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零售行業里,胖東來像一朵奇葩:它不講流量、不追擴張、不愛資本,卻總能掀起全民熱議,穩坐“商超天花板”的位置。
而這一次,它又出圈了。
近日,一則關于#于東來官宣將關閉多家門店#的話題沖上了熱搜。
生活廣場、人民路店、五一路店……這些老許昌人記憶中的情感地標,未來將被逐步關停。
其中僅生活廣場一店,半年銷售額就超過了8億元。這不是虧損店鋪的斷尾求生,而是盈利門店的主動革新。
用網友的話說:“于東來太狠了,在13家門店里排第五的"印鈔機"說關就關!”
很顯然,對于東來而言,賺錢并不是唯一的目的,他這次想講的,是一個關于品質與信仰的老派故事。
關的不是店,是對將就的宣判
6月20日晚,于東來本人在抖音直播中與網友分享了好的文化理念。
當被追問五一路店和人民路店的起步經營秘訣時,他在回答過程中坦率地說出了關店計劃。
于東來提到,將在未來逐步關閉多家胖東來門店,包括生活廣場、人民路店和五一路店。
理由簡單粗暴——這些老店的品質已經跟不上現代消費需求的標準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或將關閉或將遷移的門店全都處于盈利狀態。
根據胖東來的官網數據顯示,截至6月23日,生活廣場店2025年銷售額已經達到8.24億元,這樣的業績放在整個零售業都堪稱亮眼。
●圖源:胖東來官網
就是這么一臺“現金奶牛”,于東來卻是絲毫不留情。消息一出,立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還引起了誤解。
隨著#于東來官宣將關閉多家門店##胖東來將關閉多家門店#等話題的擴散,胖東來官方認為此類話題帶有嚴重的誤導性,于是在6月23日深夜發文進行了回應:
所謂的“關閉”,并非同時進行、也非經營失敗,而是部分老店因租約臨近到期,或硬件設施跟不上服務需求,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未來也將以更有品質的門店替代老店,并非是網傳的那樣:“胖東來要關閉多家門店”。
●圖源:小紅書@桐薯3643
一句話總結來說:這是一場主動而有節奏的戰略撤退。
事實上,胖東來的閉店計劃早有預兆。早在2023年、2024年的公開演講中,于東來就曾多次提及2025年底將關閉或遷移生活廣場店。
如今隨著租約臨近(合同2026年到期),這一決策也已經正式提上日程。
關于后續的安排,胖東來明確承諾"零裁員",員工將分流至新店或調崗,薪資待遇不變,商品售后服務也可在其他門店正常進行,消費者盡可放心。
只是對于附近的本地人來說,更多的是不舍吧。
2012年的故事重演了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并不是于東來第一次“手刃”賺錢的店。
早在2012年,他就做過一模一樣的事情——一次性關閉13家盈利門店,其中不乏年賺千萬的“現金牛”。
彼時的中國零售業正處于瘋狂擴張期,大潤發、永輝跑馬圈地之勢如火如荼。
而于東來卻反其道而行,關掉了那些他認為服務質量管控不到位的小店。
理由同樣簡單粗暴——顧客體驗達不到標準,不如不開!
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以生活廣場為代表的“門店問題”竟與歷史驚人的一致。
首先停車是一大難題。沒有地下停車場,周邊停車位緊張,高峰期顧客排隊需30分鐘以上,很多人被迫選擇附近居民區的付費車位。
●圖源:微博熱搜
其次是動線落后。狹窄的通道與低效的布局無法承載現代消費需求,比如試吃專區、便民服務區等新型功能區因空間限制而無法擴展。
再有就是服務脫節。胖東來當前要求"商品+服務+環境"的三重標準,但老店受限于空間而無法落地母嬰室升級、無障礙設施等新服務。
很顯然,這家2002年開業的門店已經無法匹配胖東來對“極致體驗”的要求了。
換句話說,它已經“配不上”如今的胖東來了。
●圖源:張大魔
關閉老店的背后,是資源向新項目的集中,規劃中的"夢之城"綜合體定位為現代化商業體,既融入美學設計,又配備充足停車場,未來將全面承接老店功能。
這種"舍近求遠"的戰略,在本質上是對"品質優先于規模"的堅守,就如于東來所言:"不能讓顧客為陳舊體驗買單,這是胖東來的底線。"
如果說2012年關店是因為管理能力跟不上擴張速度,那這一次關店,就是發展品質高于短期盈利的一次自我迭代。
這也是胖東來的一貫做法:敢于自我革命,哪怕代價是10億營收的流失(若閉店計劃落地的話)。
底氣從哪來?
