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胥 植
編輯| 吳先之
近日,有媒體報道,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已秘密提交香港上市申請。
從去年10月登陸納斯達克以來,文遠知行的股價已經經歷多次“過山車”,其市值也從最高超過110億美元,跌到如今的20億美元出頭。這背后,是市場對整個無人駕駛賽道商業模式、盈利能力的擔憂。
從文遠知行在3月交出的上市后首份財報來看,其2024全年營收3.61億元,同比下降10.1%;凈虧損25.17億元,較2023年擴大5.7億元,其中研發費用達10.9億元,超過營收三倍。
換句話說,文遠知行之所以尋求赴港IPO,或許也預示著美股上市并未完全解決資金壓力,在業務規模持續擴張且虧損加大的趨勢下,亟待“第二次輸血”來支撐其挺到決賽。
樂觀之處在于,根據文遠知行的收入結構變化看,以Robotaxi為代表的服務營收占比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是今年第一季度,Robotaxi業務收入占總收入比例從去年同期的11.9%提升至22.3%,成為增速最快的板塊。
這意味著文遠知行正在從“賣產品”到“提供服務”進行底層模式的轉變——前者是偏toB的業務,后者是遠為廣闊的大眾市場,這讓文遠知行未來的想象空間得到進一步釋放。
與此同時,文遠知行Robotaxi布局成效顯著,國內海外“兩開花”。首先是GXR這一新一代量產Robotaxi車型正式獲得許可,可在北京經開區等核心區域進行運營,范圍已突破到三環;海外方面,文遠知行已經攻下10個國家、30多個城市,這一進度甚至領先于“老大哥”蘿卜快跑。
市場信心遇冷,業務腳步加快,文遠知行正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中摸索前行。
仍需驗證的商業化敘事
盡管文遠知行Robotaxi業務營收增速明顯,但其絕對值體量依然較小,這意味著商業規模化落地還需進一步觀察,而對于企業整體營收或者盈利的幫助,也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財報顯示,文遠知行今年一季度總營收7244萬元,Robotaxi業務收入1610萬元,同期凈虧損3.85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業績發布前夕,文遠知行美股IPO保薦人之一的摩根大通曾大幅調低了對其收入預期,這正是短期資本對文遠知行態度轉變的一個印證。在摩根大通的研報中,將文遠知行2025年和2026年的收入預測分別從9.5億元和31.42億元,調低至6.2億元、25.24億元。
當然,這也是當下Robotaxi公司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小馬智行今年一季度Robotaxi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0%,但也僅為173萬美元;而蘿卜快跑一季度訂單量140萬單,根據高盛2024年的研報預計,其每筆訂單平均收入為14元左右,也就是說蘿卜快跑一季度營收也不足2000萬元;據美國銀行估計,國際巨頭Waymo在2024年的收入約為5000萬~7500萬美元之間。
同為出行打車服務,如果將Robotaxi賽道和已建立成熟商業體系的網約車平臺對比,就可以看出兩者體量的巨大差異。不說領跑者滴滴今年一季度營收已經超過532.6億元,即便是只占市場份額5.4%的曹操出行,一季度GTV也達到了48億元。
一方面是研發和銷售費用的暴漲,一方面是營收體量還未迎來真正的“爆發”,成功登陸美股的文遠知行,實際上并未擺脫生存挑戰。可以預見,在技術研發和業務區域擴張上已無法“減速”的文遠知行,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面臨一定的資金缺口。
如果說高額研發投入是行業常態,那么在成本控制和運營效率上,文遠知行也還存在短板。雖然蘿卜快跑的營收體量并未領先文遠知行多少,但得益于其第六代無人車的優秀成本控制,以及運營和服務效率的提升,包括高盛在內的多個機構預計今年蘿卜快跑將在武漢等地區實現盈虧平衡。
在投入增長,虧損持續擴大的趨勢下,短期內文遠知行還很難看見“自我造血”的曙光。此前文遠知行招股書中也坦承,“商業模式尚未經過驗證”。
搭上Uber“順風車”
在國內外,今年文遠知行的腳步都在顯著加快。
