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電商領取《1000份電商運營干貨案例》
作者 | 錢游 來源 | 電商最前線
爆火的Labubu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
就在昨晚,labubu的價格突然全線崩盤!
圖源:微博
在黃牛欲哭無淚之際,我們要問問,誰在炒Labubu?又是誰在買Labubu?
最后,一起來復盤一下Labubu的頂流崩塌之路。
Labubu價格雪崩
黃牛欲哭無淚
Labubu價格為何崩盤?先亮結論:
其一,官方大規模補貨打破了稀缺平衡。
其二,盲盒熱潮退卻,消費者趨于理性。
其三,市場競爭加劇,Labubu熱度被稀釋。
6月18日晚,泡泡瑪特旗下熱門IP LABUBU的第三代搪膠毛絨系列——“前方高能”正式開啟全球范圍的線上預售。
圖源:微博
隨著大量新品流入市場,LABUBU在二級市場的價格迅速雪崩。
以隱藏款“本我”為例,其在三天內的成交均價跌至2547.84元,較此前高點下滑45%。
在當天的成交中,低于1500元的訂單頻頻出現。
而普通款跌幅更為顯著,如“愛”款的三日成交均價已降至206.83元,價格縮水超過一半,當天不少成交價甚至跌破99元。
LABUBU的其他系列同樣受到波及。
6月19日下午,有黃牛在群內發布報價單:6月發貨的LABUBU回收價為160元,9月發貨的版本則跌至120元。
而到當日晚間,該黃牛的回收報價已再度降至105元左右。
隨著市場信心下降,炒作空間急劇壓縮,黃牛開始自行止損。
圖源:微博
一邊是成功下單的玩家曬圖慶祝,“終于搶到LABUBU了”、“等等黨贏了”的歡呼聲此起彼伏;
另一邊,則是高價買入者的憤怒與無奈,不少網友表示:
“高價收的算我倒霉?”
“搶不到傷心,買貴了更傷心,現在價崩了更更傷心”
圖源:小紅書
據電商最前線了解,在這場價格滑坡中,黃牛群體也亂作一團。
一部分黃牛選擇邊回收邊出貨,企圖在波動中抄底。
對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大規模放量雖然提高了銷售總額,但卻顯著稀釋了LABUBU原本賴以維系的稀缺性與收藏價值,從而削弱品牌的溢價能力和未來的定價權。
這一趨勢也可能動搖投資者對其長期盈利能力的預期。
在筆者看來,其核心IP LABUBU在全球范圍內仍具較高知名度和粉絲基礎,公司正在推進去盲盒化戰略轉型,積極探索更可持續的IP運營模式與增長路徑。
短期來看,泡泡瑪特正在承受著過熱之后的回調壓力。
但從長遠看,這家公司正處于流量紅利與品牌能力交匯的關鍵路口,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
到底是誰在買Labubu?
一個很有意思的評論:
早年玩具廠要賣玩具,還得掏錢拍動畫片,那買玩具的人至少是看過動畫片,對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都如數家珍。
現在倒好,直接上鏈接,買的人連IP名字都不知道就直接買。
圖源:B站
筆者第一次看見Labubu的時候,就想起了一個經典的兒童繪本,這個繪本后來被打造成Xbox游戲,甚至被知名導演派克·瓊斯拍成了電影,名叫《野獸家園》
圖源:電影《野獸家園》
幾年前,炒鞋曾掀起一波狂潮。一雙普通款AJ從原價千元炒到上萬元,一雙Yeezy在發售當天就能翻數倍轉賣。
圖源:B站
各種鞋頭交流群遍地開花,一夜暴富的故事在朋友圈層層轉發。
可現在呢?許多二級市場鞋款早已回落到原價打折的水平,不少鞋販子黯然清倉,轉行做了其他副業。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手表、潮牌T恤、NFT、甚至便利店聯名周邊上。
炒作邏輯無非兩點:限量和明星加持,然后靠社群和自媒體快速拉高情緒和預期。
最終的結果往往是:早入場的玩家賺得盤滿缽滿,后入場的接盤俠被不斷收割。
LABUBU不過是這個輪回中的下一個。
盲盒的玩法原本帶有輕松娛樂屬性,類似于抽卡、開箱,是一種情緒刺激的小驚喜。但當炒作機制引入后,它變成了一種賭博式投資:你不是為了玩,而是賭那個隱藏款能不能翻倍;你不是為了喜愛,而是盯著市場漲跌,像操盤股票一樣看待一個毛絨玩具。
這種邏輯一旦建立,消費就變了質,玩家就變了味。
最關鍵的是,這些炒作從不以實用性或文化價值作為立足點,而完全依賴制造稀缺感來支撐價格預期。
一旦官方放水,稀缺不再,市場泡沫迅速破裂,玩家信心潰散,產品形象也隨之貶值。
這正是此次LABUBU崩盤的本質。
而各地消保委之所以在本輪事件中高調發聲,正是察覺到了這類潮流消費中的投資陷阱:泡泡瑪特的產品并非金融品,也未承諾升值屬性,卻被炒成了收藏幣、身份符號。
而這,早已偏離了潮玩應有的初心。
泡泡瑪特,
終成“泡沫”?
如今的泡泡瑪特,正處于一個非常微妙的節點。
截至6月19日收盤,泡泡瑪特股價達到242港元/股,總市值高達3612億港元,直逼4000億大關。
但必須看到,這一波股價飆升主要集中在過去幾個月,其本質是建立在Labubu供不應求、二級市場炒作與粉絲搶購的情緒浪潮之上。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典型的情緒市場。
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提醒:
“現在的泡泡瑪特,正處于市場熱情的最高點,但這種熱情很容易轉向恐慌。情緒既能成就一家公司,也能反噬一家公司。”
回顧過去并不遙遠的2021年2月,泡泡瑪特曾一度站上1500億港元的高點,隨后股價一路滑坡,市值縮水一半以上。
圖源:股市通
那場低谷一直持續到2024年Labubu爆火,才真正實現逆轉。
可見泡泡瑪特并不是沒經歷過市場冰火兩重天,而是在周期波動中反復起落。
而今,站在“流量山巔”的泡泡瑪特,要警惕的不是熱度不夠,而是泡沫太多。
我們確實可以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茅臺”,
而Labubu在Z世代中掀起的文化浪潮,確實在某些時刻有著茅臺式的全民共識。
但茅臺的核心在于稀缺與傳承,而不是炒作與搶購。若泡泡瑪特也走上靠饑餓營銷維持熱度的道路,最終很可能會像當年股市里的“概念股”一樣,被情緒套牢,被熱度反噬。
從全球視角來看,泡泡瑪特的崛起,已成為中國創意出海最具代表性的樣本之一。
但若想持續成為全球化文化品牌的代表,泡泡瑪特要做的遠不止讓Labubu繼續火。
它需要真正構建起多IP矩陣,需要打破對盲盒機制的單一依賴,需要把潮玩變成一種具有深度內容與用戶共鳴的表達形式。
王寧說泡泡瑪特要成為中國的迪士尼,這不僅是愿景,更是一次戰略選擇。
圖源:微博
迪士尼的成功不是某一個角色火爆,而是一整套圍繞內容、IP孵化、品牌故事和商業閉環構建的系統打法。
圖源:B站
今天,泡泡瑪特的出海已經邁出第一步。
但真正考驗它的,是如何在全球文化場域中,持續講好Labubu之后的故事。
潮流可以風起云涌,但唯有時間,才能決定誰能在浪潮退去后仍被記住。
如果不能,它終將只是又一個“泡泡”。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本文首發于電商最前線(ID:dszqx36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