不是所有企業都有這種“掀桌子”的底氣。
截至2025年6月23日,胖東來集團總銷售額已經達到113.46億元,凈利潤率約為5%。
●圖源:胖東來官網
與之對比,沃爾瑪中國的山姆會員店單店年銷售額約為36億元,而胖東來“店王”時代廣場店今年將有望突破60億元,堪稱中國零售單店效率第一。
胖東來更深層的底氣來源于于東來的獨特商業哲學——反資本化擴張。
2012年關閉盈利門店時,他就公開表示不以規模換利潤;如今再次強調拒絕盲目增長,2025年主動限制銷售額目標(控制在200億元以內),以確保服務質量不被稀釋。這種理念的落地,主要依賴于兩大支柱:
一方面是員工優先主義。
2025年胖東來員工稅后月均收入約為9000元,凈利潤15億中計劃人均分配10萬元;未來擬推行每周36小時工作制及40天年假,這是遠超法定標準的存在。
●圖源:微博@都市報道
同時,高福利也帶來驚人的留存率,2025年2月胖東來離職率僅為0.12%,遠低于零售行業22%的平均水平。
而另一方面則是顧客體驗底線。
閉店決策的核心是避免因硬件不足而導致的服務降級。
胖東來的"透明定價""無條件退換貨"等機制,本質上是用制度保障顧客信任。如商品價簽會標注進貨價與毛利率,讓利潤一目了然,這種坦誠在零售業極為罕見。
可以這樣形容,是于東來用"員工幸福=顧客滿意"這套等式打破了傳統的商業邏輯,同時把“高薪—高服務—高復購”的閉環寫進了胖東來的商業基因里。
當同行在壓縮成本時,他在給員工漲薪;當同行在擴張門店時,他在關閉盈利店鋪......正好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策略,恰恰成就了胖東來的差異化競爭力。
以至于永輝、步步高等企業紛紛效仿胖東來模式調改門店,但于東來一針見血的指出了關鍵所在:"模式可以復制,價值觀難以模仿,這些門店仍需3-5年才能達到我們的運營標準。"
對他而言,擴張不是目的,幸福才是。
于東來不退場,只是走得更穩了
很多人說胖東來是零售業的一股“清流”,但是清流并不好當。
從年初的“玉石風波”,到近期的“閉店風波”,從“委屈獎”“彩禮禁令”到“人格尊嚴保護機制”,這家企業身上一直貼滿了爭議與理想主義的標簽。
但你不能否認它活得很好,而且活得像個“人”。
它不迎合資本,更不向現實低頭。它堅持服務本質、堅持人文主義,甚至愿意放棄眼前利益,只為保障品牌的長期生命力。
正如人民日報所言:“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胖東來給出了一種不一樣的答案。”或許,這就是這家企業最動人心弦的地方。
于東來關閉門店,其實質是對粗糙妥協的一次宣判;他扔掉的不是營收,是對“把錢賺穩”的無上執念;他留下的,是一份商業世界稀有的真誠。
說到底,這個世界上最難復制的不是門店、模式和服務流程,而是一顆赤子之心。
于東來,太狠了,也太難得了。
*編排 | 黃家俊 審核 | 黃家俊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2000萬品牌經理人內參!
聚焦頭部與標桿,助力品牌高端化。
品牌專訪微信:jiangnan254(備注:專訪)
百萬品牌經理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