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半,得益于AI應用在各個賽道從草創、摸索,到井噴式落地,表面看,曾經站在技術高墻之外的大眾對AI大模型的感知,似乎不再是一頭霧水、不知其所以然的抽象名詞——
工具開發者不斷在技術層面迭代、產品層面破圈,C端大模型應用從最初的小眾噱頭、試驗性產品,快速進化為普羅大眾的常規工具甚至核心主流產品,切實可感地深入進微觀、具體的日常工作、生活場景。
2024年是AIGC視頻賽道井噴式發展的一年。圖為2024AIGC視頻賽道全球市場競爭格局,海外有OpenAI的Sora、Runway等,國內有快手推出的可靈、字節推出的即夢、生數研發的Vidu等。
先使用工具創造價值的品牌、廠商、創作者個體,則通過不斷理性、有秩序地創作突破行業上限、刷新大眾認知的創意作品,把需求從“嘗鮮”轉為“商用”,讓“AI能創造什么奇跡”的想象可視、可感、落到實處。
拿AIGC視頻生成的商業化來說。
首當其沖的是商業廣告。2024年圣誕Coca-Cola發布全AI制作圣誕廣告《The Holiday Magic is coming》。盡管作品被批評無聊又驚悚,甚至為品牌招惹一系列負面爭議,但也算打響了AIGC視頻生成工業化軍備競賽第一槍。
同樣熱火朝天的是短視頻生態UGC(用戶生成內容)的爆發式增長。如滿足用戶對趣味性、創意性等多樣化需求內容——寵物擬人、特效變裝、打破次元壁的可動手辦生成、影視作品二創等。
縱然這些豐富創作與發揮空間的無厘頭互動內容存在版權保護及倫理爭議等問題,但也因腦洞大開、滿足無窮想象、拉近與C端用戶距離等諸多因素,成為用戶的“心頭好”,平臺的“聚寶盆”。
影視創作方面,快手可靈除完成首部AIGC微短片《山海奇景》,拿到播放量5千萬+的成績,也加緊布局AI電影創作。
去年12月6日,可靈發布「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的9部AIGC電影短片,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俞白眉等9位知名導演參與共創,作品涵蓋奇幻、志怪、親情、動畫等多元類型,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館藏。
工具“繁榮”,創作貧困
YIQIYINGCHUANG
人類對人工智能合理化、理想化的想象期待是:用工具解放人力、提高效率。以及完成更高階的藝術創作:將技術邏輯融入藝術思維,借助技術語言表達自己的內心和情感,創作出有獨特生命力,和獨特美學價值的精神產品。
因此,自ChatGPT橫空出世,甚至更早的谷歌AlphaGo打敗人類棋手開始,關于“AI能創造什么奇跡”的想象和討論便無處不在。
2016年3月AlphaGo大戰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以4:1總分戰勝人類。
尤其在文化和藝術創作領域。樂觀者期待有效率極高的、被動式的AI會成長為主動式的、有靈魂、有創造力的合作者、共創者,讓工具成為自我能力的延伸,最終實現人機協同,甚至發出“借助AI過上詩和遠方的生活”的暢想。
但回顧思考上文幾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例,你會發現,不論Coca-Cola圣誕廣告用技術探索商業廣告創新邊界,出現一邊倒差評;還是短視頻生態UGC創作催生流量爆款和同質化萬能模版的兩極分化……
這些案例一方面佐證了AIGC視頻生成技術僅在短短不到一年間,快速在商業廣告、短視頻、短劇、電影短片等多個領域,實現從行業滲透到商業化探索,到C端普及速度的迅猛。
