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69年的,今年56歲,退休1年,感嘆:時間知味,歲月沉香,歷經半生,突然頓悟,余生最好的活法,不過藏在這三個字里。
1、面對長大的女兒,我不要再為她過度操心,更不會用“為你好”來催婚催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她追求自己人生夢想,作為父母應該是支持,并照顧好自己。
我從女兒讀大學就催促她要戀愛,告訴她我愿意為幫她帶娃,提前內退。
現在一晃十多年過去,女兒還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而我也明白了,我以為好的人生,不是她要的。
2、面對走在老去路上的老伴,我不要再用“一切還不是為你好”來要求他,戒煙戒酒。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責任人,沒有誰能承擔別人的人生,更不能改變別人的因果。
以前,我總是因老伴抽煙喝酒生氣,一是擔心他的身體,二是我實在聞不了煙酒味道。
三十多年的相伴,老伴現在抽煙主動到陽臺上,冬天到樓道里;喝酒也知道控制量,很少會跟年輕時喝大酒,回來也不會跟我嘮叨沒完,反而是打聲招呼,獨自睡去。
老伴的改變,讓我明白《道德經》里這句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br/>意思是:圣人把自己放在眾人后面,結果卻走在眾人前面;將自身置之度外,結果卻保全了自己。
老伴想到自己抽煙對我的危害,主動去陽臺喝和樓道,雖然一句話沒說,但我已經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再要說他時,就會想到這些,自然會對他有另一種情愫。
3、面對各種聚會和社交,我也學會了不要,不想去的直接拒絕,不再假裝多么“合群”。
退休前兩年,什么老同學聚會,老同事聚餐,或者熟悉的人喊我一起逛街,我本不想去,總覺得說出拒絕的話不好,放下自己的事,也要先滿足別人,結果發現累的是自己,還未必被別人說句好。
這兩年,老同學喊一起聚餐,我都直接說我不去,有事。遇到喊著一起出游,或者逛街的熟人,我也學會了“有話直說”,不再怕拒絕別人,會被別人說“不合群”。
日子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退休前是身不由己,和光同塵,花花轎子眾人抬;退休后,不想再委屈自己,浪費時間,只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現在除了家人,誰喊我,我都說有事,有那些時間讀讀書,看看劇,寫點小作文不好嗎?
每天早起走出家門,找個安靜的地方,打套拳,走走步,聽聽手機里的書籍;回家下廚房,給我和老伴做頓精致的美食;午睡后,泡壺茶,追追劇。
余生最好的活法,就是“我不要”了,凡事勉為其難的事和人,不要也罷,誰也不誰的誰。
生活小日子里,有書,有拳,有茶,還有個對我好的老伴,如此足矣!
關注我,與我一起聊更多情感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