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臺灣桃園市街頭突然涌現3萬名民眾,高舉標語齊聲吶喊:“7·26不支持罷免!”原本只是一次反對罷免的集會,卻因一位久未露面的政治人物的現身而瞬間升溫。馬英九,那個曾被稱為“定海神針”的人,終于站了出來。
就在同一天,新北市也聚集了超過2萬名支持者,一場名為“反惡罷”的集會將氣氛推向高潮。馬英九壓軸登場,怒斥賴清德“賣臺引戰”,并號召2300萬臺灣人投下“不同意罷免票”。
就在藍營士氣集結的關鍵時刻,一位本應旗幟鮮明的“戰斗藍”人物——趙少康,卻在臺上說出了一番令人錯愕的話:“大陸14億人都羨慕臺島的民主制度。”一句話,讓全場氣氛驟冷,也讓這個人的真實立場暴露無遺。
距島內“大罷免”投票只剩6天,政壇風暴已然席卷全島,藍綠對決進入白熱化階段。這場罷免行動由民進黨主導,目標直指國民黨的6位“立委”,目的顯而易見:清除異己、擴大席次、鞏固權力。
若罷免成功,民進黨不僅行政權在握,連立法機構也將掌控,形成所謂“雙多數政府”。一旦如此,賴清德將擁有幾乎不受制衡的統治地位。
就在這場政治豪賭即將揭曉結果前夕,馬英九終于打破沉默。他出現在各種集會上,頻繁發聲,每一次都直擊賴清德的三大軟肋:臺積電外移、“臺獨”路線、罷免機制濫用。
他直言,賴清德以“獻臺積電”為代價,試圖換取美國的安全承諾。但現實是,美國對臺灣軍售層層設限,對臺積電赴美設廠則是百般技術封鎖和勞工爭議,根本沒有兌現所謂“保護承諾”。臺灣民眾寄望于臺積電守護經濟命脈,如今卻眼睜睜看著它被送出島外,憂心如焚。
與此同時,島內局勢逐步惡化。賴清德上任短短一年,兩岸關系急轉直下,解放軍軍演密集展開,臺海氣氛劍拔弩張。而賴清德卻依舊高調叫囂“兩岸互不隸屬”,持續購買美制武器,延長兵役,強化對抗部署。
島內年輕人憂心忡忡,擔心一旦戰爭爆發,首當其沖的便是他們,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政治人物卻早已做好撤離的準備。
就在馬英九一連串的猛烈批評中,趙少康的表現卻令人瞠目。他在新北的集會上不僅沒有堅定反罷免立場,反而大談“臺島民主制度值得羨慕”。這番言論不僅暴露出他對大陸的無知,更讓人懷疑他是在借機刷存在感,而非真心為藍營出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藍營內部竟也出現裂痕。國民黨臺北市議員徐弘庭在公開場合稱大陸為“我們對面的中國”,這一措辭立即引發爭議。
作為連勝文的親信、曾多次訪問大陸的政治人物,他的這番話,讓島內民眾看到了藍營內部立場的混亂和分裂。
在臺南七股區,一個長期被民進黨視為“鐵票區”的地方,如今卻成為被徹底遺忘的角落。這里的居民大多居住在簡陋的鐵皮屋中,臺風來襲也無人問津。原因只有一個:民進黨認為這里“穩穩拿票”,沒必要再做投入。
反觀高雄旗津區卻在同樣天氣中獲得軍方救援,只因這里是“搖擺區”,有“拉票價值”。這就是賴清德所稱的“民主”?這就是趙少康口中“令人羨慕”的制度?
此時此刻,島內民眾的焦慮與憤怒不斷上升。他們不僅擔心經濟被掏空、戰爭一觸即發,更害怕在賴清德的掌控下,所謂“民主制度”將徹底被操弄成權力擴張的工具。
馬英九的每一次發聲,都是在試圖喚醒沉默的多數。他回顧自己執政八年,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推動兩岸“大三通”、簽署23項合作協議、開放陸客來臺,那段時期,兩岸關系和平穩定,民生經濟也得到了實質改善。
如今,面對賴清德步步進逼的政治操作,他毫不猶豫地站出來。他質問:為何換了人執政,兩岸關系就兵兇戰危?為何年輕人要被迫延長兵役?為何島內資源不斷流失?
更有甚者,民進黨甚至將罷免制度用于“清除異己”之上。這次對6名國民黨立委的罷免,并非因其違法失職,而是純粹基于黨派之爭。罷免機制原本是保護民意的工具,如今卻被操弄成為政治斗爭的武器,“綠色恐怖”的陰影籠罩全島。
在新北的造勢大會上,馬英九身穿深藍色外套,語氣堅定。他沒有花言巧語,而是直陳利害。他說:“賴清德口中的‘雜質’,到底是誰?”在場民眾爆發出熱烈掌聲。這句話,仿佛一道閃電,劈開了賴清德編織的權力迷霧。
與此同時,島內另一邊,賴清德則正陷入輿論風暴。他推動的“團結十講”演講活動,在講到“多數不代表民主”時,現場觀眾立刻炸鍋。這番話不僅邏輯混亂,更是對自己作為“多數得票者”的自我否定,引發不少支持者動搖。
在島內“漢光演習”如火如荼進行之際,民眾更加憂心忡忡。演習頻繁、兵役延長、軍售不斷,一幅戰爭的圖景逐步逼近現實。馬英九借此警告民眾:戰爭離我們并不遠,賴清德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把2300萬人推向深淵。
在這種背景下,藍營的“反惡罷”行動已全面展開。從馬英九、侯友宜,到韓國瑜、蔣萬安,幾乎所有藍營重量級人物都站了出來。他們不再沉默,不再觀望,而是團結在一起,為守住這6席立委,為阻止賴清德掌控“雙多數”,而全力奔走。
盡管如此,趙少康的“獨行”言論仍讓藍營陣營士氣受挫。他在公開場合一再強調“大陸不敢對臺動手”,不僅誤導視聽,更動搖了“反獨促統”的戰斗立場。在這個關鍵節點,這種言論無異于給綠營送上“神助攻”。
徐弘庭的發言同樣令人不安。他對大陸的稱謂,不僅暴露了其對兩岸關系的認知偏差,也反映出藍營內部并未形成統一的政治立場。在馬英九高呼“團結”的此刻,戰斗藍內部卻出現“離心力”,令人唏噓。
如今,距離7月26日投票日已不足一周。這不僅是六位立委的存亡之戰,更是臺灣政治走向的轉折點。
馬英九的出面,不只是一次政治回歸,更像是一記暮鼓晨鐘,讓民眾意識到:如果再不行動,2300萬人的未來就將被一小撮政客綁架。
他沒有高調許諾,也沒有激進口號,只有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提醒:“用你手中的一票,守護和平,也守護未來。”這場政治風暴仍在持續,但民意的方向,正在悄然轉變。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誰會被碾壓,誰能留下,就看島內人民在這場“罷免大戰”中做出的抉擇。這,不僅是一場罷免,更是一場關于臺灣未來的靈魂拷問。
島內“大罷免”風波進入倒計時,藍營全線動員,馬英九親自掛帥,矛頭直指賴清德“賣臺引戰”政策。趙少康言論卻引發爭議,藍營內部現裂痕。島內政治局勢緊繃,未來走向,全島人民即將用選票作出選擇。
信息來源:
[1]批民進黨“賣臺”引戰,馬英九:要將反罷免變成賴清德不信任投票 海峽導報
[2]馬英九75歲生日助講反“惡罷”,批賴清德“雜質說”直呼:好恐怖 海峽導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