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的爆發沖突已有多日,沖突程度也愈發激烈。6月18日,伊朗國營電視臺宣稱要對以色列干出“讓世界銘記幾個世紀的大事”,更是將中東地區的緊張氛圍推至頂點。
當地時間6月18日,伊朗國家電視臺鄭重發布消息:“今晚,將發生一件大事,讓世界銘記幾個世紀。”這一預告瞬間引發全球熱議,無數雙眼睛緊盯伊朗,猜測即將發生的震撼事件。所有人都在期待一場足以改寫歷史的重大變故,然而,當謎底揭曉,現實卻讓不少人感到意外。
據《央視新聞》6月19日的報道,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地時間19日宣布,對以色列開展“真實承諾3”的第13階段行動,使用兩級固體推進的遠程超重型導彈“泥石”對以色列境內目標發動打擊。該導彈射程達2000公里,打擊目標為以色列情報機構駐地和以色列空軍基地。
這次軍事行動說明伊朗動用了“遠程操縱型導彈”,然而與“讓世界銘記幾個世紀”的宏大預告相比,兩者是非常難以匹配的。更令人咋舌的是, 新華網報道說以色列方面宣稱,伊朗發射的約5枚導彈中,至少3枚被成功攔截。
這無疑更讓伊朗此次行動的威懾力大打折扣,也使得之前的“豪言壯語”顯得十分可笑。
回顧此次沖突,自13日伊以沖突爆發以來,局勢便持續惡化,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伊朗已向以色列發射了400多枚彈道導彈和約1000架無人機 ,以色列則出動戰機對伊朗展開多次空襲。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雖放話稱導彈和無人機在以色列暢通無阻,但從實際攔截情況來看,以色列的防空體系發揮了一定作用。與之情況相反的是,伊朗的防空系統似乎徹底失去了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朗國營電視臺發布震撼預告之前,還曾發布一段視頻,視頻中顯示一個人在撫摸一枚核彈。盡管伊朗方面并未明確表態,但這一畫面無疑向世界傳達了一個強烈信號:伊朗可能考慮對以色列動用核武器。
核武器的威懾力不言而喻,這一舉動瞬間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緊張。若伊朗真的動用核武器,那無疑將是一場有全球性影響的事件,也的確可能“讓世界銘記幾個世紀”。然而,從后續發展來看,伊朗此次發射的是“泥石”導彈,并非核武器,這與之前視頻所傳達的威懾信息形成鮮明對比。
“泥石”導彈作為伊朗導彈庫中的“明星”,采用兩級固體推進,是遠程超重型導彈,庫存據說至少超過1萬枚。
這種導彈能覆蓋以色列全境,甚至中東的美軍基地也在其射程范圍內。它使用固體燃料,發射準備時間短,機動性強,搭載彈頭能力出色,能使用更重的彈頭。
從性能上看,“泥石”導彈確實具備一定的威懾力,但在此次行動中,其實際效果卻未能達到預期,至少3枚被攔截的結果,讓伊朗在這場沖突中的表現略顯尷尬。
從伊朗此次的一系列操作來看,其戰略意圖與實際行動之間似乎存在脫節。先是通過核彈視頻和震撼預告營造出一種孤注一擲、驚天動地的氛圍,然而實際行動卻只是發射了幾枚“泥石”導彈,且大部分被攔截。
這不僅讓國際社會對伊朗的真實意圖產生更多猜測,也使得伊朗在國際輿論場上陷入被動局面。有觀點認為,伊朗或許是想通過這種先聲奪人的方式,在心理上震懾以色列和國際社會,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伊朗內部決策的一種誤判,過高估計了自身導彈的突防能力,或者低估了以色列的防空實力。
無論如何,伊朗此次所謂的“讓世界銘記幾個世紀的大事”,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震撼效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陷入被動,甚至可能淪為國際社會的笑柄。
不過,伊朗既然放出如此狠話,以其強硬的一貫作風,未來很可能還會有更大的動作。
畢竟,在這場沖突中,伊朗的核心訴求尚未得到滿足,其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也遠未解決。但后續行動將如何展開,是繼續軍事對抗,還是尋求和平談判的途徑,目前仍充滿不確定性。國際社會也在密切關注著伊朗的下一步動向,期待這場沖突能早日平息,讓中東地區恢復久違的和平與安寧。我們也將持續關注事態發展,拭目以待伊朗的后續表現。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6月19日報道《伊朗革命衛隊稱使用“泥石”導彈對以開展第13輪打擊行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