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八真
來源 / 節點財經
近期,貴州銀行(6199.HK)董事會架構罕見變動,引發外界關注。
貴州銀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收到3位擬任董事胡宇雯、殷孟波和王遙的辭呈,申請辭去董事職務。該行還強調,三位離任董事均與董事會"不存在意見分歧",亦無需要股東特別留意的事項。
耐人尋味的是,這三名董事的任命均在2024年6月份的股東大會上決議通過,但其任職資格卻遲遲未獲得監管核準,也意味著始終無法正式履職,最終以工作安排原因退出。
按照規定,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審查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的申請,銀監會應當在自收到申請文件之日起39日內作出批準或者不批準的書面決定。
01 董事會成員快速“補位”
就在胡宇雯、殷孟波和王遙辭任的同日,貴州銀行迅速推出三位新任董事候選人。
貴州銀行披露,經審議并建議委任蔡嘉先生擔任非執行董事,許亮先生和張俊杰先生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據《節點財經》了解,新晉非執行董事蔡嘉來自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擔任該集團總會計師一職,并持有貴州銀行內資股300,000股。而剛辭任的胡宇雯也曾任職于貴州省水利投資集團,原任總經濟師。這種人事上的承接,反映出地方國資系統內部的調整與布局。
而另外兩位新提名的獨董候選人,則呈現出鮮明的專業化與年輕化特征。
80后的許亮,作為法律領域的專家,擁有法院系統與律所的豐富經歷,曾先后在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擔任副庭長,后成為貴州公達律師事務所的專職律師。
70 后的張俊杰則活躍于學界與商業界,不僅是昆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美國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教授,還在長江養老擔任獨立董事。
盡管此次董事會的人員更替在程序上無懈可擊,但在當前金融港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貴州銀行人事變動的后續走向,仍充滿變數。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銀行董事會目前正面臨嚴峻的資格審查難題,多位董事的任職資格長時間未能確定。
以張硯女士為例,這位 70 后專業人才擁有副教授職稱與法律職業資格,自 2021 年 12 月起擔任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總法律顧問,去年 6 月當選為非執行董事,但其任職資格至今仍未獲得監管部門的批準。
同樣,有著平安系深厚背景,曾任職于平安銀行,擔任副行長、首席財務官,并在壹賬通出任聯席總經理的陳蓉女士,其獨董任職資格也懸而未決。
監管核準的延遲,使得貴州銀行的多位高管“超期服役”,包括原三位獨立董事王革凡、湯欣、宋科等。
此外,現年59歲的楊明尚董事長距離法定退休年齡僅余5個月,其任期是否延續,將成為左右貴州銀行戰略連續性的關鍵因素。
02 業績“雙增”背后
于企業而言,高層調整,往往和經營狀況相關,亦或者釋放出變革、戰略轉向等信號。
2024年,面對國內信貸需求偏弱,LPR重新定價、存量按揭調價等挑戰,貴州銀行難得交出了一份驚艷的“成績單”:營收124.18億元,同比增長9.46%;凈利潤37.79億元,同比上升3.43%。
且對比2023年,貴州銀行也一舉扭轉“雙降”局面。
財報顯示,2023年,貴州銀行實現營收113.4億元,同比下降5.38%;凈利潤36.53億元,同比驟降13.32%。
細分來看,貴州銀行在2024年利息凈收入91.62億元,較上年增加4.12億元,增幅達4.71%,所占總營收的比重為73.78%;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01億元,較上年減少0.37億元,降幅11.01%。
不過,受投資業務的鼎力相助,貴州銀行仍然撐住了營收大盤。
財報顯示,2024年該行投資證券凈收益為20.17億元,同比增加9.05億元,增幅高達81.37%。
圖源:貴州銀行財報
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資收益的獲取往往依賴股市、債市的行情,具有波動性、周期性、脆弱等特征,致使穩定性、成長性都較難把握和預料,且遠離企業客戶,容易形成“資金空轉”,且與監管強調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主線背離。
換言之,貴州銀行靠投資收益拉動業績上行,或難長久。
此外,在宏觀經濟深度調整,凈息差持續收窄,行業步入“緊日子”、“苦日子”的新階段,貴州銀行也和大部分同業一樣,采取了一定的降本增效措施。
2024年,貴州銀行營業費用總計37.11億元,較上年減少2.59億元,降幅6.52%,其中,占據“大頭”的員工成本為22.44億元,同比下降8.41%。相當于在一年時間里省下了超2億元的人力開支,為貴州銀行盈利的增厚做出不小貢獻。
圖源:貴州銀行財報
2025年一季度,貴州銀行營收為29.98億元,凈利潤為13.66億元。
03 不良貸款率四連升
與營收和凈利潤“雙增”的業績走勢相悖,貴州銀行的資產質量整體呈現出惡化的趨勢。
截至2024年末,貴州銀行不良貸款余額59.5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01%;不良貸款率1.72%,較上年末提升0.04個百分點;
特別要指出的是,貴州銀行的這兩項指標已經連續四年攀升。2021-2024年,其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15%、1.47%、1.68%及1.72%;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28.8億元、43.22億元、55.68億元、59.58億元。
而就撥備覆蓋率,截至2024年末貴州銀行為315.98%,較上年末擴大28.27個百分點,說明資金“安全墊”變厚,風險屏障有所加強。
圖源:貴州銀行財報
然而,瑜不掩瑕,貴州銀行的資產質量不容樂觀。與同賽道選手比較,貴州銀行的不足更加直觀。
我們暫且把視線圈定到三家“酒系”城商行:瀘州銀行(瀘州老窖持股14.37%)、宜賓銀行(五糧液持股16.99%)、貴州銀行(貴州茅臺持股12%)。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末,前兩者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68%、1.19%,各自較2023年下降0.08個百分點、0.16個百分點,貴州銀行不僅是三家中不良貸款率最高的,還是不降反升的選手。
若參考同為城商行的寧波銀行、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2024年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76%、0.89%、0.76%、0.83%,撥備覆蓋率分別為389.25%、350.1%、541.45%、340%,貴州銀行的差距肉眼可見地大。
透視貴州銀行資產減值損失變化或也可窺見其資產質量的情況。2024年,貴州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大幅攀升,達到45.43億元,同比增加12.19億元,增幅36.66%。
對此,貴州銀行也在年報中給出解釋:“主要由于本行從審慎經營角度,加大了減值計提力度,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增加。”
對貴州銀行來說,“雙增”業績難掩資產質量的深層隱憂,前路依舊坎坷。
*題圖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