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國貿易出口額持續增長,而德國則不斷下降。專家指出德國工業缺乏創造力,并警告稱存在風險。德國《明鏡》周刊相關報道,現編譯如下:
競爭之下,德國工業面對日益強大的中國,正逐漸失去優勢。據聯邦統計局,德國2024年出口下降1.7%,至約1.55萬億歐元。相比之下,中國2024年出口增長7.1%,超過3萬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5.4萬億元)。中國已連續8年實現出口增長,而德國自2023年起則遭遇明顯下降。
經濟學家、法蘭克福歌德大學和曼海姆經濟研究中心(ZEW)中國問題研究員菲利普·伯英(Philipp B?ing)表示,來自中國的競爭廠商正越來越多地活躍在那些德國傳統上非常強勢的產品領域和細分市場。尤其在數字化以及人工智能領域,“中國在技術上已經部分超越了德國”。
▲圖源:dpa
競爭的關鍵,在于誰掌握更好的技術。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業界專家及合伙人延斯·布爾夏特(Jens Burchardt)指出,德國的工業產出已經連續十年呈下降態勢,主要原因當屬高昂的能源成本。他認為,德國工業面臨的主要風險集中在汽車、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業。“只有當德國車企在電驅動領域也能扮演重要角色之時,他們才能保住曾經的輝煌。”
德國經濟正在經歷的深刻變化,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也能窺探一二。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展會之一,該博覽會在2014年時僅吸引500家中國展商報名參展。十年過去,2024年的數字是1145家。
▲圖源:Deutsche Messe
大眾集團也傳遞出了信號: 2018年,大眾汽車在全球交付1010萬輛乘用車,去年則為860萬輛——降幅接近15%。其主要原因,還要歸咎于在中國市場上的失利:盡管幾年間,中國汽車市場大幅擴大,但大眾的成績卻在中國競爭對手面前黯然失色。如今,中國車企已在國內市場遙遙領先。
布爾夏特稱,中國在技術領域構建大量新質生產力,這當然也引發了國內市場的價格競爭。同時,走出國門、到海外開拓新的市場,成為了每家車企的必修課。不可否認,這對德國車企來說是“危險的”。
布爾夏特表示,從整體上看,德國工業在許多技術領域尚有領先優勢。“但它面對的,是位強大的競爭者。”
(歐洲時報德國版李帥編譯報道,轉載請注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經”)秉持“以報道德國經典,成報道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