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中國電影之城”再次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年度主題。今年是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的第27年,金爵獎的評選也收到了來自全球軌跡范圍內119個國家和地區的3900余部影片報名,達到了27年來的歷史新高。
在主競賽單元、亞洲新人單元、紀錄片單元、動畫單元和短片單元中共計入圍了49部競賽作品,其中38部世界首映、8部國際首映、3部亞洲首映。眾多國際影片主創和知名藝人的到訪給電影之城增添了許多星光。
以下是書本記者本次上影節之旅的媒體體驗全觀察日記。
文:陸鈺婷
排版:李怡欣
責編:劉小黛
策劃:拋開書本編輯部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開幕首日,金爵獎評委——朱塞佩·托納多雷、黃渤、詠梅、基蘭·饒、伊萬·馮德、薩納西斯·卡拉薩諾斯、楊荔鈉一齊亮相媒體發布會。
演員黃渤自2017年憑借《冰之下》獲得金爵獎最佳男演員后首次作為評委來到上影節,與大家分享了他作為評委會如何衡量影片內容與演員的表演,并分享了他自己對于國內電影市場自己的一些看法。
評委兼主席朱塞佩·托納多雷也認可了今年“大師班”對于影迷朋友們開放的這一新變化。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產業論壇以及產業洽談做到了多元化、深度化、國際化。
在類型片公開陳述時我們看見了部分因為營銷從而忽視了劇本內容導致商業化和類型化都稍顯薄弱的項目;同時也不乏一些極具個人特色,風格化鮮明,能夠符合市場預期的項目——例如獲獎的類型片項目《老板有事閉店一日》就極具學院派風格。
“青年導演項目公開陳述”則聚焦了更多的小成本項目,風格類型相對而言則更加多樣化——除了家庭題材的敘事外還有傳統文化以及歷史題材的項目,各位主創更多的將地域性文化垂直植入到劇本內容中,有些項目甚至聯動了地方文旅進行深度合作——例如獲獎項目《五個花旦少年》這一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影片項目還聯動了江蘇文旅對影片中的戲劇部分進行更加深度的田野調查與宣傳。
上海國際電影節還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游局聯合開展了香港內地電影市場計劃,其中2部影片獲得撥款2千萬元。其中不乏典型的香港警匪動作大片項目以及愛情題材的類型片,但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唯一一部動畫影片——由經典香港動畫IP“麥兜”的制作公司出品的新動畫電影《撈屎人——在路途上》。
影片采用“撈屎人”這一極具香港地域性特征的文化符號結合黑色幽默的獨特風格以及粘土人物的視覺風格,對標了2024年奧斯卡的金像獎題目動畫——《蝸牛回憶錄》。另一部懸疑犯罪題材的項目《捉伊人》同樣也以大灣區地域文化為導火索做了一個以家族為背景的敘事,有點類似于香港版的《消失的她》。
曹保平導演的新片《脫韁者也》在此次上海國際電影節完成了首映,影片主要講述了背井離鄉的舅舅(郭麒麟 飾)回到家鄉天津拐走自己的外甥(胡朗荃 飾)的故事。這部片子為曹保平導演“回歸者也”系列的新片,導演一如既往的在黑色幽默外殼下包裹了犯罪類型片題材。
這部影片將細膩的情感與荒誕的戲劇結合的恰到好處,完成度極高,天津話的方言也成為了全片最大的亮點,這是自曹保平導演繼《邊水往事》后再一次嘗試極具地方特色的創作,回到北方主場的語言環境,對于演員郭麒麟而言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了,而對于不是北方人的齊溪而言則是一種小小的挑戰。
而演員孫安可也是自上一次參演曹保平導演的《涉過憤怒的海》之后首次嘗試喜劇類角色,發布會現場談及曹保平導演對其的信任與器重使她感動落淚。
主競賽單元的另一部片子《長夜將盡》作為主競賽單元入圍的為數不多的華語片之一,也是導演王通的首部長片開山作,饒曉志也是鮮有地從導演轉變為演員身份加入到主創團隊,在采訪中得知是萬茜向導演舉薦饒曉志來參演這部影片的。
這部片子講述的是一個養老院保姆連環殺人事件,為了演好護工的角色萬茜在發布會稱自己專門去養老院待了一段時間,學習如何做護工。這是一部小成本商業片,卻將人性的黑暗與欲望展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萬茜和饒曉志的對手戲,打破了萬茜以往的表演尺度,令人印象深刻。
短片展映也有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影片。例如極具藏地新浪潮以及學院派風格的《圍欄》,將私奔的感情線與極具藏區地域特色的公路片元素相結合,讓人不禁想起萬瑪才旦導演的《氣球》。
短片《獨唱團》則是一部很有電影學院攝影系味道的短片,從性別認同與規訓集體意識的角度來出發,作為兒童片,故事的開始并未急于賦予孩子主角“先天性的缺陷”這一點值得贊嘆,畫面質感很強,完成度很高,唯一有一點點的美中不足是人物關系對立的矛盾所帶來的戲劇沖突和戲劇張力稍顯薄弱了些。
《錦鯉錦鯉》同樣作為唯二的展映的學院派畢設,從地域風俗與“生死”議題為切入點,在29分鐘的體量里著重講好了子女為了盡孝而完成“善意謊言” 這么一件故事,但在完成這個“謊言”的過程中卻恰到好處的做好了人物形象的鮮明刻畫和意象元素的串聯,但同樣也有些缺乏人物關系本身的矛盾關系。
《困于音符》則是一部極具“白人風格”的短片,將概念和想要表達的議題抽到最簡,又對標《愛樂之城》結合了音樂劇的形式和一些略微超現實的剪輯手法與音效,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增加觀眾的理解成本。然而AI主題的《變奏游戲》在畫面創作上更像是TVC廣告的視覺風格,沒有什么敘事性,故事本身也沒有做特別的戲劇沖突。
在日本電影《夏日沙上》的發布會上,小田切讓說由于這次在做演員的同時也作為制作人的身份創作了這部片子,所以在后期剪輯與音效上幫助導演完成了創作。
借此機會,我采訪問他:因為之前也與中國導演婁燁合作過《蘭心大劇院》,以后作為制作人身份有機會的話想要與中國導演合作什么類型的片子。
小田切讓稱,他很喜歡婁燁導演和賈樟柯導演,很喜歡中國的文藝片,同時也對中國清代歷史以及近現代歷史很感興趣,如果有機會的話兩種類型都想嘗試,此外他也開玩笑稱自己很喜歡文藝片,在選擇劇本時更多的會注重這個角色是否符合他偏好的調性而不是票房,他也很少看好萊塢影片。
為期十天的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每年在穿過光影和上海梧桐樹下的梅雨季節后,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又將帶著新的收獲與心得去經歷新一輪的蛻變。SIFF,我們明年見!
采訪《醬園弄》 導演陳可辛:我的改變主意是出了名的
金爵電影論壇|躍動她影:以光影捕捉“流動中的她”
當施暴者成為女性|IM放映總回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