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個就是已知最瀕危、最孤獨的動物!
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蘇蘇”,圖源:齊碩/科普中國
它是斑鱉,目前世界上可能只剩下兩只,而且都是雄性
其中一只圈養(yǎng)在中國蘇州動物園,叫作“蘇蘇”,而另外一只是野生的,生活在越南北部宣漢湖中。
斑鱉這種動物,可能顏值不行,人們關于它們的研究也非常有限,所以很少引起廣泛的關注,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但是它們的故事非常曲折。
△ 左邊為斑鱉,右邊為黿
直到2002年之后,斑鱉才被正式判定為是一個有效種,而在此之前,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xiàn)代,斑鱉的成年個體都被認為是黿,一些地方把它叫作“癩頭黿”,因為它的頭部和真正的黿有明顯不同,而幼年個體則經常被認為是中華鱉。
黿作為動物在中國古代扮演著重要角色,西游記中馱著唐僧師徒四人過通天河的就是黿,龍生九子的第六子赑屃原型也是黿,刻下甲骨文的龜殼也是黿的背甲。
但是現(xiàn)在看來很多古籍中提到的黿很可能是斑鱉,比如“黿鼉?yōu)榱骸敝械狞x可能就是斑鱉(這里的鼉指的是鱷魚,在這個典故中指的是揚子鱷,古稱豬婆龍)。
斑鱉和黿都屬于鱉科,但它們是不同屬,一個是斑鱉屬,一個是黿屬,所以遺傳上并不是太近。
△ 斑鱉“蘇蘇”冒頭呼吸,圖源:齊碩/科普中國
斑鱉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鱉類動物,它們比黿長得更大,其體重能將近200公斤,體長超過1米,在古代廣泛分布在長江下游和紅河水系中,與黿存在棲息地重疊,不過我覺得斑鱉肯定跟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古代經常會興起捕黿活動,斑鱉也深受其害,加上現(xiàn)代的工業(yè)化污染,斑鱉和黿都走到了滅絕邊緣,黿的拯救活動取得了較大成功,已經能夠人工繁殖了,這意味著它們目前不太會有滅絕風險。
但是斑鱉不同,斑鱉最初并沒有被判定為獨立物種,所以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當人們開始意識到需要拯救它們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圖源:科普中國
中國最后一只雌性斑鱉是“湘湘”,它最早生活在湖南長沙動物園中,2008年的時候被轉移到蘇州動物園動物園,與“蘇蘇”通婚,以拯救斑鱉種群。
兩者在專家的引導下確實完成了自然配對,也確實產卵了,但是這些卵要么是未受精,要么是受精卵無法孵化。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蘇蘇”是一只年老的斑鱉的,它在蘇州動物園就生活了幾十年,而實際年齡可能已經100多歲了,精子的活性低于20%,不足以完成自然受精。
所以,從2015年開始,中國科學家和國際專家合作,啟動了斑鱉人工授精計劃,不過依然失敗了,而且在2019年4月12日時,雌性“湘湘”在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人工授精過程中,它在麻醉之后并沒有醒來,人工授精計劃就此失敗,而中國的斑鱉只剩下雄性“蘇蘇”一只。
長江流域的斑鱉和紅河流域的斑鱉,目前還不確定它們是否屬于不同亞種,如果是不同亞種的話,那么長江流域的斑鱉基本算是滅絕了。
△ 越南紅河流域捕撈的斑鱉,圖源:科普中國
不過,紅河流域除了已確定的一只野生雄性之外,其實還有1-2只不確定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什么性別的斑鱉!
不管怎么樣,斑鱉目前都是世界上已知最稀少的動物,而我們甚至來不及了解它們的情況——比如它們大概能活多少歲,生活和繁殖行為如何,可能就要看著它們滅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