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和兒子去理發(fā),等位的時候,聽到了坐在我旁邊的一對母子的對話:
孩子拉著媽媽的手說:“媽媽,剪頭發(fā)為什么不疼?”他媽媽一直低頭刷手機沒有回應,這時候孩子又問了一句:“為什么有的人有白頭發(fā)?”孩子緊接著又說:“媽媽,你陪我玩會兒。”
孩子的媽媽卻不耐煩的說:“一天天的,哪來那么多為什么呀?上一邊玩去。”然后掏出來一個手機丟給孩子,孩子開始坐在椅子上玩游戲。
看到這個行為,我很無語,拋開玩手機這件事不說,我們總以為孩子的“小請求”無關緊要,卻不知道,這些被忽略的瞬間,會在他心里留下怎樣的印記。
隨著兒子長大,我越來越明白,有些話、一些請求,看起來簡單,其實都承載著孩子最深層次的情感需求;如果父母一次次拒絕,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傷害,尤其是孩子提的這3個請求。
01
第一種:
“陪我玩一會好嗎?”
這句話,是孩子對親密關系和安全感最直接的呼喚。
孩子渴望和父母建立連結(jié),希望得到關注和陪伴,這會深刻影響他一生的人際關系和自信心。
這不是我說的,是心理學的研究結(jié)果,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哪怕只花15分鐘高質(zhì)量地陪伴孩子,都能顯著提升親子關系和兒童幸福感。
可別小看這15分鐘的,這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你很重要,你值得被愛。
從兒子幼兒園大班開始,我媳婦就處于一直忙碌的工作狀態(tài),每天晚上媳婦下班了,孩子都纏著他:“媽媽,你給我講會故事嗎?”
有時候工作太累,媳婦也會敷衍他:“你自己看。”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兒子默默把書收起來,說了一句讓我們夫妻愧疚很久的話:“算了,反正媽媽也不喜歡給我講故事。”
那一刻我們才意識到:對于孩子來說,“陪伴”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他內(nèi)心最大的渴望。
后來,媳婦哪怕再忙,每天晚上都會抽出半小時后,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有時候是陪兒子聊天,有時候給兒子講故事,有時候和他瘋鬧一會兒...
陪伴,是父母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哪怕只是短短片刻的用心相處,也能在孩子的心里種下溫暖和安全感,讓愛成為他一生前行的底氣。
02
第二句:
“我來,讓我試試。”
這句話,是孩子自主性、自信心萌芽的重要信號。
孩子希望嘗試新事物、證明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任務。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Erikson)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中提到,“自主性vs羞愧懷疑”階段(2-3歲),如果父母總是否定或剝奪嘗試機會,容易讓孩子變得膽怯、自卑。
有一次,兒子看見我做飯,很認真地說:“爸爸,我來切菜吧!”
我的第一反應是擔心他切菜到手,想都沒想就直接拒絕了,但是看到他失落的小臉,我還是決定讓他試試。
我給他找了一把小水果刀幫我切削蔥花,他雖然切得奇形怪狀,但是特別開心,還自豪地喊他媽媽來看他的勞動成果。
后來我發(fā)現(xiàn),只要給他一點機會,他真的能學會很多:從學會系鞋帶到收拾書包,從幫廚到收拾碗筷,每一次“讓我來”,都成為了兒子成長路上的勇敢一步。
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實踐中長出來的。
每個主動嘗試、不斷犯錯又不斷進步的過程,其實就是培養(yǎng)責任感、自主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所以,如果你也開始面對孩子“讓我來”的請求,別急著否定他,而是要適度放手、耐心指導。即使孩子做得不完美,也要肯定他的努力,讓他體驗到成功和成長帶來的滿足感。
03
第三句:
“你別告訴別人”。
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不僅我們大人常說,孩子也總說。
這是孩子對隱私權(quán)和信任關系的一種測試。
當孩子愿意和我們傾訴秘密的時候,其實是在表達他對我們的信任。如果我們隨意泄露或者笑話他,很容易讓他以后選擇沉默甚至封閉自我。
蘇珊·福沃德在她的《原生家庭》這本書里說:“真正健康的親子關系,是允許彼此保留空間并尊重界限。”
有一次,兒子悄悄跟我說班上同學欺負他的事,并叮囑道:“爸爸,你千萬別告訴老師,也別跟媽媽說。”
雖然我的第一反應是想幫他出頭,但想到這是他的底線,于是選擇先安慰他,再慢慢引導他如何處理問題。
現(xiàn)在,他不管是遇到煩惱或者學校里發(fā)生的搞笑事,基本上都會和我說,因為他知道我和他是一伙兒的,不會泄露他的秘密。
這讓我更篤定了:守住秘密,就是守住親子間最珍貴的一份信任;當我們變成了孩子的“可靠樹洞”,才能讓親子溝通暢通無阻。
所以,面對孩子這樣的請求,一定要鄭重承諾并做到保密。如果確實需要尋求幫助,也要提前征得孩子同意,讓他參與決策的過程,這樣既能保護他的隱私,又能增強他的安全感。
養(yǎng)育智慧,是用心去讀懂孩子每一個行為背后的情感訴求。
陪我玩:其實是在渴望父母的關注和愛;
讓我試試:是對成長機會的期待,希望被信任和賦能;
別告訴別人:是在小心翼翼地建立信任邊界,試探父母是否值得依靠。
這些話看起來簡單的,其實都是孩子探索世界、追尋自我成長的信號。
養(yǎng)育不是控制,而是理解和成全。
一定要珍惜每一次來自孩子真誠發(fā)出的邀請,因為那不僅是一句話,更是一個幼小靈魂向世界伸出的雙手——期待你的接納和擁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