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53歲的姚大姐成了白鷺苑小區的“吐槽擔當”。
“現在倒好,扔個垃圾還要出樓棟。”新落成的垃圾廂房成了她逢人便提的“心結”,言語中滿是不適用。
作為重慶高新區較早建造的一批多層小區,白鷺苑因建設年代久遠,早已顯露“老態”:路面坑洼不平、私家車肆意亂放、公共區域被雜物擠占。為了改善居住環境,重慶高新區將白鷺苑納入2025年民生實事改造項目,工程于2024年9月初動工,目前已改造完工。
原本是惠民的好事,卻在落地時泛起漣漪。姚大姐站在改造后的停車場前直搖頭:“以前出門是寬敞的壩子,現在全劃成了停車位,連跳壩壩舞的地方都沒了。”
▲白鷺苑小區新增設的停車場。鄧茜 攝
鄰居吳叔叔接過話茬,語氣卻帶著不同看法:“以前亂停車堵消防通道的事兒還少嗎?現在車位統一規劃,看著整齊,用著也更放心。”
“那樓棟間的花臺總該留點吧?”姚大姐瞬間來了勁兒,聲音拔高幾分,“現在全鏟了成了人行步道,看著就沒生氣!”
吳叔叔擺了擺手,耐心地解釋道:“就那廢棄的花臺,早成了垃圾場!社區好幾次組織清理,沒兩天又堆滿了雜物,留著反倒是衛生死角。”
姚大姐盯著小區納涼點內新添的象棋桌椅,嘴唇動了動沒再說話。她突然想起,去年此時,這里還堆著被丟棄的舊沙發,每逢雨天,積水就在沙發底座積成水洼,散發出一股酸餿的霉味。
“不是說改造不好,”姚大姐低頭蹭了蹭腳下的落葉,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環境整潔了,停車規范了,道路寬敞了,環境變好后,反而有點不習慣。”
▲白鷺苑小區新增設象棋桌椅。鄧茜 攝
此刻,納涼點里擺龍門陣的李婆婆、王大姐、張叔叔都笑了。大家發自內心地說,“路面鋪了瀝青,雨污管網也重新鋪了,小區條件更好了,我們很滿意很高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近年來,重慶高新區持續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點民生實事,著力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完善城市功能和環境,努力讓老舊小區煥發生機。目前,重慶高新區已實施完成龍蔭小區、渝川大廈、桃園小區、白鷺苑小區4個改造項目,累計改造43.4萬平方米、惠及3037戶居民。
“我們將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一個個老舊小區破‘舊’立‘新’,打造居民‘看得見、摸得著’的民心工程。”重慶高新區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以實打實的舉措為民辦實事、解難題,以民生溫度檢驗實踐深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群眾生活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