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法治日報》第4版刊發《福建以高水平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 良法善治的八閩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現予以全文轉載。
↑6月20日,法治日報第4版刊登《福建以高水平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 良法善治的八閩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相關報道
山海交融,福來福往。這片孕育了“共和國法治搖籃”的八閩熱土,始終閃耀著璀璨的法治光芒。
閩西群山之中,最早的紅色法治機構、最早的紅色法律體系、最早的紅色司法程序在這里構建,鑄就了黨領導法治建設的紅色法魂;東南潮頭之上,“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親清政商關系在這里生根,各類市場主體都能在法治框架下公平競爭、平等發展;嶺海相擁之間,山、海、臺、僑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這里遍地開花,良法善治的和諧畫卷正徐徐展開。
“福建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石好勇表示,近年來,全省政法系統大力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重要的法治理念和重大的法治實踐,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高水平法治護航高質量發展,在推進平安福建建設上行穩致遠、在加強高水平法治建設上奮勇爭先、在鍛造過硬政法鐵軍上久久為功,為新福建建設提供了堅強法治保障。
繪就企興景美畫卷
從一雙鞋到千億集群,從一根拉鏈到全球品牌,從當年GDP僅為1.45億元的濱海小城到如今GDP達3600余億元的品牌之都……走進泉州晉江市品牌發展保護展示中心,能看到晉江以“法治內核”驅動“晉江經驗”長盛不衰,成功打造“愛拼敢贏”縣域經濟發展典范的實踐探索。
民營經濟是福建經濟的特色、活力與優勢所在。20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六年七下晉江,探索形成“晉江經驗”這一理論成果,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
良性的“政企互動”是民營經濟健康高速發展的“法寶”。“要堅持法治護航,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自覺做到‘無事不插手、小事不下手、難事必出手’,讓企業走得遠、走得穩。”晉江市委相關同志說。
緊扣民營企業法治訴求,晉江制定出臺深化法治護航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十條措施,創造更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助企“行穩”;成立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提供更高水平法治服務,助企“守正”;扎實推進海絲中央法務區泉州片區建設,提供更強有力法治后盾,助企“赴遠”。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新時代新征程,福建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
沙縣小吃有著“國民小吃”的美譽,30萬從業人員分布在全國乃至全球各地。三明市沙縣區公安局建立沙縣小吃“一城一民警聯絡服務隊伍”,沙縣區人民法院構建“一城一法官”機制,當好小吃業主的“娘家人”,以法治力量推動小吃產業引領風騷。
距離臺灣直線距離僅68海里的平潭是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也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先行示范區,共吸引超3000家臺資企業落地興業。
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民法院聚焦融合發展所需、臺胞臺企所盼,推出“三調三進”涉臺解紛新模式,成立臺胞個人調解工作室、涉臺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臺企與企業家聯合會人民調解委員會,讓臺胞、臺企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峰巒與海潮間,福建將法治底色嵌入山海交融的秀美畫卷中,生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作為全國首個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福建加強生態立法,先后頒布實施《福建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等20多部地方性法規,率先將“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地方性法規,并將走在全國前列的改革實踐納入法規內容,進一步鞏固和推廣生態改革成果。
木蘭溪是福建“五江一溪”中的重要河流之一,也是莆田人民的“母親河”。近年來,莆田市人民法院出臺《木蘭溪流域司法保護行動計劃》,推動構建木蘭溪上下游聯動、左右岸協同貫通一體的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答好新時代木蘭溪司法保護“大試卷”。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地”和首批國家公園。南平市檢察機關與江西省上饒市檢察機關會簽《閩贛檢察“2+5”協作機制》,與省內5地檢察機關會簽《閩江流域公益訴訟和生態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并發布《武夷山宣言》,切實保護武夷山脈南北兩側區域內的各類生態資源,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在武夷山水間盡情舒展。
譜寫山海和諧音符
對于有著2.89萬平方公里海域和510公里大陸海岸線的霞浦縣來說,海洋就像一座“藍色糧倉”,帶來了豐饒的漁業資源。但隨著海上作業人員眾多,爭搶養殖海域、船只意外碰撞、拖欠漁民工資等涉海矛盾糾紛易發多發。
寧德市霞浦縣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延伸至蔚藍海域,創建海上綜治中心,建立海上“1+6+N”法治服務矩陣,在海上社區開展多元解紛、群眾服務、海上執法等工作,全面暢通和規范漁(船)民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立足山海、著眼僑臺,福建因地制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共繪基層治理新“楓”景,夯實社會穩定“壓艙石”。
