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伊朗進入互砍階段,雙方都陷入了巨大矛盾,就看誰的血條更長了。到6月20日,伊朗發動“真實諾言3”行動已經進行了第17波次的彈道導彈打擊,以色列反導系統瀕臨耗盡。
伊朗對以色列發射的中程彈道導彈數量統計如下:
6月13日:約180枚;
6月14日:75枚;
6月15日:94枚;
6月16日:17枚;
6月17日:47枚;
6月18日:30枚;
6月19日:40枚;
6月20日:23枚;
伊朗每波次發射的導彈數量越來越少,從一開始的一波次發射導彈100枚+,到現在的每波次三四十枚、十幾枚,甚至個位數。說明伊朗的彈道導彈襲擊可能無法長時間持續。
關于伊朗導彈襲擊的數據統計,也是五花八門,也有計算過伊朗彈道導彈的突防成功率還不到10%的非官方統計。自6月13日伊以沖突爆發至6月19日,伊朗一共向以色列發射了462枚中程彈道導導彈,命中目標的有42枚,推導出以色列方面反導系統的攔截率為90.9%。
你覺得這個數據符合事實嗎?
但以色列也快吐血了,以色列目前存在一個明顯的弱點,那就是反導系統的攔截彈太少,已經無法遏制伊朗的彈道導彈攻勢。近幾天以色列境內被導彈轟炸越來越多,伊朗彈道導彈發射數量減少,但突防成功率明顯增加。
相比之下,以色列的空襲更精準一些,在6月19日,以色列悍然轟炸了伊朗的阿拉克IR-40重水核反應堆。
以色列空軍以三枚巡航導彈襲擊了伊朗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其中兩枚重磅炸彈直接命中核島。此外伊朗的洪達卜重水核設施也被以軍摧毀。三天前以色列還摧毀了阿拉克的重水工廠,目前阿拉克地區的所有核設施都已經被摧毀。
以軍稱這次轟炸沒有任何核輻射危險,因為阿拉克IR-40重水核反應堆目前處于停建狀態,還沒有投產。
阿拉克IR-40重水核反應堆早在1997年就開始建設,原計劃成為伊朗最主要的武器級钚生產設施,每年可以從乏核燃料中產生10公斤至12公斤的武器級钚。
但在國際干涉和制裁下(中美英法俄德六國)于2015年停建,后來伊朗承諾改為民用,只生產低豐度钚燃料,不會生產核武器材料,中國和美國主導了阿拉克重水堆的和平改造項目,原定在2026年投入使用,但隨后來自伊朗的扯皮讓該項目拖拖拉拉的一直到現在。
伊朗則發射新式的集束式多彈頭彈道導彈進行回擊,讓以色列反導系統“抓瞎”。伊朗在6月9日的導彈襲擊中,使用了一種帶有集束式戰斗部的中程彈道導彈。以色列方面在特拉維夫中心區發現了未爆炸的小型子彈。
這種集束式中程彈道導彈在再入末段的8000米高度釋放多個子彈頭。一開始有人認為這是被反導系統攔截后的導彈殘骸碎片,但這些下落物體的速度非常快,而且比較密集,有些還呈現加速狀態,明顯是集束式彈頭的特征。
有推測認為伊朗發射的“霍拉姆沙赫爾4”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的集束式重型戰斗部。配備兩種集束式子彈頭,一種是比較小型的子母彈,彈頭母艙內可裝20~80枚小型子彈頭,適用于攻擊部隊集結地和大面積市區。
另一種是帶有動力系統的比較大的子母彈,可以末端加速,威力較大,戰斗部艙內可以裝填6~8枚。這兩種子母彈可以混裝,其中小型子母彈可作為誘餌彈同時釋放,讓以色列的反導體系過載“抓瞎”。
伊朗的集束式彈頭讓“大衛投石索”和“愛國者3”等大氣層內反導系統的壓力劇增,攔截率劇烈下降。最好的辦法是使用“箭-3”導彈防御系統進行高高空反導,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導彈,此時彈道導彈還未釋放集束式彈頭。
盡管伊朗發射的彈道導彈數量在減少,但同時以色列的反導系統也面臨全面癱瘓!這一回,輪到以色列人感覺疼了。
以色列的空防現在已經破罐破摔,連小摩托都防不住了。而伊朗倒像是找到感覺了,對以色列是大打出手。射往以色列的伊朗彈道導彈的突防成功率猛增,多次出現60%以上的突防成功率,近兩天伊朗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戰果,彈道導彈多次命中以色列的各類目標。
包括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南部的貝爾謝巴,以及中部的霍隆和拉馬特甘都遭到伊朗彈道導彈的轟炸。以色列的反導系統攔截彈有些捉襟見肘。美國緊急援助的攔截彈也不夠用。以色列這一仗就幾乎耗盡了“薩德”系統的全部庫存。
接下來,還是看誰血條夠長,看誰更抗揍了,且耗著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