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林之柏
無論是剛嶄露頭角的新興品牌,還是歷經沉淀的成熟品牌,如何與年輕一代打交道都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每一代年輕人幾乎都有著獨特的“個性”,這對于品牌而言是機會,亦是挑戰——既提供了更廣闊的創意空間,也意味著需要隨時調整策略,創建有效溝通。除了維持好品牌調性,品牌還需要供給源源不斷的新鮮感。
近期,百事可樂品牌的一系列動作讓我們看到了品牌擁抱當代青年的全新思路——重磅官宣大衛·貝克漢姆回歸,在“渴望就可能”的大主題下,對年輕一代發出更直接的行動倡議“心懷熱愛,皆無辜負(If you love it, it’s never a waste)”。而就在本月,百事可樂還發布了品牌首個人形機器人“百事藍寶”,以先鋒科技和未來想象將百事可樂“渴望就可能”的品牌精神具象化。
基于對年輕文化內涵的理解,百事可樂通過人形機器人的創新形式與年輕消費者構建全新的對話窗口。我們總說,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是彼此賦能、相互成長的共生關系。此番百事可樂搶先布局,也為整個行業在新世代語境下的品牌表達,開出了新解法。
敢玩:“百事藍寶”面世,百事可樂「渴望就可能」品牌精神具象落地
百事可樂跨界科技領域乍看是意料之外,畢竟消費品牌的主陣地往往都在商店里、貨架上。但在近日的發布會上,當百事可樂正式推出人形機器人“百事藍寶”,一切又顯得順理成章。
首先這是一場科技感拉滿的“未來體驗”,精準映射了百事可樂“渴望就可能”的品牌精神。
發布會上,“百事藍寶”一登場,就召喚無人機為臺上嘉賓送上百事可樂,燃動現場氣氛。除此之外,它展現了人性化的交互能力——面對初次見面的嘉賓,它會選擇禮貌握手;而與更熟的稚暉君(智元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彭志輝)打招呼時,則會親切碰拳,直呼“哥哥好久不見”。
這不就是科幻電影里上演了無數次的未來場面嗎?只要人們敢想,渴望就能成為可能。
“百事藍寶”與稚暉君碰拳
其次,“百事藍寶”的性格同樣亮眼,幽默風趣,語感在線,高效的知識輸入與內化能力使它迅速拿捏社交熱梗。
從現場互動來看,“百事藍寶”中英文切換自如,與在場所有嘉賓流暢溝通,而且還能在交流中給足情緒價值:在足球少年們展示完球技后,還未等主持人發話,它便自發送上鼓勵;面對稚暉君的夸贊有樣學樣,打趣道被稚暉君的帥氣“硬控三秒”,妙語連珠,熱梗不斷。
當然,發布會也不乏溫情場面,讓人看到了品牌的“科技向善”,感受到人文溫度。
借本次發布會,百事聯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正式發布“渴望燎原計劃”公益項目,計劃未來將把“百事藍寶”引入課堂,讓更多孩子了解最新科技成果,點燃孩子對未來科技的渴望。
回顧整場發布會,“百事藍寶”對百事可樂“渴望就可能”全新篇章的戰略意義愈發明晰。
從傳播層面來看,人形機器人是備受認可的未來科技方向,無論春晚登臺還是跑馬拉松,每每現身,總能迅速引發年輕群體的關注和熱議——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形機器人承載著新世代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是激活他們想象力的一把鑰匙。
因此,隨著“百事藍寶”面世,百事可樂與“探索新知、擁抱變化”的年輕一代之間,產生了更多“共同語言”,彼此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從品牌層面來看,目前行業內鮮有同類品牌涉足人形機器人,百事此次敢于“破界”,不僅以行動實踐“渴望就可能”這一信念,也再次展現出其始終如一的先鋒氣質——面對未知,勇于前行。
會玩:與時代青年并肩,實現長期情感共鳴
“百事藍寶”的亮相,標志著百事可樂“渴望就可能”品牌敘事進入全新階段,圍繞這一主張,一系列營銷動作正在加速展開。