今年3月底,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在福建召開。會議指出,綜治中心是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載體。
福建省以推進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科學設置服務窗口和功能分區,明晰入駐部門責任分工,統籌政法、信訪、有關職能部門和行業、專業解紛力量,打造矛盾糾紛“終點站”。
被譽為“海西新僑鄉”的三明市明溪縣在縣、鄉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中,深化拓展“僑鄉楓橋”解紛工作法,完善“一站式”與線上線下涉僑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體系,為1.44萬海外僑胞架起了跨越山海、打破時空的連心橋。
泉州石獅市是“中國休閑服裝名城”,匯聚了全產業鏈的8000多家企業。依托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基地和電商行業集中的優勢,石獅市探索“園區楓橋”和“電商楓橋”新路子,在綜治中心構建矛盾調處、勞動維權、法律咨詢援助等一體化法律服務載體,高質量化解各類糾紛,保障企業經營者和務工人員“話有人聽、事有人管、問題有地方解決”。
早在1929年,閩西蘇區就開始探索矛盾糾紛化解機制,近年來,龍巖法院傳承紅色基因做強聯動解紛、做實指導調解,推出“一村(居)一法官”機制,依托綜治中心讓“五聯四化”多元解紛體系運行得更加順暢,讓“紅土楓橋”這一源頭解紛品牌越叫越響。
“綜治中心是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有力舉措。”石好勇說。
福州市將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和法學專家咨詢工作室納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時為群眾解紛提供專業法律指導;廈門市拓展“遠親不如近鄰”的新時代內涵,在開元街道綜治中心推行“近鄰解紛”工作法,多年來保持群體訪和越級訪“零發生”;南平市各縣區將“吃茶話事”點入駐綜治中心,從情理法入手,讓群眾“把茶泡開、把話說開、把心結打開”……
縱覽八閩山海版圖,各地各級綜治中心如星羅棋布的“平安哨所”,聚焦讓人民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的目標,切實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2024年,福建各級綜治中心共受理各類訴求和矛盾糾紛30.8萬余件,調處成功率達95.82%。
打造安居樂業圖景
不久前,福州市民林先生到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和道路運輸證,卻發現原先的多個“交通運輸類窗口”已被“開辦運輸企業一件事”這一個新窗口取代。
“以前辦兩個證件得分開跑,前后需要10個工作日。如今不到15分鐘便辦好了所有手續。”林先生驚喜地說。臨走前,他還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學會了利用閩政通App“線上辦證”,“太好了,下次辦證連門都不用出了”!
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近年來,福州市以“三個如何”為指引,通過深化“簡政放權”、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建設創新型、服務型法治政府,實現政府職能依法全面高效履行,用法治力量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福建省充分踐行法治為民、便民、利民理念,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新風”拂鷺島,無事不“打擾”。今年4月,廈門市出臺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若干措施,圍繞“無事不擾、無據不查、干擾最小化、包容審慎”四大創新原則,全鏈條、全方位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杜絕檢查擾企亂象。
為有效解決基層執法力量不足、多頭重復交叉執法等問題,福建打造覆蓋全省48個執法領域、3893個執法主體的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臺(即“閩執法”平臺),創新推出“片區聯合執法”“綜合查一次”等體制機制,實現信息共享、證據共用,一次處理、全省互認,打通便民利企“快車道”。
以“數”為帆、“智”航東南。福建省還推動數字技術與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實現政法各單位辦案關鍵環節的無縫對接,與“閩執法”平臺進行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釋放法治生產力,不斷提升百姓法治獲得感。
平安,是人民群眾最樸素的愿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漳州110’”這句耳熟能詳的話,早已道出了漳州百姓心中最踏實的安全感。
三十余載光陰流轉,“漳州110”這支隊伍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從紙質臺賬到智慧警務,從鐵腳板巡邏到智慧巡防,始終堅持“再快一秒”的理念,守護百姓安寧喜樂。
“法官媽媽”詹紅荔、“亮燈警察”陳清洲、“知心法官”黃志麗、“掃黑英雄”楊春、“硬漢局長”潘東升、“人民的保護神”“漳州110”……近年來,福建政法隊伍英雄模范輩出,5名個人和1個集體被授予“時代楷模”(“時代先鋒”)榮譽稱號,生動呈現出新時代政法鐵軍的專業素養、擔當精神和為民情懷。
以英模精神為引領,福建政法系統加強隊伍建設,鍛造出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精兵勁旅,用實際行動推動執法司法公正,捍衛社會安定穩定。2023年至2024年,全省群眾安全感率連續兩年超過99%,交出了“平安是福”的亮眼答卷。
來源:法治日報
責編:黃慧兒
審核:方琮 高奇
■福建案例入選!2024年以來偵破毒品案件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福利腐敗五種表現形式
■【平安是福】以“啄木鳥”之精誠書寫家門口之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