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際上有兩大戰場,一個在俄烏,另一個便是在中東。這其實和二戰初期的局面十分類似,當時國際上也有兩個戰場,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亞洲。
任何大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從小范圍慢慢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比如說德國在入侵整個歐洲之前,也只是嘗試著進入萊茵河非軍事區,后來又開始吞并奧地利、蘇臺德乃至整個捷克斯洛伐克。繼而才開始入侵波蘭,正式打響歐洲二戰。
亞洲這邊也一樣,1931年的時候,日本就已經入侵了東北。但是到了1937年,全面戰爭才在亞洲打響,這中間也隔了6年之久。
目前俄烏戰事尚未有定論,中東局勢卻已經出現了一邊倒的情況。小霸王以色列,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哈馬斯、黎南武裝,敘利亞的朱拉尼,又搞定了阿薩德集團,取而代之,成為了敘利亞新晉話事人。胡塞武裝被英美摁在原地轟炸,伊拉克民兵組織不知道該去哪兒。
一時之間,什葉派抵抗之弧,大有土崩瓦解之勢。伊朗更是在近期遭到了以色列的狂轟濫炸。在這種情況下,一向被部分人認為是伊朗堅定盟友的俄羅斯,為何沒有對伊朗伸出援助之手呢?如果俄羅斯搭把手,或許伊朗就不會這么被動了,抵抗之弧也不可能就此散架。
俄羅斯自顧不暇
俄烏戰爭沒有結果,不代表俄的局面就很好。從敘利亞阿薩德集團丟了江山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得出,俄已經無法再抽調兵力去支援伊朗了。
阿薩德集團可謂是俄在中東的核心利益了。當初敘利亞陷入內戰,俄果斷出兵介入,在這里投入了10年左右的人力物力,就是為了保住阿薩德集團。
因為阿薩德集團在,那么俄在過去幾十年里,在敘利亞投入的資產,才能保得住。比如說他們建設了幾十年的塔爾圖斯港,以及后來又租給他們的拉塔基亞的空軍基地。
可以說,阿薩德集團是和俄當局深度綁定的一個中東盟友,就算如此,當朱拉尼的軍隊從阿勒頗一路向大馬士革進軍的時候,俄依舊沒有增援的意思。
是他們不想嗎?當然不是,主要是分身乏術。
烏克蘭戰場遠沒有外人想象中那么簡單。原來我們認為這只是一場特別軍事行動,也就是俄不會調動全國力量來打這一仗,甚至連義務兵都不會用,只會動用一些雇傭兵。
結果打著打著不對勁了,俄不僅要動用義務兵,而且還在不斷征召新的義務兵。甚至跑到了曹縣去求援,你上哪兒說理去?真是有點倒反天罡的感覺。大鵝自詡戰斗民族,天朝上國,哪個時代丟過這么大的人,需要跑亞洲來求援的?
接二連三的打擊,已經讓俄有點分身乏術了。雖然小烏想要弄倒大鵝,難度非常大。但就是這么一點點折騰,也讓大鵝有點筋疲力盡了。可以說,他們很想盡快體面地結束戰爭。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體面,如果不能獲得體面,那就只能繼續堅持下去。
因此,俄哪里還能抽出力量來支持伊朗呢?俄頂天了就是在伊朗當局扛不住的時候,像接納巴沙爾那樣,順手接納一下他們。
俄伊之間已經簽署了互不捅刀條約
這是一個類似于《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的條約,該條約規定,如果俄伊其中一方受到外敵入侵的時候,另一方需要確保不會在背后偷襲自己。
其實從簽訂這份條約的時候,就能看得出,俄伊之間的關系,遠遠沒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牢靠。并不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么簡單,敵人的敵人,也有可能是敵人。
1979年伊朗教士集團立國之初,其實對蘇聯就沒什么好感。因為歷史上,俄國是欺負伊朗人較多的一個列強。原本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就是伊朗的一部分,結果被沙俄在19世紀初強行奪走了。到了蘇聯初期,原本這兩個地方是可以回歸伊朗的,但同樣又被蘇聯給納入了懷抱之中。
二戰的時候,由于伊朗巴列維王朝有偏袒德國嫌疑,所以蘇聯和英國,同時出兵占領了伊朗。二戰后,英國選擇撤軍,蘇聯卻遲遲不肯撤軍,因為他們覺得,千百年來,俄國人好不容易有機會抵達波斯灣,他們可不想就這么半途而廢。最后還是在英美的同時威逼之下,蘇聯才罵罵咧咧地撤軍,否則伊朗將直接成為蘇聯的殖民地,甚至是一部分。
這些侵略往事,都給伊朗人帶來了不小的傷害。比如說如今伊朗的最高領袖,其實他七八歲的時候,蘇聯還沒從伊朗北部撤軍,他應該是深切理解被蘇聯占領時伊朗的處境。
因此,在面對俄國時,伊朗教士集團顯得十分謹慎。他們雖然討厭美國人,但也絕對不喜歡俄國人。為此,他們甚至驅逐了18名蘇聯的外交官。
此后的兩伊戰爭中,蘇聯更是和美國一起,大力支持伊拉克,這導致伊朗在戰場上十分被動。所以說,伊朗和蘇聯之間是有過很深的矛盾的。
那么蘇聯解體以后,俄羅斯和伊朗的關系如何呢?表面上看,他們都是反美先鋒。但反美只是一個籠統的大概念,可以說是一個口號。如果僅僅因為這個口號,他們是不可能牢牢捆綁在一起的。
舉個例子,美國的俄裔其實非常多,合法身份的俄裔就有300多萬,再加上非法身份的,足以突破500萬人口。有人說,這也不多啊 ,美籍華人不也有500多萬嗎?這得看人口基數。俄的人口是東大的十分之一,但在美國的人數卻和華裔差不多。有部分資料顯示,伊朗裔的美國人,其實也有150多萬。
而且,那些高喊反美的大人物,其實他們的孩子,有不少都在老美那兒定居,這是非常諷刺的事情。比如說梅姐夫的兒子,在俄烏戰爭之前就在老美開加油站,有資料稱其年僅26歲就身價數十億美元了,小日子別提多滋潤了。俄烏戰爭后,這小子被趕回來了,資產還被沒收了,他老爹這才整天喝著伏特加在網上罵娘,揚言要用核武炮轟美西方。再比如說,那個說遠東領土是鄰居友好贈送的那位俄外長拉“不”先生,他女兒不也出生于美帝么?
