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俄軍因為朝鮮軍援而底氣十足時,美國卻把矛頭對準了一直"吃瓜看戲"的中國和印度。
更要命的是,這個張口要征收500%關稅的國家,自己卻有80%的稀土要靠中國"接濟"。
這種"端著中國的碗,砸中國的鍋"式威脅背后,藏著什么見不得人的小算盤?
1200萬發"鋼鐵雨"砸向前線,普京的"王炸"終于亮相了
過去一個月,1200萬發炮彈悄無聲息地從朝鮮運往俄羅斯前線。這個數字有多驚人?要知道,俄軍之前每天的炮彈消耗量在2-3萬發左右。
現在有了這批"家底",俄軍可以敞開了打好幾個月。韓國情報部門的衛星圖片顯示,這些炮彈主要是152毫米和122毫米規格。
正好對應俄軍主力火炮的"胃口"。更關鍵的是,朝鮮的運輸方式相當"低調"——普通集裝箱裝載,走鐵路和海運,完美避開了西方的衛星監視。
與此同時,俄羅斯自己的軍工生產也在開足馬力。烏拉爾機械廠等老牌軍工企業實行三班倒,24小時不停運轉。
俄國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的炮彈產量比2022年翻了好幾倍。從"省著點打"到"管夠供應",俄軍的火力儲備達到了沖突以來的歷史最高點。
德國《圖片報》披露的情報顯示,俄軍高層已經向普京遞交了"夏季總攻"計劃。計劃在哈爾科夫到赫爾松之間展開1000公里長的正面攻勢。
一旦這條戰線封鎖成功,烏克蘭東部的主要補給線就會被徹底切斷。這批朝鮮炮彈,很可能就是為這場"大決戰"準備的。
美國的"制裁大棒"遇上中國的"稀土王牌",誰更硬?
就在俄軍"囤彈藥"的同時,美國那邊開始"囤怨氣"了。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7月13日放出狠話,要對中國、印度等國的商品征收500%的懲罰性關稅。
理由很"充分":這些國家購買俄羅斯石油就是在給普京的戰爭機器"輸血"。聽起來義正詞嚴,實際上卻是"端著中國的碗,砸中國的鍋"。
因為一個尷尬的現實是:美國80%的稀土資源都要依賴中國供應。從軍工制造到新能源產業,離了中國稀土,美國的"高科技"就要歇菜。
今年上半年,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國多個軍工項目進度延遲。洛克希德·馬丁、雷神等軍工巨頭急得跳腳,到處尋找替代供應商。
結果呢?美方很快"服軟"了,主動恢復了對華EDA軟件和航空設備的出口許可,明擺著就是"用技術換資源"。
現在又威脅要征收500%關稅,這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的經典操作嗎?就像欠債的反過來威脅債主,這邏輯也是沒誰了。
更搞笑的是,84位美國議員聯名支持這項法案,仿佛人多力量大就能改變經濟規律似的。殊不知,經濟依賴這東西,可不是靠嘴炮能解決的。
從伊朗到俄羅斯,美式制裁為啥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說到制裁,美國的"前科"可不少。2018年重啟對伊朗的石油制裁,結果怎么樣?伊朗通過第三方貿易"左手倒右手",照樣把油賣出去。
更妙的是,制裁推高了全球油價,美國老百姓反而要為更貴的汽油買單。這叫什么?"賠了夫人又折兵"。
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更是"因禍得福"的經典案例。俄羅斯被迫轉向亞洲市場,結果發現亞洲買家出價更高。
2024年的數據顯示,俄羅斯對華石油出口額不降反升,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占其總進口量的40%左右。這些都是打折價買來的,省下的錢足夠兩國"偷著樂"。
歐洲呢?能源危機搞得工業競爭力直線下降,德國的化工企業紛紛"出走"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反倒是歐洲"自殘"。
再看看發展中國家的反應:巴西"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繼續和俄羅斯做生意;印度更是"陽奉陰違",一邊在國際場合保持"中立",一邊大量采購俄羅斯便宜石油。
就連美國的鐵桿盟友也開始"掉鏈子"。法國、德國對美國的制裁提案態度曖昧,畢竟誰也不想為了美國的"霸權夢"而犧牲自己的經濟利益。
所以說,美式制裁為什么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因為在全球化時代,合作共贏才是主流,零和游戲早就過時了。
能源"朋友圈"重新洗牌,美國霸權的"保質期"還剩多久?
透過這場制裁"鬧劇",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深層次的變化:全球能源格局正在"重新洗牌"。從"美元石油"到"多幣種能源"的轉換,已經是大勢所趨。
中國和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印度和伊朗的石油交易,巴西和委內瑞拉的能源聯盟,這些都在繞過美元體系進行結算。
美國最擔心的就是這種"去美元化"趨勢。畢竟,美元霸權的根基就是"石油美元"循環系統。一旦這個體系被打破,美國"印鈔票買全世界"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更要命的是,美國的制裁威脅反而加速了這一進程。中印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俄羅斯與亞洲國家的能源"朋友圈"越來越大。
從長遠來看,美國面臨的是一個"多極化"的世界。亞洲經濟體的崛起,歐洲的"戰略自主",發展中國家的"抱團取暖",都在削弱美國的絕對影響力。
中印兩國在這場博弈中的表現,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太極拳"。既不直接對抗美國,也不放棄自己的核心利益,在大國博弈中保持了難得的"定力"。
這種"左右逢源而不兩頭不討好"的智慧,正是新興大國在復雜國際環境中的生存之道。相比之下,美國的"非黑即白"思維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單極霸權到多極合作,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美國越是試圖維護舊秩序,就越會發現自己在"逆歷史潮流而動"。
結語
這場制裁"大戲"與其說是沖著俄羅斯,不如說是美國對失去"話語權"的歇斯底里。
能源合作的"去美化"趨勢已成定局,單邊霸權只會加速自己的"邊緣化"進程。
面對這種"我不好過你們也別想好過"的霸權邏輯,各國該如何攜手"破局"?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