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保積來 通訊員 馬吉壽)在西北高原,青海省海北州祁連縣宛如一顆明珠,閃耀在青海大地。近年來,祁連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生態保護、經濟建設、旅游開發等方面多點開花,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筑牢生態根基,守護綠水青山
祁連縣作為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的關鍵組成部分,在生態保護領域持續發力,成效顯著。自“十四五”以來,全縣累計投入5億元資金,實施了122個生態保護項目,從“連山、通水、育林、種草、肥田、保湖、統籌”等多方面開展綜合施治,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與2014年相比,草原植被蓋度提高了14.6%,重度退化草原面積減少了60%。
為強化生態管護工作,祁連縣聘用了1546名生態管護員,依托20個生態管護站,對330萬畝國有林和1679.29萬畝天然草原進行有效管護,做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護。在落實草畜平衡政策方面,全縣禁牧面積達510.34萬畝,草畜平衡面積為1205.22萬畝,每年發放獎補資金9288.33萬元,讓3.7萬名農牧民從中受益。創新推行的“異地借牧”模式,成功緩解了冬季草場壓力,這一經驗被《人民日報》報道推廣。
在生態機制建設上,祁連縣全力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成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態保護聯盟,拓展“河湖長+”“林草長+”工作機制,生態公益訴訟立案55件,有力保護了生態資源。
探索轉型路徑,推動經濟發展
在經濟發展層面,祁連縣依托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地理位置,積極探索轉型發展之路。在特色農牧業領域,以牦牛、藏羊養殖為核心,大力推動規模化、標準化養殖模式。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畜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積極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
在生態工業方面,祁連縣嚴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的發展,大力鼓勵清潔能源、農畜產品加工等綠色產業的興起。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項目建設上穩步推進,為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動力。今年,祁連縣聚焦產業“四地”建設,圍繞新能源、生態畜牧業、低空經濟等重點產業,全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簽約祁連鍶泉開發、牦牛全產業鏈增值與生態經濟協同發展、祁連縣源網荷儲清潔供暖一體化等項目,總投資達13.7億元,儲備項目38個,估算總投資達181.1億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深挖旅游資源,打造文旅名片
祁連縣是青海省重要的高原生態旅游目的地,在全省“一圈三線”“三廊道三板塊”旅游戰略布局中處于“北線”核心位置,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這里擁有中國百大避暑名山牛心山,其巍峨壯麗,四季景色各異;中國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連山草原,廣袤無垠,綠草如茵;世界第三大峽谷黑河大峽谷,氣勢磅礴,令人驚嘆;還有亞洲最大半野生鹿馴養基地,充滿自然野趣。
近年來,祁連縣精心打造“天境祁連”旅游品牌,相繼建成1個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9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9家國家A級以上景區、1家全國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等。深入挖掘申報多項非遺項目,為旅游增添了濃厚的文化底蘊。
為提升旅游品質,祁連縣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構建起網狀生態旅游交通服務系統,建成多個公路項目,并完善了景區導覽標識、停車場等服務設施。同時,積極舉辦各類品牌賽事活動,如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祁連賽段、2023年中國·祁連露營大會等,極大提升了祁連縣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全縣文旅從業人員達1.27萬人,旅游從業人員占本地人口就業數量的25%以上。2021年以來,全縣接待游客439.8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39.67億元。此外,祁連縣憑借“9號公路”自駕線路的火熱人氣與全域生態旅游創新實踐,成功入選“全國縣域自駕游標桿縣”。“9號公路”貫穿祁連山南北,串聯起黑河大峽谷、祁連半野生鹿場等自然奇觀,配套建設的立體路網、游客集散中心、自駕車營地以及智慧旅游平臺,為游客帶來了便捷且優質的旅游體驗。
如今的祁連縣,生態環境持續優化,經濟發展穩健前行,旅游產業蓬勃興起。未來,祁連縣將繼續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進一步促進生態、經濟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向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奮勇邁進,描繪更加絢麗多彩的發展畫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