所以說,反美只是口號,有需要了來拿用就是了,想要靠這個團結一切力量?想都不要想,這些人比你精得多。
除了共同在口號上反美外,其實俄伊之間,是沒多少共同利益的。相反,他們還是競爭關系,畢竟都是靠賣資源發家致富的。比如說在出售石油和天然氣給東大這件事上,其實俄伊在2022年以后,已經明顯形成了競爭關系。
不趁火打劫,已經是莫大的恩情
其實俄以之間的關系,比很多人想象中要好得多。只是在這兩年雙方才逐漸出現了分歧。不過由于以色列更親美,而俄表面上又是堅定反美的,所以很多人誤解了他們之間的關系。
國際關系就是這么復雜,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關系。只要不觸及彼此的底線,那么雙方產生再多分歧,問題都不大。只要有了共同利益,雙方分分鐘就能和好。畢竟以色列的俄裔猶太人,至少占了總人口的11%,這些人可是一口流利的俄語。
比如說老美,只要別拿寶島說事,貿易戰中的摩擦再多,其實都很難撼動彼此的關系。只需要一個契機,雙方在談判中各退一步,關系照樣和好如初。但是寶島作為中國的寶島,這是紅線問題。一旦觸及這一點,那雙方的關系就很難恢復了。一句話,什么都可以談,只有領土主權,沒有談判的余地。
所以說俄和以之間,并沒有觸及到對方的紅線,也沒有爆發戰爭。因此他們的分歧再多,都不會影響到他們原來的關系。只要有了共同利益,他倆分分鐘走到一起。
俄伊之間的關系,看似是站在一起的戰友,實則這種關系非常薄弱。彼此都不信任,而且兩家的觀點是完全不同的。伊是要對外輸出神權力量的,俄再怎么說也是個世俗化的國家,豈能與之并肩?
所以,關鍵時刻,俄不在背后捅刀子,其實就算是對伊朗最大的支持了。想要讓他們真心實意地出兵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當然了,通過買賣的方式,給點武器,俄還是樂見其成的。
留給伊朗的時間,還有多少
光靠一個以色列,其實很難搞定伊朗,畢竟雙方體量擺在那里,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伊朗的面積是以色列的近百倍,伊朗的人口又是以色列的近10倍。在以色列面前,伊朗顯然就是一個龐然大物。
以色列的科技水平的確比伊朗強,但伊朗的工業水平其實也不差,擁有一套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尤其是軍工產業,其實伊朗也很強,他們可以獨立生產導彈、無人機、坦克等武器裝備。
因此,單純靠以色列與伊朗硬碰硬,很難說最終誰能取勝。在這個關鍵時刻,老妹的航母已經來了,而且波斯灣沿岸的美軍基地,也都枕戈待旦,磨刀霍霍了。
特朗普更是放出狠話,沒空和伊朗談判,打算直接空襲,并且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一旦美國參戰,那這就不是一場對等的戰爭了,美國下場,絕對是降維打擊,伊朗那點家底,很難支撐下去。不過特朗普的嘴也沒個把門的,誰知道是不是又在開玩笑呢?
一旦美國介入,與以色列并肩作戰,那留給伊朗的時間可就不多了。如果伊朗還想翻盤,要么就是手里真的有核武器,來上一發以示威懾,畢竟從明面上來說,是以色列先動手的,他們是被逼無奈才用了這玩意兒,道義上也說得過去。
要么就是請一個和老美旗鼓相當的外援,這個難度可能有點大。畢竟陷入中東戰局,不符合大國利益。伊朗當局只能祈禱,他們老大手里真的有核武器按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