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的深夜時分,河內內排國際機場T2航站樓依然燈火通明,輝煌不減。23點45分,一個匆匆忙忙的身影打破了到達大廳的寧靜——他就是來自廣州的中國商人來哥(化名),此時的他滿臉焦慮,正急切地四處張望。僅僅在二十分鐘之前,他犯下了所有旅行者最為恐懼的錯誤:不慎將裝有10萬元現金(約合3.6億越南盾)和重要文件的包包遺忘在出租車上。
圖為來哥與機場安保人員喬輝雄通過谷歌翻譯溝通
這個看似普通的黑色雙肩包,在此刻承載著遠超其本身重量的價值。作為經常往返于中越兩地的商務人士,筆者深知在異國他鄉丟失重要證件和資金的絕望。語言不通、陌生的執法體系、對車牌的模糊記憶……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足以讓大多數丟失的物品永遠消失在人海中。
然而,故事的走向在這里發生了溫暖的轉折。機場值班安保人員喬輝雄先生用行動詮釋了“專業”的真正含義。面對情緒幾乎崩潰的乘客,他沒有機械地推諉或按部就班地處理,而是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過出租車公司調度系統反向追蹤,協調交警部門調取道路卡口數據,甚至親自聯系當班司機確認交接細節。整個過程僅僅用了45分鐘,當背包在次日00點30分完好無損地回到來哥手中時,他顫抖的雙手和濕潤的眼眶,或許是對這份職業精神最真摯的禮贊。
圖為機場安保人員越南人喬輝雄(右)幫助中國人來哥(左)找回了遺忘在出租車上的包
特別讓我觸動的是喬輝雄事后的回應:“我不知道包里有什么,只是聽顧客反復說是重要文件和錢。不管是什么?我們的使命是保障安全,并在任何情況下為需要幫助的旅客提供支持。”這種超越物質價值的責任意識,正是服務行業最為珍貴的品質。在這個被數字化充斥的時代,我們習慣于用監控覆蓋率、破案率等冰冷的數據來衡量安全效能,卻常常忘記:真正溫暖的守護,往往源于那些在崗位上默默奉獻、眼中所見是“人”而非僅僅是“事”的從業者。
事后,來哥給機場顧客質量服務部門發了感謝信,特別感謝喬輝雄先生對他的幫助。
這個事件帶來了三個重要啟示:第一,國際機場應加強多語言服務體系的建設,以幫助外國旅客更便捷地溝通和解決問題;第二,出租車公司可考慮推行電子行程單制度,以便更好地追蹤和管理行程信息;第三,作為旅客,重要物品應分散存放以降低風險。不過,最為珍貴的,還是喬輝雄所代表的那種“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服務精神,這種精神比任何應急預案都要溫暖人心。在陌生的環境中,這種人性化的關懷和高效的行動力,不僅為旅客帶來了安心和希望,也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溫暖度和信任感。希望這種精神能夠在更多的場合和行業中得到傳承和發揚,讓每一個出行的人都能感受到這份溫暖和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