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協助北京市地震局開展地質探查工作,中國地質大學專家團隊將分別于6月20日、6月25日至26日在燕郊區域進行地震探測實驗,因地質機構原因或陰雨天氣,可能會有震感,請廣大市民不必恐慌。
特此公告。
三河市應急管理局
2025年6月20日
根據deepseek搜索出來的地震探測實驗資料——
地震探測實驗是利用人工激發或天然地震波,通過分析地震波在地層中的傳播規律來探測地下地質結構和巖層特征的重要技術手段,以下從實驗原理、流程、設備、應用場景幾個方面展開介紹:
1、實驗原理
地震探測實驗基于不同巖層間彈性波傳播特性的差異。實驗中,人工震源(如炸藥、可控震源等)產生地震波向下傳播,當遇到不同彈性性質的巖層界面時,部分波能量會反射或折射返回地表。地表檢波器記錄這些波的到達時間和波形特征,通過分析波的傳播時間、路徑、速度等信息,并結合數據處理(如去噪、疊加、偏移成像等),可以反演出地下的巖層結構、構造形態及物理性質,進而用于定位油氣藏、礦體或地質構造。
2、實驗流程
確定勘探區域:需要明確勘探的區域范圍,包括地質構造、地層特征等信息,以便選擇合適的勘探方法和設備。
設計勘探方案:根據勘探區域的特點和勘探目的,制定合理的勘探方案,涵蓋選擇合適的地震勘探儀器、測線布設、觀測參數等內容。
布設測線:在勘探區域內進行測線的布設,通常采用地面布設或井下布設的方式,確保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數據采集:利用地震勘探儀器對布設的測線進行數據采集,包括地震波發射和接收,記錄地下巖層對地震波的反射、折射等信息。
數據處理與解釋:對采集到的地震數據進行處理,如去噪、濾波、疊加等,然后進行地震剖面的解釋和分析,以獲取地下結構和巖層特征信息。
成果報告:將地震勘探的成果整理成報告,包括勘探區域的地質構造、地層特征、可能的礦產資源等信息,為后續的地質工程和資源開發提供參考。
3、實驗設備
淺層探測設備:如瑞典MALA Pro EX探地雷達,適用于野外淺層探測,具有超強地面耦合天線,包括鞭狀、RTA25、RTA50、RTA100等多種類型。
邊坡形變監測設備:邊坡形變連續監測雷達,監測精度可達0.1mm,曾應用于白格滑坡監測。
高精度地質地貌觀測設備:便攜式快速數字地形獲取系統,如天寶后差分GEO7X系統,以及大疆Mavic Pro、精靈4 pro、精靈4 RTK系列等無人機設備。
4、應用場景
地震探測實驗在礦產資源勘探、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察、環境地質勘察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例如,中國地質大學專家團隊在三河進行地震探測實驗,協助北京市地震局開展地質探查工作,以更好地了解該地區的地質情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