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了創作者盲目響應技術熱點、依賴“輸入關鍵詞-等待生成”的一鍵生成式技術,甚至創作模版,這些可能導致原本期待被激發出的真正釋放人類想象力的、用技術拓展表達邊界的、有融入情感和文化隱喻的價值互動內容被缺乏創造力的、少真實情感互動的批量同質化內容吞噬。
一位內容營銷專家、某AI創作計劃發起人曾在公開討論中分享自己的觀察:大部分使用AI創作圖像的人,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技術的底層邏輯層面發生了什么,他們能看到的是,給AI一些指令,一些詞語,讓AI基于某種復雜運算,給出一些預期之內或預料之外的結果。
這也是為什么面對層出不窮、五花八門的AI工具,我們總會有類似的困惑:工具越多、選擇越困難;期待越高,結果落差越大。
因此,要實現AI工具從話術層面的“易用”到落地使用場景的“可用”“有用”,創作者需要跨越認知、技術、創作的三重門檻。
工具解決如何創作
人類思考為何創作
YIQIYINGCHUANG
透徹認知一個行業、領域,要從宏觀到微觀、從頂層設計到底層邏輯著眼,多維度角度理解,先有系統認知打底,再單個技術操作難點擊破。
上海交通大學-南加大文創學院AIGC創作工作坊、同濟大學藝術與媒體學院AIGC工作坊、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繼續教育AIGC課程主講人布魯斯老師在《AI長鏡頭和一鏡到底影片創作》分享課上,先介紹了圖像動態化賽道競爭格局,又從技術標準,如動作生成、風格遷移、細節一致性等角度,及藝術創作,如創意表現、美學控制、作者表達等角度,重點對比介紹了當下幾個主流AI工具核心功能、優點和局限性。
布魯斯老師介紹,當下AI視頻工具中,Runway綜合能力最強,國產工具可靈性價比最高,Pika動態化效果最逼真,接近實拍,最適合高質量短片、電影級鏡頭制作,成本也相對較高。
在工具選擇決策上, 進行低成本測試可以選擇可靈標準模式下單幀生成;進行收尾幀創作可優先選擇可靈1.6模型;需要電影級質感可優先選擇Pika,Runway次之。
講解完“認識工具”,布魯斯老師緊接著介紹了圖像動態化技術能力提升的三個階段。也是學習制作AI短片要掌握的內容。
首先是基礎階段:單幀生成。即用單張圖片生成5-10秒視頻片段,適用于簡單推拉或平移鏡頭,無需復雜連貫性的畫面。
接下來是核心階段:首尾幀連續動畫長鏡頭與一鏡到底影片。
分別上傳首幀、尾幀兩張關聯圖片,如人物的正面和背影,讓AI自動縫合中間幀,實現場景和角度的連貫變化。
最后是高階階段:多張圖片圖像動態化。比如同時控制A/B/C不同人物+場景,用多張圖片生成高難度的復雜鏡頭。適用于多元素協同運動、精密鏡頭調度。
“技術要求”講解完,布魯斯老師打開國內主流軟件可靈,共享屏幕邊實操演示,邊劃重點指出使用軟件的四個要點。
首先是選擇模型。也是打開軟件第一步要做的事。這也是為什么強調使用工具之前要先充分認識模型,了解其功能、優勢、弊端等等的原因。如進行首尾幀創作,選擇可靈1.6模型即可。
其次是圖片規范。首幀、尾幀圖片需含相同主體元素,如果沒有共同元素,雖然AI會添加淡入、縮放等轉場效果,但會破壞鏡頭整體連貫性。
第三是提示詞技巧。這里布魯斯老師給出設置提示詞的三個關鍵要素——鏡頭運用、主體運動、關鍵細節。
一個注意事項是,寫提示詞,進行創意描述時,無需像文生圖一樣細致。比如對應上圖,寫出關鍵性描述,“鏡頭向左平移,男人轉身奔跑、碎片飛舞”即可。
最后是參數設置。首次生成可將時長設置成5秒驗證效果,生成效果滿意后再延長至10秒。生成數量每次可以嘗試生成兩條。想象力參數可以調整至0,以減少AI隨機發揮。
