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以色列對于伊朗的軍事行動仍然在進行,而伊朗也依據自己導彈和無人機的優勢,持續的對以色列進行反擊。隨著戰爭時間的增長,我們注意到伊朗對于以色列的攻擊目標,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轉移——這個中東大國顯然已經反應過來了。
6月15號當天上午,根據我國權威媒體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伊朗已經發動了新一輪的導彈襲擊,以色列的一所科學院遭到襲擊之后起火。被擊中的是以色列的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該院所在以色列的中部位置。在伊朗的導彈攻擊中,至少有一棟科學實驗室所在的建筑,發生了起火爆炸。
伊朗當天一共向以色列發射了大約50枚彈道導彈,多數導彈都成功的突破了以色列方面的攔截,擊中了特拉維夫地區,造成多人受傷,多棟建筑物受損。根據以色列國防軍發布的消息可以得知,目前以色列境內至少已經有數百萬人開始轉移,試圖到相對安全的地方,以躲避伊朗導彈和無人機的攻擊。
而這次被擊中的科學研究院,始建于1934年,前身是著名的西埃弗研究所,該研究院是世界領先的多學科研究中心之一,擁有大約2500名科學家,博士后研究員等相應的高級知識分子。可以說該科學院,對于以色列來說,重要程度不亞于軍事基地,而這次伊朗導彈對于該研究院的攻擊,顯然已經觸發了以色列最敏感的那根神經。不過截止到目前為止,在以色列方面發布的損失數據中,我們并沒有看到該所研究院具體遭受的人員和財產的損失數據。
目前伊朗導彈對于以色列的攻擊確實已經轉變了方向,前幾輪的攻擊主要打擊的是軍事和情報中心。而后續的幾輪行動,明顯已經偏向能源和科學研究中心了。這表明,伊朗方面已經反應過來了,也明白了“打蛇打七寸”這樣的一個道理。在一定程度削弱以色列的軍事力量之后,著重的攻擊對方的能源和科學研究中心——這其實是以色列最在意的地方。
以色列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戰略縱深,伊朗發起的攻擊對于軍事目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如果長久的攻擊以色列的軍事目標,對于伊朗也會產生一些麻煩,因為以色列的很多軍事目標包括指揮中心都是和民用建筑連在一起的。如果進行大規模的攻擊,勢必會引發數量眾多的平民傷亡。6月14號當天,伊朗駐華大使館就對外發布了一張照片。
畫面中一位長發飄飄的以色列女警察,抱著一名以色列的嬰兒。而以色列的駐華使館專門配文寫道“一名以色列警察從被毀家園的廢墟中救出一名嬰兒,這就是伊朗襲擊的目標。”
所以對于以色列軍事目標的攻擊,一方面要求高度精準,而另外一方面,極易引發國際輿論的反應。更重要的是,以色列這個國家全民皆兵,大大小小的軍事目標數量眾多,短期之內未必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而現在伊朗調轉方向,猛攻以色列的能源設施和科學研究中心,這對于以色列來說,很顯然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承受不住。
在能源方面,以色列本身就是極度缺乏的國家,所以能源的轉運和儲存中心,是這個國家的戰略基礎。伊朗如果持續用導彈對能源中心進行攻擊的話,對于以色列來說,其威脅程度要遠遠高于平民和軍事目標的損失。
而對于科學研究中心的攻擊,則會更加的有效。一些財產損失可能后續在短時間內會補充上來,但是這種高級別的知識分子的損失,可不是短時間就能補充得了的。尤其是一些尖端領域的科學家,一旦在攻擊中被干掉,甚至有可能引發以色列在相關領域的研發停止甚至是后退。“一個科學家能頂一個師”這樣的事情對于以色列來說,并不算稀奇。
當然了,伊朗對以色列的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攻擊這件事情也不會引發國際的譴責。因為,這件事情同樣是以色列人先開了先河。在13號對伊朗發起的突然行動中,以色列用空襲和暗殺的方式,干掉了伊朗至少6名頂尖的核領域的科學家,現在伊朗用導彈攻擊以色列的科學研究中心,也算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了。
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筆者認為在沒有外界干預的情況下,以色列并不占據完全的優勢。因為國土面積的狹小,就已經注定了自己戰略基礎的不穩定,根本就沒有相對安全的大后方。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伊朗上上下下橫下一條心,把這種攻擊行動變為持久性的動作,重點對能源和科學中心進行攻擊,相信對于打擊以色列來說,必然會產生持久的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