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期文章很重要,比較燒腦,大家耐心看。我會把最近一系列國內外發生的事情,串聯在一起,系統分析,還原一個真實的宏觀世界。
首先我們來看5月的經濟運行數據。
5月社零表現亮眼,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4%,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創2024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1%, 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3.3%,PPI呈現連續32個月負增長。
什么意思呢?
就是5月,量漲價跌,尤其企業出廠價格,已經連續32個月下跌了,企業利潤減少,從而抑制企業生產和投資積極性,失去招工需求,也無法為員工提高收入,俗稱“通縮”。
而5月銷量亮眼,其實是在“五一”、端午假期、“6·18”平臺促銷、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等共同作用下達成的。那么這里就有一個擔憂,如果6月、7月、8月,沒有足夠的消費場景,這個數據還能撐起來嗎?
大概率是不能。
所以不排除政府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推出新一輪支持經濟穩定發展的增量政策,對沖和緩和外部沖擊,以達成全年5%的目標。
但美聯儲降息之前,財政大招大概率不能用,所以這段時間內,一定會采取一系列的“過渡措施”,來穩住經濟。
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三點。
第一點,“減稅降費”。
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意味著對地方財政造成一定的壓力,房地產財政破滅后,各地方財政算是捉襟見肘。怎么辦呢?
于是我們看到了禁止公務員違規吃喝的紅頭文件。這其實是一個信號,上面有意縮減公共開支,把省下來的錢,讓給民營經濟。
其實這一直是一道選擇題:
到底給體制內漲薪,讓他們消費,帶動經濟,還是給體制內降薪,降低公共服務開支,把水讓渡給民營經濟。現在看來,局勢有些在向后者做試驗。
第二個點,向下化債。
各大主要城市的債已經置換的差不多了,但拖欠民間債務還很龐大。
近幾日,國家下達鐵令要地方解決欠債問題。要求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包括央國企,從中小企業采購的貨物、工程、服務,付款期限都不允許超過60天。
這條政策的意思很明確,就是體制內不要把好處都留給自己,而把風險強加給別人,有抗壓能力的話,必須把水疏解到下游企業。這對于長期被壓資金,導致運轉困難的企業,如降甘霖。
第三個點,就是國補。
最近很多人說自己所在的省份,國補“提前退場”了,網上有很多陰謀論說是因為商家騙補導致的。
騙補的情況有嗎?當然有,但目前全國成體系地嚴打,處罰力度很強,敢頂風作案的商家越來越少,這并不是讓國補停下的核心原因。
而真正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資金額度提前用完了。
因為各地區撥給國補的資金額度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對于那些經濟發達地區,大家消費激情比較狂熱,補貼資金一旦使用完了,那么這輪國補也就提前結束了。
比如江蘇、廣東是消費大省,重慶是消費大市,都出現了這個情況。但接下來還會補嗎,會的,新資金下來,會繼續補。
國補是戰略性國策,上半年,真金白銀的國補,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快速激活了市場,穩住了第一個階段的經濟。效果不錯,不能戛然而止。
重慶商務委表示,第二階段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預計6月下旬出臺,江蘇省商務廳回復,平臺正在進行整改升級,調整后可以繼續申領。
三個政策都是微操層面的調整,目的就是開源節流,讓市場挺過這段時間,甚至開始有了動體制蛋糕,重新分配的想法,這是一個形勢倒逼改革的過程。
