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 稀缺 穿透
一語驚醒夢中人?
作者:聞道
編輯:俊逸
風品:可樂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成功是一個糟糕的老師。它誘使聰明人以為自己不會失敗。
近日,阿里巴巴內網因一篇離職帖引發熱議。釘釘產研負責人元安(花名)在離職時發表近萬字長文,深入剖析了阿里的發展歷程、存在的問題及其根源。對此帖,阿里創始人馬云作出了回復。
元安的尖銳觀點并非孤例,在2024年阿里巴巴股東信中,蔡崇信、吳泳銘曾集體反思阿里的“大公司病”。坦言,阿里必須再次以創業公司的姿態出發。對此,馬云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對阿里新管理層的變革勇氣表達了肯定。
這非阿里一家之痛,如2024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嚴批公司內部的“躺平現象”。平心而論,作為電商巨頭,近年阿里在推進組織變革與架構調整方面不乏動作,但上述一張離職帖仍撕開了“遮羞布”。尤其零售業面臨深刻變革的當下,能否真正激活再創業精神、釋放新增量活力,已是不可回避的一道嚴肅考題。正如馬云所言,好像人的成長,阿里的發展也有很多必然要走的路和過程,阿里巴巴在發生變化之中。
只是,變化的質效如何,市場競品還留給其多少時間、機會?外界需要更明晰的答案。
1
豪投近千億
新零售戰略得與失
LAOCAI
首先,回顧一下這封離職信的重要內容。
元安細數了阿里近年來的收購“敗筆”,如到店業務、收購口碑網后發展平平,投資ofo失敗,哈啰也只是勉強形成三分天下之勢。文娛板塊,收購蝦米、天天動聽,最終一個關停一個出局。收購優酷土豆,最終不敵騰訊、愛奇藝,淪為行業老三。新零售方面,收購銀泰、大潤發未帶來顛覆性改變,甚至逐漸出清。連最核心的支付業務,也面臨微信支付的步步緊逼。
言語犀利、直達病灶,馬云坦言寫得很好。所謂愛之深才責之切。實際上,這已不是首次反思。2025年2月,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的World Governments Summit 2025峰會上,聯合創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曾坦言,阿里巴巴在收購方面并不成功,而是一家內生性發展的公司,圍繞消費市場的需求生長出了淘寶網、支付寶等成功業務。
只是,梳理近代商業歷史版圖,并購始終是科技巨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手段。成功的標的并購,可以實現業務規模增長、市場占有率提升、產生協同效應等多重效益,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一條重要路徑。
換言之,找出戰略漏洞、縮小落差、激發更多內生性、提高成功并購概率,仍是阿里巴巴一道嚴肅思考題。往期看,如何在規模擴張與價值創造間找到平衡,這家電商巨擘一直在探尋答案。
深梳往期的一系列外延布局,新零售是一個重點發力。
遙想2016年10月,在云棲大會上,馬云首次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聲驚四座。為此阿里花費重金,打造產業生態。如2017年224億港元戰略投資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2020年再投280億港元增持,使其成為阿里并表子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高鑫零售主要業務為經營線下實體賣場及在線銷售渠道,擁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大商超品牌。其中,大潤發銷售額在2010年曾超越家樂福和沃爾瑪,被譽“超市之王”。