不久前,百事可樂正式宣布大衛·貝克漢姆時隔20余載再度回歸,推出全球品牌短片,對年輕一代發出心懷熱愛,皆無辜負(If you love it, it’s never a waste)的行動倡議,鼓勵人們忠于內心渴望、自由奔赴所愛;隨后,在“百事藍寶”發布之際,它也同步開啟個人社交賬號,發布高考應援,日常記錄等多樣化的視頻內容;緊接著,就在今天,“百事藍寶”與百事可樂代言人王鶴棣合作的品牌短片也正式上線,這對“活寶搭檔”共同展開了一場打破邊界的渴望探索之旅,在日常化互動中繼續著鼓勵人們勇敢探索未知、盡興投入當下。
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方式正經歷多重變遷。從過去的單向輸出,到如今的真誠對話與長期陪伴,百事的營銷戰略背后,總是蘊藏著對青年群體的敏銳洞察和品牌賦能。
第一,聯動當代青年代表,連接青年文化的精神脈絡。
在“百事藍寶”的系列演繹中,百事選擇了兩位風格迥異卻同樣具有時代共鳴的青年代表——稚暉君與王鶴棣。一位是技術理想主義的象征,以持續突破邊界的熱忱激勵青年追夢;一位是打破標簽、勇于跨界的青年演員,代表著當下年輕人自由多元的生活主張。
他們在不同領域展現的探索精神與成長軌跡,正是這代青年身上最鮮明的特質。百事將這兩種時代面孔納入品牌敘事,不止是對當代青年文化的共情回響,更是品牌價值的持續外化與演進。
第二,以完整營銷鏈路、配套玩法進行全景滲透,逐步鞏固消費心智。
我們可以看到,“百事藍寶”并非一次性的傳播產物,而是擁有清晰路徑的運營規劃。無論是社交賬號的日常內容建設,還是與熱門節點的聯動、在線下活動中的亮相,都構成了圍繞“百事藍寶”的多維互動體系。后續,它還將持續活躍在百事更多線上線下觸點中,與消費者展開更廣泛、深入的溝通。
“百事藍寶”進駐社交平臺 圖源:抖音
過去,品牌營銷追求的是集中性的短期爆發,通過大聲量事件快速積攢熱度、完成快速出圈。但在注意力極度分散、消費者愈發理性的當下,這種一次性的情緒觸達已難以支撐品牌資產的長期積累。
如今,營銷的重心已從“制造熱度”轉向“沉淀關系”。品牌開始建立自己的內容節奏和表達方式,構建高頻、持續、立體的溝通鏈路。正是在這樣的語境下,百事可樂通過“百事藍寶”搭建起一個長效的溝通矩陣,打通內容生產、社交互動和線下體驗三大觸點,以更多元的形式與消費者建立深度連接。
第三,融合多元場景、貼近生活本質,扎根現實土壤以獲取情感共鳴。
在百事可樂與大衛·貝克漢姆合作的短片中,鏡頭對準了演唱會、游戲、美食等年輕人的高頻生活場景。
而在“百事藍寶”與王鶴棣的互動中,摩托競速,舞臺演奏,太極過招,他們彼此之間默契十足,共同探尋世界的每個角落,將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一一具象呈現。
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理解與信任,就是在看似不起眼卻不可或缺的生活細節中建立起來的。百事擺脫傳統品牌營銷的生硬感、刻意感,主動走進年輕人的日常,通過寫實的生活細節激發情感共鳴——既是對生活熱愛的共同記錄,也在潛移默化中構建“陪伴者”的品牌人格。
最后,以人文關懷升華品牌形象,用有溫度的內容讓品牌走得更深、更遠。
百事早已在社會公益領域深耕多年:去年,百事將「百事圖書室」正式升級為「百事鄉村賦能中心」,今年,百事繼續通過 “渴望燎原計劃”,讓“百事藍寶”走進校園課堂,給下一代提供近距離接觸前沿科技成果的機會。
“百事藍寶”的加入,不僅是公益事業、品牌主張與當代青年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結合,更具備可延伸的社會價值。在科技向善的主流趨勢中,百事主動承擔起這份社會擔當,將品牌“渴望就可能”的理念延伸至更多具有社會溫度的場域。
結語
時代變遷,青年文化的重心和落點不斷遷移,品牌與年輕人的關系也不再是單向灌輸,而是價值觀的雙向奔赴。品牌唯有讀懂年輕人,與他們共呼吸、同思考,方能建立信任的基石,讓彼此的交流更同頻,讓情感的紐帶更緊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