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企還在比拼智能駕駛功能數量時,吉利汽車用一張國際認證悄悄改寫了競爭規則——通過ISO/PAS 8800道路車輛安全與人工智能體系認證,成為全球首家獲此標準認可的車企。這背后不是一次簡單的技術突破,而是一家車企將安全基因從機械時代升級到AI時代的完整進化路徑。
在吉利的安全進化圖譜里,三次國際認證如同三個關鍵里程碑:
2021年ISO 26262:解決剎車失靈這類硬件隨機失效問題,就像給汽車裝了保險絲;
2024年ISO 21448:應對大霧天雷達誤判的功能缺陷,相當于為系統設置應急預案;
2025年ISO/PAS 8800:專治AI算法的思維盲區,比如教會系統識別被樹蔭遮擋的行人,堪稱智能駕駛的認知矯正器。
這種進化不是線性疊加,而是認知維度的升級。以自動跟車功能為例,過去只需傳感器硬件穩定,現在要確保AI在加塞車輛、突發強光等場景下的決策邏輯始終符合安全閾值,安全驗證的復雜度呈指數級增長。
ISO/PAS 8800的核心難點,在于打破傳統安全的單點思維。吉利的解法是織一張「安全協同網」:
數據端:建立覆蓋全球15種氣候帶、8000+復雜路況的路測數據庫,確保AI學習的每一組數據都經過三重校驗;
算法端:開發安全感知神經網絡,在傳統視覺識別中疊加風險預判模型,比如提前0.5秒識別行人即將橫穿馬路的微動作;
驗證端:聯合SGS搭建虛擬仿真平臺,用數字孿生技術模擬超20萬種極端場景,讓AI在虛擬世界經歷安全特訓。
這種生態協同的典型案例是吉利的泊車系統——不僅要硬件穩定,還要讓AI在老舊小區不規則車位、地鎖障礙物等場景下保持99.6%的識別率,安全標準已超越傳統汽車工業的想象邊界。在吉利看來,ISO/PAS 8800認證的深層價值,是讓AI技術與用戶安全感之間建立翻譯機制。比如:
用數據可追溯性讓用戶看懂AI為什么這么決策;
用實時風險監測向用戶展示系統正在如何保障安全;
用全生命周期安全流程讓用戶相信智能駕駛會越用越安全。
這種翻譯能力正在形成新的技術壁壘。當其他車企還在炫耀算力芯片時,吉利已將安全要求嵌入芯片設計規格書;當行業熱議數據閉環時,其AI安全團隊早已實現路測數據與云端反饋的分鐘級聯動。智能駕駛的下一個戰場,或許不是更炫的功能演示,而是讓用戶敢在暴雨夜放心開啟自動駕駛。吉利拿下全球首張ISO/PAS 8800認證,本質是用體系化的安全能力證明:在AI接管方向盤的時代,真正的技術領先不是讓車更智能,而是讓智能更值得信賴。這把AI安全鑰匙,正在打開智能汽車用戶信任的新大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