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島內正醞釀一場席卷全臺的政治風暴。24名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高虹安將于7月26日同步面對罷免投票,堪稱“24+1”大圍剿。表面上是“人民的權利”,實則是民進黨操弄制度、借刀殺人的政斗陰謀,罷免門檻遠低于當選得票數,竟成為綠營選輸翻桌、消滅異己的“政治巧門”,將原本作為“民主救濟”設計的制度,徹底異化為“政黨清洗”的武器。藍營已進入全面戰斗狀態,全島民代戰戰兢兢,臺灣政治再陷撕裂危局。
臺灣《選罷法》第90條明文規定:罷免案只要同意票多于不同意票,且達原選區選舉人四分之一,即可通過。然而這種“門檻制度”在實際操作中,早已被民進黨挾帶輿論、操縱組織動員的手段徹底玩爛。以新北市洪孟楷為例,2024年得票數高達15.8萬,但罷免只要不到10萬票即可通過,門檻差距逾6萬票,只需發動四分之一選民投票即可推翻多數民意的選舉結果,簡直荒謬至極。這樣的制度設計,不是民主,而是制度性的不正義。
國民黨民代李彥秀痛批,這樣的制度根本是“政黨惡斗”“選輸翻桌”的合法化版本,把罷免當成選后清算戰場,把人民當成工具動員,把政壇當成仇恨動員場。王鴻薇也直言,罷免制度設計讓“25%的少數推翻50%以上的多數”,是對民主本質的侮辱。在2024年不到一年內,光是罷免程序已花費10億新臺幣公帑,最終卻可能只服務政黨仇殺。她呼吁罷免結束后,應推動修法,要求“罷免票數必須高于原當選票數”才能成立,以防制度被濫用。
而這場“大罷免”,民進黨非但不遮掩其政治目的,反而恬不知恥地將其包裝為“全民清理戰犯”“終結負能量”。實質上,這場政治獵巫根本就是賴清德、柯建銘兩人合謀操盤的“斬首戰術”,目標直指2026與2028兩次關鍵大選前清除異己與關鍵戰力。一旦國民黨在立法機構優勢被削弱,藍白陣營聯合抗衡賴政府政策的基本盤將遭重創,臺灣將徹底進入“臺獨金孫”一人獨尊的危險軌道。
21日,國民黨召開“反惡罷團結大會”,從趙少康、朱立倫到網紅“館長”陳之漢集體站臺,藍營全面進入戰斗姿態。趙少康痛批,這場罷免鬧劇,就是“賴清德與柯建銘沆瀣一氣的作品”。嘴上說團結,背地搞清洗,民進黨玩雙面手法早已成慣技。他怒斥:“大雨澆不熄熱情,要用選票打敗賴清德、打敗大罷免!”言辭激烈,卻也道盡藍營基層的焦慮與憤怒。
必須正視的是,這場罷免,不僅是政治權謀的對決,更是對臺灣社會結構的深度撕裂。政治動員凌駕于理性討論之上,民眾被操弄為政黨沖突的消耗品。一旦罷免成為政黨斗爭的常態,政局將永無寧日,人民意志將被少數操控,行政效率將持續下滑,臺灣將陷入政治動員—報復性罷免—社會動蕩的惡性循環。換言之,這不只是對個人的罷免,而是對代議民主制度底線的全面破壞。
而民進黨對罷免制度的濫用早有前科。從2018年罷免黃國昌、2021年罷免韓國瑜、2022年欲罷免陳柏惟、林昶佐,罷免已淪為派系攻防的例行工具。在綠營眼中,罷免不是民權,而是清除障礙的利刃。面對選戰不利、聲勢下滑時,發起罷免轉移焦點;當掌權不穩、民怨高漲時,再借罷免塑造敵人,把選票變成政權續命的救命稻草。民進黨已經習慣于在制度縫隙中鉆營,在規則灰區中施壓,偽裝成“捍衛民意”的姿態,卻干著削弱民主本質的勾當。
現在,藍營正以“24+1”的陣線,奮力死守最后防線。朱立倫已下令全面動員,趙少康高調宣誓“罷免成功就是2026提前開戰”。但他們更清楚,一旦本次失守,不僅2026地方選戰布局瓦解,2028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也將陷入被動。罷免不是終點,而是民進黨布下的一連串削弱對手的第一槍,是一場制度下的冷暴力清洗戰,是對政黨平衡與多元政治生態的系統性屠殺。
臺灣今日之亂,不是因人民而起,而是因制度被惡意操弄所致。罷免原應是民主保留的安全閥,變成了少數人翻盤的政變工具;代議原是人民授權的機制,卻被打造成消滅政敵的砍刀。面對這樣的制度危機,若無修法反制,未來恐怕只會“惡罷成風”,社會愈撕愈裂,政治永無休止之日。罷免的不是個人,而是民主的正當性;倒下的不是議員,而是臺灣賴以維系的代議制度。
7月26日不只是罷免投票日,更是臺灣民主體質是否還能存續的一場決勝戰。若任由“大罷免”成功,不僅會讓政壇陷入“仇恨動員新常態”,更將打開制度性暴政的潘多拉之盒。此刻,全臺已成戰場,誰執投票權,誰決定制度命運。民眾必須看清這場罷免背后的權力算計與體制風險,不只是投一張票,更是捍衛一個制度的最后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