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水域中魚頭密度小,吃口自然比較少,盡量讓每一口都中魚,這是釣魚人的基本功。尤其是在守釣大魚時,可能一天就那么四五口,甚至還會更少一些。如何提升中魚率,不但野釣需要掌握,黑坑中也是需要掌握的,只是不同的垂釣水面側重點會有些不同。
一、釣組
釣組是否搭配得當會影響到吃口的多少,在野釣中常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出現,細線上大魚斷線,粗線一口沒有。魚線粗的話就會比較硬,從而出現擋口的現象,導致魚兒不太敢進食。但是魚線細了釣到大魚還是會跑魚,怎么搭配釣組其實是非常矛盾的,因為很難大小兼顧。要說專門釣大魚的釣組,手竿中比較通用的是單鉤通線,釣組上少結點也沒八字環,拉力的損失很小,比較細的魚線也能承受大魚的沖擊。更理想的釣法是磯竿滑漂,有輪子的話遛大魚會容易很多,那么魚線比較細。
二、調 漂
俗話說釣鈍漁獲多,這是因為野釣的話主要針對的是底層魚類,因為底層進食的魚類品種更多一些,在釣底的時候自然要釣鈍一些才比較合適。釣鈍有非常多的好處,可以過濾雜魚的吃口,同時鉤餌的狀態也更加適合底層魚類進食,有吃鉤深的特點,跑魚的現象自然就會少出現。這里還有個跟釣組相關的內容,如果調整到鉛墜躺底時,子線可以更粗一些,因為躺底的魚線是不怎么擋口的,魚線粗點自然也能減少跑魚的現象出現。一般來說,野釣如果是釣底主要就兩種調漂方法,第一是鉛墜觸底,第二是靈敏度稍高的雙鉤躺底,也叫無子線調漂。
三、餌料
俗話說餌料不對口,進窩也游走,對于釣大魚來說餌料的味型遠比狀態更加重要。野生大魚大多是沒見過世面的,很多食物全都沒吃過,所以進食會非常謹慎,這就是為何商品餌明明種類多還方便,還是很多釣友喜歡自制一些餌料的原因所在。自制的餌料味道沒那么濃郁,主要還是以簡單發酵的為主,這不就是天然食物的味道嗎?餌料有個要點要注意,硬餌跟軟餌的掛鉤是完全不同的,硬餌在提竿的時候如果掛鉤不當,會影響到魚鉤的刺入深度,容易出現跑魚的現象。比如玉米粒之類的餌料,一定要掛到鉤彎或者鉤柄的位置,讓鉤尖充分露出來。
四、遛魚
遛魚是個技術活,一般來說深水中的魚比淺水好遛一些,不過這個也只是相對而已。魚的體型越大,遛上岸的難度就越大,需要的不光是技巧而是耐心。提竿中魚,感受下魚的重量,如果體型大千萬不要生拉硬拽,最先要做的就是把魚竿豎起來,只有魚竿豎起來之后魚竿的彈性才能發揮左右,而不是只有魚線受力。魚竿豎起來之后根據魚的逃跑方向抱緊魚竿,繃緊魚線,在給魚一定拉力的基礎上跟著魚跑,讓魚竿的彈性充分發揮作用,這樣魚的體力就慢慢被消耗了。有什么8字遛魚法,其實好像用不上,因為中大魚之后就剩下興奮和著急了,什么動作要領都不記得了。但是一定要牢記,魚竿盡量豎起來,魚線千萬不要松弛。
抄魚要從魚頭方向抄,千萬不要從魚尾巴的一頭抄。魚都入抄網還有人會跑魚,進入抄網的魚拖到岸邊而不是抬上來,否則抄網破了魚又滾到水里了。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