想了解公開課完整內容,可以點文末原文鏈接,直接定位到第12分鐘左右位置。也可以直接了解他的《影視AI短片實戰營》。課程第一節「全息AIGC:Whole Picture」中,他會更全面講解當前全球AIGC工具應用特征、AIGC技術對影視/視頻行業的影響、AIGC影視創作題材的未來方向、影片案例,以及一部專業全AIGC影片是如何從0到1被制作出來的。
AI工具——會選;會用;用好
YIQIYINGCHUANG
我們常說用AI創作要平衡“工具理性”和“創作詩性”。把這八個字拆分成行動目標無非兩件事:面對海量工具,建立清晰的分類認知框架;以及在與AI協同創作時,避免AI依賴,讓自己成為創意主體,練好把創意指令轉化為AI可理解的技術參數的本領。
我們也常暢想借助AI實現擁有“一個人就是一個好萊塢”的超能力,成為AI時代的“超級個體”。達成這個目標同樣需要做到兩件事:很清楚具體到完成一條商業廣告片、一條短視頻、一部短片、一部電影制作,每一幀的完整流程;以及在工具使用層面,成為全流程流水線上,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合格“螺絲釘”的能力。
這門課著重解決的也是這幾個問題。
首先,認知工具,認知AI全流程創作。面對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圖生視頻等海量工具,如何理解AI邊界,學會提問與驗證結果,而非依賴工具,尤其在沒有充分認識工具的狀況下盲目依賴。
其次,用對工具,邊創作實踐,邊驗證結果。影像是視聽語言藝術,從文字、圖片、人物、聲音四個層面,對應到影視創作流程中相應的環節,結合案例挑出重點問題講解。如視覺效果上,如何用精準的提示詞生成專業影視級圖像畫面?聽覺效果上,如何用AI工具實現與作品主題、情感表達相得益彰的配音、音效、配樂?
以及最重要的,在認識工具、理解AI、會用工具的基礎上,打破目前AI擅長的模式化創作,從主題層面的作品類型、題材創意,以及制作層面的景別、顏色、燈光等細分角度帶你分析拆解,如何避開一鍵式生成同質化的創作缺陷,創作出非機械模板化的、融入情感互動的、有溫度的、在技術和藝術層面可以稱之為創新的作品。
下面是完整課程目錄。
開課時間安排在7月 18日-20日3天。3天時間,不能保證你把所有主流AI工具的操作方式都掌握,但工具的底層邏輯、核心功能、如何做選擇決策、操作的關鍵步驟關注要點,會條分縷析給你講清楚,這將成為你日后進行創作實踐的指導目錄。
圍繞“理性認知-實踐創作-成果檢驗”學習閉環設計課程一直是益起映創的課程宗旨。課程收尾環節,布魯斯老師安排了一次“一個人的好萊塢”畢業作品展映。老師也會從技術、商業、藝術等多角度對作品進行點評講解,給與指導建議。這不止是你三天集中訓練的一次成果展示,也是你重新理解AI,用對、用好AI,與AI成為創作伙伴的新起點。
最后分享去年“一起重塑影像季”開幕短片《一起重塑過去和未來》,由布魯斯老師和 36位學員、同行、影像創作者,用“AI首尾幀接力”形式共創而成的AI短片。加入課程, 今年你的作品也有機會出現在更多地方,被更多人看到。
加入課程,掃碼加課程助理好友↓
作者丨輕舟
排版丨汪津民
「注: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豆瓣及網絡,
若有侵權請主動聯系我們。」
益起映創的新老朋友們:
我們專注影視教育12年,提供300+門課程覆蓋電影全產業鏈,助力超100萬愛好者與從業者成長。現在發起"學電影"用戶調研,填寫問卷即贈100元課程券。您的意見將幫助我們更好陪伴電影人"一起硬闖"!
掃碼填寫問卷(1分鐘),領取福利>>
上課中
6.21
6.24
6.24
6.26
7.4
7.5
7.18
7.19
7.19
7.27
上課中
益起映創正式登陸
嗶哩嗶哩課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