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塑全球能源話語權:
從拉美鋰三角到氣候融資新主場
【Oilprice網 6月16日報道】
中國大幅增加了在拉丁美洲的貿易和貸款規模,已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經濟伙伴,尤其在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
中國正在全球能源市場擴大軟實力和經濟影響力,填補因美國政策變化留下的空白。這種趨勢在清潔能源和氣候融資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
拉丁美洲向中國靠攏具有政治影響,引發了關于支持威權政權及其對臺灣外交承認影響的擔憂。
過去 25 年間,中國從僅占拉丁美洲出口的不到 2%,一躍成為該地區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和南美洲最大貿易伙伴。借助于“一帶一路”全球基礎設施倡議,使中國在這一關鍵新興市場中贏得了巨大影響力。
除了商品貿易,中國也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貸款方。這主要體現在為能源和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方面。這些貸款通常以石油等實物償還,委內瑞拉是最大的受援國。委內瑞拉已獲得近 600 億美元的中國國家貸款,幾乎是第二大受援國巴西的兩倍。
中國還在清潔能源供應鏈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例如大舉投資阿根廷、智利和玻利維亞的“鋰三角”地區。相比之下,美國在南美洲卻難以達成類似協議。美洲復雜的政治和地緣政治歷史似乎導致許多拉丁美洲領導人更青睞中國而非美國作為貿易伙伴。
這加劇了美國長期以來的擔憂:中國在對西方主要政治對手已獲得過多影響力。根據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一份報告,“一些觀察家表示,中拉關系發展正在支持威權政府,包括古巴、尼加拉瓜和委內瑞拉的政府。”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的教授埃文?埃利斯就持有這種觀點,他稱這種動態為“民粹主義的孵化器”,并進一步解釋:“并不是中國試圖制造反民主政權,而是反民主政權在中國人中找到了愿意合作的伙伴。”
除了在全球南方擴大經濟聯系,中國還在新興經濟體和潛在政治盟友中擴大軟實力。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報告顯示,這場運動與中國的“一個中國” 政策目標密切相關,效果也顯而易見。該委員會報告稱,“由于北京拒絕與承認臺灣主權的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拉美對臺灣的支持近年來不斷減少。” 如今,該地區只有少數國家承認臺灣的獨立地位。
盡管中國在軟實力接管拉丁美洲方面極為有效,但這一戰略當然不僅限于該地區。多年來,中國一直致力于成為“全球能源市場的重心”,從東南亞到非洲及其他地區,中國都在穩步推進。而特朗普政府目前的政治和經濟侵略恰恰符合這些目標。其關稅政策不僅推動了中國的全球合作,還為其打開了巨大的市場。
例如,美國在削減氣候融資方面,為中國開辟了重要機遇,中國得以繼續發揮所長——與各地新興經濟體簽署協議,在它們的能源部門“扎根”。《政治報》最近的一篇頭條大聲疾呼:“在特朗普的清潔能源戰爭中,中國(和其他所有人)都是贏家。”從各方面來看,特朗普政府完全將清潔能源賽道讓給了中國,而更愿意專注于其他市場。
專家表示,放棄清潔能源政策可能是美國的一個重大錯誤。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美國廢除拜登時代的《通脹削減法案》,可能會“損害美國制造業和貿易,并為中國等主要競爭對手創造高達 800 億美元的投資機遇。對美國而言,損失是全方位的:工廠、就業、稅收,以及高達500億美元的出口。對中國而言,這將意味著全面主導全球清潔能源領域,并繼續擴大其本已強大的軟實力傳播。
編譯:陳 晴(新能源部)
審校:劉夢瑤(新能源部)
編輯:陳 晴(新能源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