成功入主高鑫零售后,阿里對大潤發門店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并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比如消費者在大潤發門店購物可使用支付寶支付,大潤發商品通過菜鳥物流實現配送。同時,線上平臺可根據大潤發線下銷售數據優化商品選品與庫存管理,推動傳統零售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此外,為進一步推進“新零售”戰略生態,2015年至2017年阿里還對蘇寧易購、三江購物、聯華超市等零售連鎖企業進行戰略投資。其中,蘇寧易購是最大一筆,阿里花了283億元成為第二大股東。花費21.5 億元收購三江購物 32% 股權,5.48億元收購新華都5%股權,收購百聯集團旗下聯華超市18%股權等等。
除了“批量”投資線下商超,阿里還不斷拓展新零售戰略場景。2018年2月,阿里巴巴以及關聯投資方分別向居然之家與萬達電影投資54.53億元、46.76億元,成為兩家公司的重要戰略股東。
以居然之家為例,阿里通過“天貓智慧門店”,將線上流量引入線下家居賣場,消費者可在線上瀏覽商品、預約設計服務,線下體驗購買,實現家居業線上線下一體化。
綜合來看,阿里一系列撒幣的戰略目的是,將數據與產業深度耦合,意在重塑傳統產業生態。
粗略計算,從高鑫零售到蘇寧易購,從居然之家到萬達電影等等,僅在新零售領域,阿里的戰略投資額就接近千億。可從回報看,無論股價還是業績標的表現大多不算盡人意。
對此,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并購是一項技術活,想達成1+1大于2的效果,資金只是一方面,標的成色、后續賦能精準度、業務協同及變革深度、乃至市場環境等都是考量因素。審視阿里新零售的頻頻落子,相較撒幣規模令人印象深刻,業務融通做的有些中規中矩。在最關鍵的商業模式、產品品質、消費者服務方面,沒給市場帶來多少開創驚喜,多少錯付誤判,發人深思。
2
賣賣賣之后
盒馬能否扛起大旗
LAOCAI
痛定思痛后,阿里開啟了戰略收縮。
2024年2月以來,投資版圖不斷縮減,正有序退出非核心資產。
如當月,蘇寧易購宣布,股東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擬將持有的19.99%股份,總價28.47億元,轉讓給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同年12月17日,又將所持銀泰全部股權,約74億元出售給雅戈爾及銀泰管理團隊。
2025年1月1日,阿里巴巴公告,子公司及New Retail與德弘資本達成交易,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權,合計占已發行股份的78.7%。一買一賣粗算下來,僅僅高鑫零售一家投資上,阿里便虧損了近400億港元。
在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蔡崇信坦言“目前,阿里的資產負債表上依然有一些傳統的實體零售業務,它們不是核心聚焦業務,退出是合理的。但考慮到當前的市場情況,退出可能需要時間去實現。”
及時糾偏難能可貴,只是商場如戰場,從豪橫買買買到虧本賣賣賣,相應的試錯成本、機會流失有多少?恐怕就沒有上述寥寥言語那么輕松了。
收縮聚焦背后,作為內部孵化項目,盒馬處境自然愈發吸引眼球。就在阿里宣布出售高鑫零售的時候,盒馬CEO嚴筱磊發布了一份全員信披露,盒馬已經連續9個月整體盈利,這也是嚴筱磊接任CEO后,首次公開披露盈利情況。
作為阿里新零售領域為數不多的核心資產,盒馬成立近十年時間里,先后嘗試了主力業態“盒馬鮮生”、零售店“盒馬 F2”、社區超市“盒馬 MINI”、購物中心“盒馬里”、前置倉“盒馬小站”、社區菜場“盒馬菜市”、會員店“盒馬 X 會員店”、社區團購“盒馬鄰里”、折扣店“盒馬奧萊”等十幾種業態。
頻繁的業態嘗試中,折射了發展活力、改革魄力,但是否也反映了戰略搖擺見仁見智。能肯定的是,如此努力的盒馬資本進程不算靚麗。
2023年3月,阿里啟動史上最大的“1+6+N”組織變革,盒馬屬于“N”。彼時,有輿論認為,盒馬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完成上市,率先享受到集團組織變革紅利。
然隨著時間推移,兜兜轉轉間,盒馬至今還沒能上市,且估值預期也在等待中縮水。據界面、路透社消息,盒馬拆分后啟動港股上市計劃,估值60億美元。距離年初預期的百億估值縮水40%。
另據虎嗅消息,2024年4月,盒馬正在與華潤洽談戰略入股,華潤或將獲取盒馬10%股權。本次交易中,盒馬估值280億元,約38億美元。
另一廂,公司高管層也出現變動。2024年3月,盒馬CEO侯毅(內部花名:老菜)退休,嚴筱磊(內部花名:百何)接任。
