中美隱身戰機對比的一個重大拐點。
關鍵是,即便這區區的98架F35,實際分到美軍自己手里的也不過60架。
作為美國牽頭、多國聯合研發參與生產的通用機型,洛馬的F35產能必須有相當一部分拿去出口外銷,交給那些已經投入了巨量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的美國盟友們的。
而中國的殲20產能,需要多少造多少,造多少就給解放軍交付多少,從產能到解放軍裝備數量的轉化率是100%。
(洛克希德·馬丁F35隱身戰機生產線)
還沒完。
考慮到中國的第二款隱身戰機殲35戰機已經到了定型投產前,沈飛專為殲35擴建的新廠區和采用新技術的生產線也到位,產能爬坡完畢后的年產能比殲20來只高不低。
這也就意味著接下來美軍要面對的是“殲20+殲35”雙機型年產能破百,隱身戰機全年總產能輕松突破200+的解放軍,中美兩軍隱身戰機的上量速度會被拉開三倍以上差距甚至更多。
一年也就分到五六十架F35增量的美軍,如何能比?
海軍發展,中美兩軍的差距更大。
中國海軍的航母,從從買廢舊二手航母改裝到如今自行建造全球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電磁彈射航母,只用了短短13年。
13年,讓中國成為了全球范圍內第二強的三航母大國。
美國航母呢?
2013年下水的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11年過去在今年才剛剛完成了首次戰備部署;
至于2019年下水的二號艦肯尼迪號,到現在連舾裝都沒完成,還在船廠里趴窩。
驅護艦的發展差距就更大了。一年建造2艘驅逐艦已是現在美國造船業的極限。
中國僅是大連造船廠一個船臺上,就能擺5艘052D同時在建。論驅護艦的建造能力,一個中國造船廠輕松超越美國全國造船能力,這就是不爭的事實。
而類似大連造船廠這種級別的船廠,那中國沿海自北向南還有的是.....
(福建艦展開試航)
中國,在經過二三十年的技術積累后,硬是把探測范圍和反艦導彈的攻擊距離,都從原來的幾百公里推到了幾千公里。
根本不需要靠近對方航母戰斗群的防空圈,就可以施行導彈攻擊。
這里注意了,我們東風26能打幾千公里的意義不是這個導彈單純的射程幾千公里,而是中國各種偵測手段對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編隊的探測距離做到幾千公里。
在這個距離內,你進來就會被發現,發現就會被鎖定,然后有無數種手段做掉你!
這也是為什么在南海問題上美國那么頭疼,甚至做了很多次模擬都沒法贏。因為一旦開戰,你根本就到不了海上拼刺刀、互毆的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