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屬相》。
諸葛亮一生都抱著“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的宏偉志愿,他六出祁山,試圖統(tǒng)一天下,然而他的北伐反倒成就了司馬懿,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最后一次出師,屯兵五丈原與司馬懿相拒于渭水,病逝軍中,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
我們都知道,劉禪常常被成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樂不思蜀更是成了他人生的一大污點,其實在劉備去世時,他托孤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就是諸葛亮你有才能,必定能夠發(fā)展蜀國,若是劉禪可以輔助就輔助,若是不成才,你就自己取而代之。作為一國之君,劉備真的的甘心將帝位讓給諸葛亮嗎?從他的四個兒子就可以看出劉備的野心。
劉備有四個兒子,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劉理。
劉封是劉備的養(yǎng)子,雖然不是親生的,不過劉備還是給予重用,他跟隨趙云、張飛一直征戰(zhàn)西川,頗有戰(zhàn)功,后統(tǒng)領(lǐng)孟達攻取上庸,但關(guān)羽被圍襄樊時,劉封沒有救援,孟達還投降了魏國,劉封自然就成了罪魁禍?zhǔn)住?/p>
諸葛亮考慮到劉封性格剛烈,日后難以駕馭,就勸劉備除掉他,劉封論才能確實在劉禪之上,若他不死,劉禪的王位必然坐不穩(wěn),劉備自然而然就將他賜死。
劉禪是劉備正室甘夫人所生,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建立蜀漢之后,就封劉禪為皇太子,劉備為了培養(yǎng)繼承人,可是費了不少的心思,先是讓他讀《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一類的書籍,甚至讓諸葛亮親自抄書給他,除了文,他還要學(xué)武。
但劉禪不管做什么都不成,諸葛亮死后,他重用宦官黃皓,蜀漢也開始走向衰落,蜀漢滅亡之后,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他在洛陽也度過了余生。
劉備除了劉禪外,還有兩個兒子,劉永是劉備的次子,他跟劉禪的寵臣黃皓不和,因而被劉禪疏遠,后來東遷洛陽,拜奉車都尉,封為鄉(xiāng)侯,為甘陵王,看似是一地之主,其實是遭到了劉禪的驅(qū)逐。
劉備第三子為劉理,他被封為安平王,可惜死得早,四個兒子,養(yǎng)子被賜死,劉禪為長子,自然就繼承了帝位,而將他們名字連起來就是:封禪永理。
這四個字也是暴露了劉備建立蜀國前的野心,“封禪”即“封”和“禪”,前者是祭天,后者是祭地,封禪泰山也被認(rèn)為是祭祀天地最高規(guī)格,就連秦始皇當(dāng)年也封禪過泰山。
至于“永理”在“理”,圣人之所在,則天下理焉。劉備給四個兒子取這樣的名字是想要一統(tǒng)天下,但他并沒有完成這個大業(yè),他也知道劉禪沒有才能,所以托孤才會讓諸葛亮“取而代之”。
不過他也明白諸葛亮是不會這樣做的,他說這些話也不過是為了穩(wěn)住諸葛亮,讓他繼續(xù)為蜀漢效力,劉備野心真是不小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