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歲查出食管癌淋巴結轉移,輸液都困難,醫生讓家屬回家埋人。抱著讓老人少受罪的目的,家人帶他去喝中藥,結果老人身體好轉,甚至一天能吃18個荷包蛋。
“回家埋人吧”
2014年4月,劉老先生出現了吞咽梗阻的情況,到解放軍153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食管癌淋巴結轉移。考慮到老人年紀大,家人無奈只能讓老人保守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
4個月后,老人已經瘦了幾十斤,吃不進任何東西。為了維持身體機能,他只能在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輸液。一周后,由于靜脈血管充盈不佳,無法繼續輸液。劉老先生的兒子說,“那段時間,父親身上沒有一點肉了,瘦得皮包骨頭,體重只有90斤。醫生也沒有辦法,勸我們讓父親出院,還說‘回家埋人吧!’”
劉廣德父子
沒辦法,家人只能把老人拉回家。而在家的劉老先生,每天都在吐黏液,不僅吃不了飯,就連水、牛奶都喝不下去,全都吐了出來。回家五天,他滴水未進。
家人決定試試中醫,起碼讓老人在最后的日子里減輕些痛苦,“不管能不能治好,起碼這段時間,別讓他遭這么多罪。”
一天吃18個荷包蛋
于是,2013年10月22日,在兒子的攙扶下,劉老先生找到了中醫腫瘤專家袁希福院長。了解情況后,袁希福院長只開了7付藥,告訴家屬:“在治療食管癌病人,尤其是無法進食的病人,我治療的第一步是先用藥打通堵塞的食管,讓其能夠進食。如果第一步治療有效,等病人身體康復后可對食管病灶進行放療。”
怎么喝藥呢?據劉老先生的兒子回憶:“院長說,你弄個針管,叫他張開嘴往嘴里打。取完藥,中午12點到家,就開始往他嘴里打那個藥。停了兩個小時又打一次,到晚上又打一次,第二天早上又打了一次。總共打了4次,都開始吃飯了。當時我們一家人心里都可激動。”
都說中藥慢,然而劉老先生服藥后,慢慢能喝下一碗面糊了。到服藥第三天,他慢慢能吃些雞蛋湯、稀面條了。一家人看到了希望,幾個月都心情低落的老人終于笑了。
10月30日,會診室內,他閑庭信步,與袁希福院長握手:“中藥能治癌!”老人的兒子在一旁補充,“我們(想著)是保證能叫他吃,結果這七天,吃了6頓餃子,還有不吐了。”
服用中藥半月后,劉師傅胃口越來越好,有時還會去街上自己買點饅頭、燒餅吃。他一天吃五頓飯,除了主食,一天還能吃18個荷包蛋。看到這種情況,就連劉老先生的兒子都不敢相信,復診時連連對袁希福院長說,“這是個奇跡”。
生活正常
身體好轉后,劉老先生配合上了放療。放療期間,他一直喝著中藥,情況不錯。同病房的病友有的不想吃飯,有的嘔吐,而他則不同,一頓還能吃兩碗餃子。放療結束后,他依舊堅持喝中藥,體重逐漸恢復穩定到了130斤。
后來,他到焦作醫院復查,當初給他治療過的醫生非常驚訝,沒想到他身體這么好,還告訴他,當初和他一塊住院的九個癌癥病人就剩下他了。
2014年4月12日,劉老先生參加了希福中醫第四屆百位抗癌明星看康復經驗交流大會,并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康復經歷,還送予了袁希福院長一面錦旗表示感謝。
2018年8月,CCTV——發現之旅欄目組曾探訪劉老省人。老人還騎著電動三輪車展示了一下,他平常喜歡騎著自行車到處溜達,還有兩次從家騎車經過黃河浮橋到鄭州邙山,有30里地。
此后,老人身體一直不錯。直到2021年4月,家屬說老人因為老年病走了。
2025年6月13日,在由鄭州市衛健委主辦、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承辦的“袁氏三聯平衡學術交流會”上。面對“年齡大,西醫放棄治療,用中醫行嗎?”的質疑,袁希福院長分享了劉老先生的案例,向大家證明中醫切實可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