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萬億居民存款,即將到期,天量資金將被趕入股市?
最近有個消息挺抓人眼球:中國居民手里攢著的50萬億存款要到期了,這筆錢可能要被“趕”進股市。聽起來像是股市要迎來一波“天量活水”,但真相到底如何?咱們普通人該不該跟著進場?今天就用大白話掰扯清楚。
一、存款為啥要“到期”?利率低到不想存了
存款“到期”不是存款單到期:這里的“到期”不是說存款單到期取錢,而是指大量定期存款到期后,儲戶可能不再續(xù)存。
根據(jù)央行數(shù)據(jù),2024年國有大行未來一年內(nèi)到期的存款約51萬億元,相當于全國每人手里有3.5萬元定期存款要重新選擇去處。
為啥不續(xù)存? 現(xiàn)在銀行存款利率低得“可憐”——1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10萬元存一年利息不到1000塊,連通脹都跑不贏。
存款“搬家”早有預兆:
2018年起,居民存款定期化趨勢明顯(見圖1),大家寧可把錢鎖在銀行也不愿消費或投資。
但2025年情況變了:房貸利率降到3%以下,股市部分板塊股息率超過5%,存款的吸引力越來越低。
二、錢會去哪兒?股市真是“接盤俠”?
選項1:樓市?門兒都沒有!
現(xiàn)在房子不好賣,開發(fā)商還在“爆雷”,誰敢輕易接盤?2024年居民購房支出比2019年少了近6萬億,說明大家已經(jīng)用腳投票了。
選項2:消費?錢包捂得緊!
存款利率再低,總比“月光”強。2024年居民儲蓄率反而上升,說明大家更怕花錢了——畢竟裁員、降薪的新聞天天見。
選項3:股市?可能,但別高興太早
有利因素:
政策“推手”:政府允許港股上市企業(yè)回A股、養(yǎng)老金改革加速、外資通過港股通瘋狂抄底(2025年已流入近7000億港元)。
估值洼地:A股市盈率比美股低近一半,港股更是“白菜價”(恒生指數(shù)市盈率不到8倍)。
風險提示:
股市波動大,2025年2月曾出現(xiàn)單日2萬億成交的“天量”,但隨后就暴跌。
50萬億存款就算只流10%到股市,也是5萬億“洪水”,可能先沖高再暴跌(參考2015年杠桿牛)。
三、普通人該怎么辦?記住這三條
別跟風“賣房炒股”
除非你持有的是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房產(chǎn),否則別輕易抵押房子加杠桿。
案例:2024年杭州有業(yè)主抵押房子湊100萬炒股,結果遇到AI板塊暴跌,半年虧掉30%。
優(yōu)先配置低風險資產(chǎn)
高股息股票:銀行、電力等板塊股息率超5%,比存款利息香。
國債逆回購:月末、季末資金緊張時,年化收益能到4%-5%。
黃金ETF:地緣政治風險下,黃金是“硬通貨”。
普通人慎碰杠桿
2025年1月有新手用10倍杠桿買券商股,結果遇到市場調(diào)整,兩天爆倉。
記住:股市里“慢就是快”,年化15%的收益對普通人已足夠。
四、專家怎么看?兩派觀點大PK
樂觀派(華創(chuàng)證券、匯豐):
存款利率下行+政策支持,50萬億超額儲蓄可能催生“慢?!保愃?014-2015年行情。
港股成“跳板”:內(nèi)地資金通過港股通買騰訊、美團等科技股,再通過滬倫通買全球資產(chǎn)。
謹慎派(財通證券、開源固收):
居民財富損失還沒補回來(2022-2024年虧了100萬億),不敢輕易入場。
企業(yè)存款也在定期化,說明企業(yè)也不愿投資,錢可能趴在銀行吃利息。
五、總結:錢不會“自動”進股市,但機會已現(xiàn)
短期:存款到期可能帶來階段性行情,但別指望“全面牛市”。
長期:如果養(yǎng)老金改革、利率下行持續(xù),股市會逐步成為居民資產(chǎn)配置的“新蓄水池”。
關鍵提醒:
- 普通人投資要“閑錢+長線”,別押上全部身家。
- 多關注政策風向(比如國企改革、新質(zhì)生產(chǎn)力),這些板塊更可能出“黑馬”。
最后說句大實話:
50萬億存款就像水庫里的水,股市是田里的莊稼。水要澆到地里,得先修好渠道(政策)、選好種子(優(yōu)質(zhì)企業(yè))?,F(xiàn)在渠道剛挖通,種子還在發(fā)芽,普通人別急著沖進去踩水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