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遇到一位媽媽,向我求助說:
“蘭媽,養兒子真的就是天生的干仗命嗎?為什么我家兩個兒子一眨眼的功夫就能把家里折騰得雞飛狗跳了?就在前幾天,兩兄弟還把家里的房門打架打出了一個窟窿,我回家一看當時就被氣得全身發抖,怎么就養了那兩個敗家子”
話剛閉,蘭媽也瞬間想起了家里兩個動不動就干仗,你推我一下、我打你一下,結果兩個人都被氣得面紅耳赤的憤怒表情
是的,沒錯,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只要是有兩個小孩的家庭,那就避免不了矛盾互毆、爭寵打架
而在這個問題上,一旦家長參與進去,那就是理不清的矛盾、判不完的官司,還有解釋不清的偏心,以及所造成的親情冷漠
對此,蘭媽算是深有感悟了,每當家里兩閨女吵架、哭喊、還有要求主持公道時,哪怕有一個表情、一句話,都會被無端扣上“偏心”的帽子
特別是看到兩個孩子天天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悶氣、不理人、相互攻擊的一幕時,那種子女不團結、為娘愁壞心的一幕簡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那家里大寶二寶天天干仗家長該如何有效應對呢?聰明家長都應該學會以下3招,孩子自然而然就變得團結了:
01
建立外在威脅
孩子為什么而爭,那就沒收這件東西
為什么家里兩個孩子的,總是天天打架、天天鬧騰?照理說,親兄妹和親兄弟之間應該是相親相愛才對的
蘭媽見過最好的一個回答是:“兄弟姐妹之間總不和睦、愛打架,是因為外部沒有威脅,只需要在外面給他們樹立一個敵人,只要外部有了威脅、那內部自然就會團結了”
剛開始的時候還不明白其中深意,直到在親戚家見到一對姐妹打架,兩個女孩媽媽的處理方法直接讓我有了不一樣的看法
那一次,蘭媽應邀去親戚家吃飯,剛進門就看到兩個女孩因為六一兒童節禮物爭吵不休
原因是媽媽在外面給她們買的禮物里有兩個娃娃的顏色不一樣,而兩個人又都看中了另一個禮物里的粉色娃娃,在雙方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她們便很快就扭打在一起
于是,不一會兒的功夫,本來是收到禮物開心激動的場面,卻立馬變成了哭天喊地的失控局面
沒辦法,兩個女孩先是跑到奶奶那告狀,并表明對方都非要得到那個粉色娃娃不可
正在廚房忙碌的奶奶看到那一幕,先是試探性地勸說了幾句,眼見不起效果后就開始嘀咕:“你們媽媽也真是的,買禮物干嘛不買一樣的,現在好了,你們兩個人為了不一樣的禮物爭來爭去,還傷了感情”
正說著,奶奶就撥通了遠在外地的兒媳電話
沒想到,另一邊,女孩們的媽媽了解情況后并沒有發火,而是直接讓奶奶把兩份禮物都收起來了
對著兩個女兒更沒有去判斷誰是誰非,則是直接對她們說:
“奶奶說,媽媽不應該買禮物不買一模一樣的,現在讓你們姐妹倆爭來爭去傷了感情,可是媽媽想告訴你們三件事”
“第一,兩份禮物之所以款式和顏色不一樣,是想著你們姐妹倆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不一樣的禮物也可以一起交換著玩兒”
“第二,媽媽送你們禮物,是媽媽給你們安排的儀式感,是媽媽的心意,也是媽媽對你們的思念,至于禮物喜不喜歡、合不合心意,這并不是媽媽能控制得了的”
“第三,既然你們對禮物都有異議,那現在只有兩個辦法了,要么直接把禮物退回,要么你們自己商量交換著玩”
沒想到,電話那邊媽媽的話剛說完,兩個女孩就齊聲說出“不要退回去,我們愿意交換著玩”的答復
看得出,姐妹不齊心,往往是孩子們抱著“家長為誰主持公道,誰能獨占優勢”的私心
這個時候聰明家長學會的不偏不倚,就是成功把內在隱患變成外在威脅,孩子因為什么事爭吵不休,那就直接沒收孩子獨使權利的希望,并搭建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的環境交由孩子自己發揮
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輕松就學會了什么是團結、什么是相親相愛
02
做一個旁觀者
孩子自己的事情,那由他們自己解決
以前不明白,兩個孩子家庭里的大寶二寶,每天究竟是在為什么而爭、為什么而吵
直到蘭媽看到一位網友的求助,她說:
我家兒子視女兒為敵人,就因為爺爺奶奶總是偏袒妹妹,導致哥哥心里不平衡,然后就總是沒事就找妹妹的麻煩,他看到妹妹哭了,爺爺奶奶生氣,他就心里很爽,我都覺得兒子心理都扭曲了,甚至還對妹妹說看我怎么報復你,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做了
講真的,這就是二胎之爭里典型的爭寵例子