2025年4月中旬,盒馬鮮生聯合創始人、事業部CEO、原盒馬CMO趙家鈺官宣退休,隨著重要創始人的陸續離場,盒馬也迎來新管理團隊時代。
盤點嚴筱磊履新以來,大動作頻頻,對盒馬的價格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以“移山價”為起點,掀起持續半年之久的“折扣戰”。所有標品線下直降20%,SKU由原來的5000多個大縮至2000多個。
不過價格只是一方面,真正黏住市場用戶的還是質價比。2025年以來,盒馬一些食安問題值得審視。
如4月,安徽合肥蜀山區市監局公布2025年第13期食品監督抽檢信息顯示,合肥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第七分公司銷售的庫爾勒香梨全母梨1kg(單果100g起),乙螨唑指標不符合食安國家標準規定。
5月,南京市江寧區市監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25年第2期)顯示,南京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的即食綠心獼猴桃中的氯吡脲抽檢不合格,檢驗結果為0.085mg/kg,標準值規定為0.05mg/kg。
同月,山東省市監局發布一項“你點我檢”專項抽檢情況通告顯示,青島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濰坊分公司銷售的無抗鮮雞蛋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
盡管罰單都要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且盒馬宣稱建立了覆蓋“產地初檢、入庫抽檢、門店復檢”的三級質檢體系,意在層層設防,可從上述漏洞看,扎牢品控籬笆、守住食安底線仍任重道遠,多些查漏補缺總沒有錯。
行業分析師王妍婷認為,對盒馬而言,當務之急是刀刃向內,舉一反三重構內部機制,將品質保障真正置于戰略核心。唯有切實、高效夯實了品控根基,才能贏回并重塑消費者的信任,提振投資者信心加快資本征程,真正扛起阿里新零售大旗。
3
樣本面面觀
還缺什么
LAOCAI
喬布斯說,領導者和追隨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創新。
當阿里系從高鑫等抽身之際,一些在喧囂中默默耕耘、特色取勝者如胖東來、山姆會員店、樸樸超市等卻展現出強大生命力。其成功路徑或像一面鏡子,能映照出阿里新零售布局中可能被忽視的密碼。
在河南許昌,胖東來早已超越了超市范疇,成為一種商業信仰。其秘訣被反復解讀,核心卻異常樸素:即將零售最本質的商品品質與顧客服務做到極致。
2024年以來,胖東來儼然已從區域標桿升級為行業“導師”。改造步步高,指導中百集團,董事長于東來現身永輝門店,啟動幫扶計劃......動作頻頻成為一個年度現象。
相比阿里科技感拉滿的科技賦能,胖東來的幫扶核心顯得直接質樸:開放商品目錄、共享供應鏈信息、強化底層服務人員薪息與服務。在胖東來字典里,沒有炫目的概念,只有對“好東西”和“好服務”的偏執追求,而這正是構筑深厚護城河的根基。
山姆會員店則屬另外一個代表,通過精準洞察會員的高頻需求,將精選商品做到極致品質和極致性價比,并牢牢掌控產品的創新源頭與獨家供應。憑借強大的自有品牌體系,山姆構建了高階的競爭壁壘和會員粘性,形成對供應鏈的深度掌控和產品的絕對話語權。
偏安于福建的樸樸超市,則依靠“30分鐘快送”差異化,2024年交出一份營收300億元,毛利率22.5%,首次年度盈利的成績單,為生鮮新零售賽道提供了一個新樣本。
要知道,樸樸的突圍,沒有依賴互聯網巨頭的蔭蔽。而是創始人陳興文基于對福建本地“現買現做”消費習慣的深刻洞察,以低毛利生鮮為流量入口,搭配高毛利日用品,用“30分鐘送達”的極致效率撕開市場。
對比上述樣本案例,再看阿里新零售戰略,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反思:
首先,核心“商品力”培育不足。阿里強大的線上基因更側重渠道與流量,但在幫助零售提升核心“商品力”,如獨特供應鏈建設、差異化商品開發、關鍵品類運營能力以及門店本地化服務與顧客體驗上成效未達預期。
其次,自有品牌建設滯后。對外推動新零售戰略中,在建立有競爭力、高效的自有品牌體系方面,進展落后于上述品牌,顯露了戰略經驗差距。
