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Voodoo曾表示他們每年測試大約1000個游戲原型。而今年,這個數字翻了一番。
但真正令人感興趣的不是這個數字本身有多么龐大,而是它折射出Voodoo的產品策略是如何隨著市場演進,他們是如何判斷哪些游戲該砍、哪些值得投入,又是如何讓那些“幸存者”變成真正持久的產品。
在近期,Voodoo的核心游戲副總裁Thibault de Vésinne-Larüe接受了DoF的采訪,分享了他們的選品標準和運作方式,也說明了為什么他們的這一套仍能通過玩法原型+買量策略持續產出市場相關的爆款。
一、知道何時“放手”
Voodoo 在砍掉游戲時毫不猶豫,這種速度是其整個系統的核心。衡量標準不是“看起來還行”,而是“是否足夠出眾”。
如果一個原型在早期階段沒有表現出突破性的潛力——不只是數據不錯,而是有沒有火花、有無基礎、有無未來——那就會被砍掉。因為真正的代價并不是開發所花費的時間,而是另一個更好的點子被耽誤了。
Thibault表示:“多做一次迭代,就意味著失去了做另一個新游戲的機會。而如果你不做這個游戲,就會有人去做?!?/p>
這種思維方式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大多數工作室容易陷入“差一點就成”的陷阱,不斷調整那些注定不會爆的游戲,結果耗盡了時間和創意能量。Voodoo的優勢不僅在于敢于砍掉有問題的游戲,更在于它能辨別哪些游戲“不夠好”,并有足夠的紀律性果斷止損。
這不是冷酷,而是專注。這是創意的樂觀主義與產品的紀律性交匯的地方。
Voodoo在2025年至今的投放水平相當穩定,日均投放廣告素材數超4300組
二、把發行商當合作伙伴——否則就別合作
關于與Voodoo(乃至大多數發行商)合作的一個常見誤解,是把它當成甲方乙方關系。工作室制作游戲原型、拿錢、等待反饋就完事了。對于一些工作室來說,發行商幾乎就是客戶。
但Voodoo表示,他們尋找的是創始人主導、具備產品主導意識的團隊,這些團隊會自我設定標準,不等待“綠燈”,而是自主快速推進。他們獨立、行動迅速、專注于結果,而不是等著簽合同。并且從一開始就明白發行商的角色不是“指揮”,而是“加速器”。
這種模式要求極高的獨立性和執行速度,是很多工作室所缺乏的。最成功的團隊,往往已經具備自我否定、設定質量門檻、并對產品有清晰判斷力的能力。
作為回報,這些工作室可以從發行商側接入一些單靠他們自己很難搭建的基礎設施:每年幾千款游戲測試所積累的洞察、對市場變化的早期信號、支持多個游戲同時推進的增長引擎,以及在游戲展現出長期潛力后提供的運營支持。
當然,這種模式并不適合所有人。有些工作室需要更多指導,有些則追求更強的可預測性。但在Voodoo的體系中能夠蓬勃發展的,往往是那些本就有強烈直覺,只差一個更大“引擎”的團隊。
Voodoo今年在投放產品數方面同樣穩定,日均投放產品數超280款
三、打造“第二年”的游戲,而非“第一天”的游戲
如今在Voodoo,衡量成功的標準已經不再是上線時的初始指標,而是看這個游戲能否持續成長。
在之前超休閑游戲盛行的時代,模式非常清晰:極低的CPI、不錯的Day 1留存率、快速進行擴量。這套公式行之有效——直到不再奏效。
現在,大家看重的問題是:這個游戲有沒有持久力?
這意味著我們要關注游戲原型另一些方面:
核心玩法是否能不斷演化,并支撐長期內容生產?
是否有真正的成長系統,而不只是噱頭?
第500關的體驗是什么樣的,游戲還好玩嗎?
如果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即便前期指標再好,也無法支撐長期發展。
這也影響到變現方式。Voodoo往往在早期避免加入插屏廣告,避免影響留存率或掩蓋IAP的潛力。他們的理念很簡單:先驗證游戲是否成立,再談怎么變現,而不是反過來。
Voodoo《Mob Control》最新投放素材,傳統數字門創意加入變形前置
四、聚焦投入、擴大驗證
當一款游戲在Voodoo的產品陣容中贏得一席之地,圍繞它的一切都會加速——團隊、工具、目標。
這是Voodoo模型中最少被討論、卻最關鍵的一環。
結構會迅速變化:
核心團隊從5人迅速擴張至50+;
用戶獲取、運營和變現團隊加入;
ROAS目標被設定——Day 120要達到150%,長期目標為200–300%;
原始開發工作室可以繼續參與,也可以將項目完全移交。
這個支持系統的變化不是為了“驗證”一款游戲,而是為了擴大它已經驗證有效的部分。這是一種有意為之的模型,并非追逐早期數據的假象,而是服務于那些真正具備長期生命力的游戲。
而這正是很多發行商失敗的地方:要么對優勝者投資不夠,要么資源分配過于分散,落入“也許可以”的陷阱。Voodoo的方法則是有意“聚焦”:激進砍掉、慎重下注、果斷擴張。
Voodoo《Cup Heroes》最新投放素材,子彈杯子創意加入益智拼圖前置
更多海外買量投放數據,可掃碼免費試用ADX海外版。ADX海外版進行了重大版本更新,新增了【營銷目標】、【互動指標】、【CPI信息】、【排除國家/地區】等功能。每月新增海外素材量超過200萬條。
結語
到了2025年,圍繞“發行商-工作室”模式的討論依然激烈。很多開發者夢想自發行、自主運營。另一些人則將發行商視為戰術資源——獲取流量、變現工具。
Voodoo 的做法則表明,還有另一種可能:
發行商既是“篩選器”,也是“放大器”。但前提是工作室必須帶著更多的東西加入:清晰的產品觀點、審美品味,以及當游戲不具備勝算時,即便它“功能完好”,也有勇氣果斷放棄的自律。
這不是最簡單的模式。但在講究產品長期生存力的時代,對于合適的發行商——工作室來說,它或許是當下最具可擴展性的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