邏輯上,房地產失速的年代,只有民營經濟好起來,能繳上稅錢,體制內才有足夠的紅利分發,大家的日子都能好過,否則就需要一起努努力了。這個方向一旦敲定,那么考公、事業單位、國央企這些通道,便會越收越緊。
除了以上三點,在美聯儲降息、全球量化寬松周期開啟之前,能穩住經濟的唯有外貿,用外需拉動經濟馬車這一個選項。所以關稅戰一定要打好。
目前東大通過“稀土武器化”,反制美國,取得了兩國暫時的和平交易,但是美國一旦解除債務危機,川普很可能會隨時反悔,對東大發難。
現在兩國都在談判場外找籌碼,中東代理人戰局就是籌碼之一。
一旦伊朗徹底被攻陷,美伊控制中東,那么東大在中東長期布局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會出現系統性崩壞的風險,到時候我們在外貿上也會被美國掣肘。
所以伊以開戰后的第二天,巴鐵宣布參與戰局,支持伊朗,我們的領導人也致電伊朗,表示站位。
所以中東戰局背后,其實是中美兩國新一輪的較量,意義深刻。
很多人說,現在伊朗被打成篩子了,最高參謀長被暗殺。。。這邊還不下場嗎?答案是必須等。
邏輯上,巴鐵算我們的代理人,但伊朗目前還不是。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內部不團結,反美不夠堅決,從上到下充滿搖擺派。這時候幫了也是白幫。
只有等到內部矛盾徹底爆破,奄奄一息時,民族情緒爆發,真正站出來強硬反美的組織出來,這時候下場才有意義。
川普軍演當天,東大對外釋放福建艦即將入列的消息,就是為了敲山震虎,讓對方多思考軍事布局,這件事情,我在《不再令人絕望》寫過,借用讀者的一句留言:
以前列強用堅船利炮逼著舊中國開門做生意,現在新中國用堅船利炮維持全球良好經濟次序。
壓住川普這只猛虎,才能為外貿打開更多的通道。而川普昨天對外公布,正式下場,幫以色列打伊朗,讓伊朗“無條件投降”,背后目的我會在今天的小號做分析。
總之中東戰局很關鍵,接下來這半年算是機會窗口,決定了經濟通縮周期的長短。
我看了一下,自東大CPI跌破3%關鍵點位以來,物價水平持續低迷已經超過4年了,而自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CPI在零值附近的波動狀態也已維持兩年有余。
一方面是制造業產能太卷壓制工業品價格,另一方面居民部門杠桿率高企抑制消費能力二者疊加甚至相互影響。
如果不破局,通縮還會繼續向下螺旋。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
歷史上我們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90年代大通縮,四大行壞賬超過25%,巨量產業工人下崗失業,最后是加入世貿組織、住宅商品化和國企落后產能暴力出清共同發力,才把東大經濟拉出了泥潭。
2012年-2015年也一樣,地產價格持續下跌,2016年年初的時候螺紋鋼跌到了1800元一噸,煤炭,焦煤,焦炭這些黑色系跌到了想不到的低價,那個時候通縮持續了49個月,最后在棚改的大政策下才轉變過來。
而這次,主要方法就是財政政策發力,中央舉債,用真正的大資金作為沖量,打開各個堵點,將大水引入基建、民生、房地產,提高居民收入。
我們的財政政策空間還是很大的,政府債務率約77%,國債部分更是不到40%,遠遠低于日本的264%。
另外,產業升級+也在進行中,新能源領先,稀土領先,軍工制造業領先,光伏領先,而AI和芯片+也有希望突破。這與日本當年系統性危機存在本質的區別。
當然前提是能把握好這個關鍵點,任何事情都是有時間窗口的。
一旦關閉,那么往往事倍功半的事情,都會變得無功而返。
而從周期上看,今年下半年就是一個觸底復蘇的極好機會,房價跌入底部空間,利率沉底,全球量化寬松即將開啟,目前全球各大機構預測,美聯儲將扛到9月份開始降息,一旦降息,東大也會釋放新一輪大招。
屆時,國外需求增量+2億新市民消費增量,就是轉折的良好契機。一個糖尿病,一個高血壓,兩者已經進入了最后的決戰時刻,拭目以待吧。
本文完,如果喜歡,請點擊在看。關于投資分享、實操思路、人生感悟和一線資訊,都會放在星球,有需要的讀者,可掃描文末二維碼加入后閱讀。歡迎跟9800多投資愛好者共同成長,日富一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