爭的是什么?爭的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能把視線都放在自己的身上,爭的也是足夠被重視的家庭地位
當然了,有很多家長覺得這就是太自私霸道的表現
可對于身為大寶的哥哥姐姐來說,在二寶沒有到來之前,他們不正是過著這樣萬眾矚目的生活嗎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愛是他們一個人的,家里所有好吃好玩好喝、甚至所有人的視線也集中在他們一個人的身上
而這一切,就因為二寶的到來就被直接分走了一半,這種落差感任誰會心服口服呢?最重要的還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家庭在生二寶之前都沒有征求過大寶的同意
那種莫名其妙就被分走寵愛,莫名其妙被要求“大哥哥大姐姐就應該讓著弟弟妹妹”的心理落差感,任誰會接受得了呢
所以,在二胎家庭之爭里,如果大寶對二寶有很大的敵意,那家長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是事先沒有給大寶做好家里多添一個弟弟妹妹的思想工作,二是沒有顧慮大寶的情緒,總覺得年齡大的那一個就應該讓著年齡小的那一個
在這種一開始就沒有處理好情緒和關系的情況下,沒有解決的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隔閡更不會突然不見了
想要維護好大寶二寶的關系,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安安靜靜地做一個旁觀者,不會從直觀上給孩子“偏心誰”的錯覺
網上曾刷到過一個視頻:
有個弟弟,突然不小心朝正在看電視的哥哥身上扔了一個玩具,哥哥受到驚嚇后第一反應就是推了一下弟弟
突然的重心不穩,弟弟摔了一跤,當場就開始哇哇大哭
這個過程中,弟弟和哥哥都時不時地看向一旁的媽媽,弟弟哭得越來越兇,哥哥也愣在當場不知道怎么辦
可再隨著媽媽假裝看不到的冷眼旁觀過去2、3分鐘后,哥哥竟然起身抱起弟弟哄了起來
緊接著,兄弟倆就和好如初,弟弟也屁顛屁顛地跟在哥哥身后,做一個乖乖聽話的小弟
看吧,比起大寶二寶吵架之后如何勸架,家長更需要掌握的應對策略就是“假裝看不到”,明確告訴孩子:“大寶二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心頭肉,但你們自己有了矛盾就應該自己去處理”
在那種真正不偏心誰、也不為誰的行為做評判情況下,孩子們就自然無從抱怨、也沒有偏心的由頭和內心不平了
03
一三五責任制
讓孩子輪流當管家,輪到誰就由誰指揮管轄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被渴望關注和認可的內心需求
大寶也好、二寶也罷,對于他們來說,明面和暗地里的爭吵打鬧,無非就是那么幾個原因:
?第一,無聊了,找點事增添點樂趣,畢竟,最好的朋友之間也會出現一些爭吵矛盾
?第二,意見不合,都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爭吵也是為了挽回面子
?第三,內心不服氣,也就是常見的爭寵原因,目的就是為了家里人能把視線多放在自己身上
當然了,從這些原因梳理來看,絕少部分的情況是不用家長理會,孩子就能自己去慢慢消化和解決
可一旦兩個孩子到了誰也不待見誰的矛盾加深時,家長就需要做出有效的指引和幫助了
比如,當兩個孩子出現意見不合、內心不服氣的矛盾與爭吵時,家長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無非就是家庭地位的顯現
這個時候試著立一個明確的“一三五、二四六”的責任制度,并告訴孩子們:
“以后這個家就交給你們了,你們就是這個家的小管家,也是能決定家里大小事務的當家人,但為了公平起見,一個星期就分為“一三五、和二四六”的輪換制度,你們可以石頭剪刀布愿賭服輸,也可以自己商量出結果,到底誰是一三五的管家、誰又是二四六的主人”
在那種各有職責、也各有權利的公平公正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特點,每個孩子也能在各自的管轄范圍內得到更好的鍛煉
最重要的是這種一三五、二四六的責任制方法,是可以讓孩子明確感受到家長對他們的不偏不倚
如果家長努力嘗試一碗水端平,可孩子還是覺得偏心、沒有得到關愛時,就說明這個方法一開始就錯的,我們也要及時糾正和改善
那么,關于家里大寶二寶天天干仗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更好的方法和建議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