最后,全國平臺思維下的區域深耕缺位。全國乃至全球化的宏大愿景,削弱了對不同區域市場進行深度精細化運營的投入與耐心。未能像胖東來、樸樸那樣深耕區域,通過本地化建立起區域效率和成本優勢。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表示,時至今日回望,阿里馬云當時提出的新零售,也是一個極具開創性的戰略探索。關鍵在于戰略整合過程中,沒能將技術、資本等優勢扎實轉化為商品、供應鏈、門店運營和盈利能力等“硬核”環節的提升。對零售業而言,想在商品、效率與服務的本源上進行更深層創新,技術始終是工具與催化劑,無法取代商業本質,即做透做精產品服務及背后產業鏈的基本功,產業耐心、戰略定力、市場洞察度、特色開創性一個不能少。
4
押注AI驅動
重構電商版圖
LAOCAI
當然,沒有企業能一直順風順水,螺旋式發展才是常態。失敗并非終點,而是新起點。
當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阿里巴巴又看到了破題突破口。正以AI為引擎,驅動電商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開啟一場新商業變革。
2024年11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布一封全員郵件,宣布一項重大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立阿里巴巴電商事業群。此舉旨在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阿里國際以及1688、閑魚等旗下的電商業務,構建一個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龐大業務集群,從而實現各業務板塊間的協同效應,提升整體競爭力。
協同整合到底有多重要?早在2023年4月的“云棲大會”上,公司就宣布一項前瞻性戰略決策:阿里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全面改造。作為該戰略的重要落地成果之一,阿里AI生意助手在 AI Agent 領域展現出了巨大價值潛力。
自2023年8月起,阿里云通義千問相繼開源了Qwen、Qwen1.5、Qwen2、Qwen2.5 等四代模型,涵蓋大語言、多模態、數學和代碼等數十款不同類型和功能的模型,行業榜單名列前茅,在開源社區中影響日隆。
據央視網2025年2月消息,全球最大AI開源社區Huggingface發布的最新開源大模型榜單顯示,排名前十的開源大模型中,全部都是基于阿里通義千問(Qwen)開源模型進行二次訓練所衍生出來的模型。
綜合Gartner、IDC、Forrester和 Omdia等多個國際權威機構榜單,阿里云在AI能力和大模型產品方面已達全球領先水平,穩居國內第一位置。
在2025財年Q4及全年財報分析師電話會上,吳泳銘表示,過去一個財年,“用戶為先,AI驅動”戰略持續收獲成效,核心業務增長繼續加速,集團基本形成了AI+云、電商、其他互聯網平臺業務的發展陣型。
回顧過去一年,淘寶、天貓和海外電商業務已逐步走向融合打通,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提升了整個電商板塊的協同效應。阿里云以AI為中心,來加強海外投資布局,更精準的本地化賦能降低了出海難度。
不能發現,相比過去的外延買買買戰略,阿里AI賦能戰略更注重從既有的電商優勢業務出發,著力挖掘內生動能、力求穩扎穩打有質量的推進邊界探索,以避免過度粗放擴張引發的業務鏈條“浮腫”。電商作為傳統優勢領域,深度融合“云+AI”技術后,提升了商家交易效率與用戶體驗,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成效。
從外延到內生,從速度體量到穩健質量,方向風格的變化,也讓外界感受到了另一個銳意阿里。
反思新零售的得失,從改造零售世界的宏大敘事,到聚焦自身核心能力的AI賦能,阿里巴巴的戰略轉向,既是對過往經驗的沉淀,更是面向未來的押注。
AI時代已來,能否將往期的生態積淀、錯付教訓轉化為再出發、新活力,成功跨越轉型險灘、駕馭變數不確定性,將決定阿里下一個十年的航向。
所謂良藥苦口。但愿這份反思大公司病的離職信,能真正如一語棒喝,叫醒夢中人,讓阿里巴巴一掃積弊,王者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