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算不算熱門專業?這些年有的高校一直在大量擴招。
目前,我國大學數量共計3117所,各類專業加起來845個,而軟件工程專業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通常人們都將軟件工程專業歸為計算機類。
實際上,它有自己的專業代碼和研究方向,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視為計算機類的一個分支,在其他情況下,它是被單獨列出的,就是一個單獨的專業。
軟件工程專業不是計算機專業,但是它比計算機專業學費高得多,為什么呢?
長期以來,提起軟件工程,基本就等于高收費,比如計算機專業每年學費5000元,軟件工程專業就需要1.6萬元,很多人將軟件工程學院看作是“三本”,我也一直為此困惑。
有人解釋說,軟件工程之所以貴,是因為培養方式和計算機不一樣,計算機偏向于理科,研究算法是核心。
但軟件工程是工科,偏向于工程應用,所以實踐更重要,因此會有大量的校外導師授課、校外企業實習、校外企業聯合培養等等,這些就很燒錢了。
很多人不同意這種觀點,說軟件工程的核心配置是“機房+外聘教師”。
各地高校只要建立有機房,并且外聘各種教師,這樣都能開設軟件工程專業。
實際上它的硬件成本很低廉,至于說校外企業實習、校外企業聯合培養等等。都是軟件,能大能小,能伸能縮,甚至很多高校都沒有,老省錢了。
正因為軟件工程專業收費高,所以這些年這個專業遍地開花,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此專業,專科學校也爭相開設招生。
1.出現了一種“軟件工程”的熱鬧現象。
去年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實際招生人數達到1871人,轟動了整個教育界。
實際上,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擴招從來沒有停止過。
2020年招1149人;
2021年1243人;
2022年1536人;2023年1541人;
到2024年直接飆升至1871人。
2025年招生計劃還沒有公布,估計不會少的。
一個專業,五年增長62%,這樣的速度在高等教育史上實屬罕見。
當招生規模膨脹至此,教學質量成了最先被犧牲的代價。
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全院教師35人。該院在校生約6191人,“生師比”高達176.8:1。
河南師范大學軟件學院更夸張,40名教師要面對8030名學生,生師比突破200:1。
近期,有這樣一個新聞,太原理工大學老師上《軟件工程導論》課,大班教學,教室里黑壓壓坐了400多名學生,后排的學生根本聽不見,老師只得苦笑著打開麥克風:“后排同學如果聽不清,可以看走廊里的同步直播屏。”
還有,山西農業大學軟件工程招了1230人,河南師范大學更是將這個數字推至1980人。中北大學軟件工程招1600人,山西農業大學1230人。
鄭州輕工業大學超1000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甚至招了1930人,還別出心裁地將240個名額分配給了文史類考生。
如果將全國所有的軟件工程學生人數統計,那將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2.為什么高校喜歡擴招軟件工程專業?
一句話,經濟利益的驅使。
比如,在太原理工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年學費1.6萬元,而其他專業僅5000元左右。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軟件工程學費飆到1.75萬元/年,是普通專業的近四倍。
按太原理工1871名學生計算,僅軟件工程專業一年就為學校帶來近3000萬元的學費收入。
這還不算人均1600元的住宿費,再加上教材費、上機費等其他收入,一個專業創造的現金流堪比一家中型企業。
全國高校軟件工程專業收費都很高,學費一年最低也是1萬到1.6萬元,學校投入少,收費高,賺翻了,何樂而不為?
然而,培養的學生常常是“四不像”,不像軟件人才,不像計算機人才,不像工程師,也不像教師,并不受用人單位歡迎。
3.軟件工程專業已經出現了過剩的現象。
2024年全國計算機類專業招生計劃達43.5萬人,比去年猛增超4萬人。軟件工程專業以11.59%的增長率貢獻了最大的絕對增量。
2024年已經有大量畢業生出現問題,比如從事前端開發、軟件測試的崗位已經飽和,甚至已經極少招聘。
更嚴峻的是,AI正在取代部分低端編程崗位。
這些年,軟件工程專業招的太多,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有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良莠不齊。這么多“碼農大軍”,畢業后上哪里就業呢?
如今,師范類專業出現了飽和,土木建筑類出現了飽和,照此下去,軟件工程專業必將出現飽和,如果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那么,軟件工程就會成為一個“新坑”。
你對這件事情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