在國內,目前文遠知行服務已經覆蓋廣州、北京、南京等十余個城市,其中廣州開通了8條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示范運營專線,建立起了國內首個覆蓋一線城市核心城區的全天24小時自動駕駛出行服務網絡。車隊規模方面,文遠知行計劃今年在北京將Robotaxi運營數增加至數百輛。
盡管在國內的規模和單量相較蘿卜快跑有一定差距,但文遠知行在國際化布局上,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
相較蘿卜快跑在海外的“單打獨斗”,文遠知行的國際化選擇了一條更為穩妥且高效的道路,即與國際巨頭或者當地伙伴深度合作,“借力”打入海外市場。
去年9月,文遠知行與國際出行企業Uber達成戰略合作,將自動駕駛車輛接入Uber平臺,后續將進入多個不同市場。今年以來,文遠知行又與雷諾集團多次攜手,在巴塞羅那等地開啟Robobus服務。3月底,文遠知行與法國自動駕駛出行網絡運營商beti攜手獲得法國純無人駕駛公開道路測試和運營牌照。
目前,文遠知行已經同時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法國、美國五國自動駕駛牌照。近期,文遠知行與Uber宣布進一步擴大合作,未來五年內將新增15座城市部署Robotaxi。
不過文遠知行與蘿卜快跑不同的海外策略,也將指向不同的過程和結果。蘿卜快跑更多采取了“跳板”模式,即首先進入香港、瑞士、土耳其等道路復雜度高,且法規要求更為嚴苛的地區進行“練兵”,并以此為“根據地”向更多區域進行輻射。
因此文遠知行雖在“廣度”上有所領先,但在“深度”上相較蘿卜快跑還有一定欠缺。換句話說,蘿卜快跑選擇了一條先難后易的路,一旦成功落腳,就很容易在市場“扎根”。而文遠知行借助Uber等“盟友”助力,雖然更容易進入海外市場,但在前期的自主度和話語權上無疑將受到一定約束,想要順利扎根則需要更多時間。
同時文遠知行也面臨“多線作戰”的精力分散,即除了Robotaxi外,還有無人小巴、無人環衛車等多個產品和業務線,很難做到如同蘿卜快跑一樣的“單點突破”。
不管怎么說,全球化是Robotaxi規模化的必經之路,除了更廣闊的市場外,更多元的場景和法規亦是技術和適配性提升的最好“試金石”,在后續的競爭中,這將成為頭部玩家穩固的護城河之一。
無人駕駛進入初賽階段
如果說2024年是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正式進入大眾視線的一年,那么2025年則開始進入初賽階段,技術能力、業務覆蓋范圍、車隊規模、營收和利潤等因素,均將成為比拼標準。
今年以來,無人駕駛賽道迎來了新一輪的“爆發”,一邊是老玩家紛紛提速,另一邊是新玩家不斷入場。
近日,特斯拉在得克薩斯州正式開啟Robotaxi試點,面向受邀用戶開放服務,這也是特斯拉自動駕駛戰略從2016年提出以來,真正商業化落地的一步。
6月23日,哈啰出行宣布聯手寧德時代、螞蟻集團,正式進軍Robotaxi賽道,首期融資超30億元。具體來看,三方分工明確,寧德時代提供智能滑板底盤技術與高安全動力電池;螞蟻貢獻AI大模型、區塊鏈及信用體系,優化自動駕駛決策算法與用戶支付場景;哈啰出行則負責商業落地與流量入口,開放全國2800萬日活用戶及360城運維網絡。
包括如祺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網約車平臺,也紛紛開始布局無人駕駛。而整個市場的競爭格局,逐漸開始有了顯著的梯隊分化,盡管蘿卜快跑、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玩家已經先拔頭籌,但后來者未必沒有機會,例如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小米同樣實現了后來居上。
當然無人駕駛的技術門檻要高于汽車,頭部企業前期的技術沉淀、市場布局,相較高復用度的汽車產業鏈,不是后來者短期就可以超越的。
但網約車平臺具備L4公司所沒有的天然優勢,即自帶的用戶群體和商業化落地平臺,持續的數據獲取能力與運營經驗都是L4公司難以企及的。網約車平臺哪怕在技術領域上智能跟隨,這些后來者也更容易比L4公司實現更快的規模爆發。
綜合來看,Robotaxi競爭再是激烈,也還沒到真正的“紅海”和洗牌期,當下的頭部玩家們,大多處于加固“護城河”的階段。
文遠知行固然在技術和市場布局上已經有一定領先,但還遠沒到可以掉以輕心的時候。想要一路殺進“決賽圈”,文遠知行還需要堅實的資金后盾,如何盡快將優勢轉化為市場的長期信心,或許也是文遠知行當下需要去思考的課題。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