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4年漲10倍!
2025年4月,東鵬飲料向香港聯交所遞交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發行并上市的申請。此前2021年5月,東鵬飲料已經登陸A股。
自首次登陸資本市場以來,短短4年時間,其股價漲幅接近10倍,這樣亮眼的表現,在A股市場中也極為少見。
2024年財報顯示,東鵬飲料全年經營業績實現高速增長,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8.4億元,同比增長40.63%;歸母凈利潤達33.2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63.09%。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達到57.89億元,大幅高于歸母凈利潤,印證了其利潤的高含金量與穩健的經營質量。
從核心業務表現來看,東鵬飲料的增長動能持續釋放。2024年,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至44.81%,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其中,核心產品能量飲料毛利率達到48.25%,同比提升2.89個百分點,彰顯品牌溢價能力與成本管控優勢;新興的電解質飲料雖毛利率為29.72%,但同比提升3.25個百分點,顯示出品類拓展的良好勢頭;其他飲料產品毛利率更是躍升13.3個百分點至22.27%,多元化產品矩陣的協同效應逐步顯現。
整體來看,東鵬飲料憑借核心單品的持續突破與品類延伸,形成了強勁的增長引擎,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但此番謀求二次上市,看似是進一步拓展資本版圖,實則背后潛藏著諸多隱憂。
02
股東頻頻減持
據征探財經統計,自2022年起,東鵬飲料頻繁披露減持計劃,三年間累計發布7次相關公告。
作為第二大股東,君正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減持尤為密集:
2022年9月首次減持后,持股比例從8.9998%降至8.6469%,套現2.5億元;
2023年8月再度減持,持股比例進一步降至7.7085%,套現6.79億元;
2024年更是兩度出手,5月通過集中競價與大宗交易減持2.7085%,套現18.96億元,10月減持1.1637%,套現13.26億元。
自東鵬飲料上市以來,君正投資4次減持累計套現超41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東鵬飲料上市4年實施6次高比例分紅,累計派現近50億元。
作為家族控股企業,其股權高度集中于林氏家族:
最新數據顯示,實際控制人林木勤持股49.74%,鯤鵬投資(關聯方)、林木港、林戴欽分別持股6.44%、5.22%、5.22%,家族關聯方合計持股超67%,其中前十股東占總流通股本持股比例高達79.86%!
據此測算,林氏家族通過分紅累計獲取超30億元,僅林木勤本人在2024年就獨得12億元。
在新規下背景下,東鵬飲料股東減持頻繁,若股價表現不佳,或分紅未達同期年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的百分之三十,股東減持將受限。
另外對小股東利益也有諸多影響,易引發信任危機,資金大量流出也會影響公司的資金儲備與戰略布局。
同時,長期來看,股權的高度集中也就代表著決策風險集中,其治理失衡、中小股東利益受損、抗風險能力弱等劣勢,可能成為公司持續發展的隱患。
因此,合理的股權分散和制衡機制,對企業長期健康發展更為重要。
03
“山寨”紅牛,過度依賴單品
其實,東鵬與紅牛的淵源頗深。其創始人林木勤早年深耕紅牛代工廠近十年,這段經歷為東鵬特飲日后崛起埋下伏筆。
在“雷碧”、“六個核彈”、“康帥傅”等山寨飲品泛濫的市場環境下,東鵬特飲早期從產品配方、包裝設計到營銷風格均深度對標紅牛,一度被貼上“平替”標簽。
轉機始于2012年紅牛創始人許書標離世,泰國天絲集團與中國華彬集團的商標權屬矛盾逐漸激化。
2016年,雙方圍繞“紅牛”商標展開法律拉鋸戰,這場曠日持久的訴訟重創紅牛在華市場根基,產品鋪貨受阻、渠道信任動搖,為競爭對手騰出戰略空間。
東鵬飲料精準捕捉機遇,憑借四大差異化策略實現突圍:
一是直擊藍領消費群體,通過下沉渠道滲透工地、汽修廠等場景;
二是以半價定價策略構建價格優勢;
三是獨創PET瓶+可重復密封蓋的便攜包裝,契合戶外作業需求;
四是推出掃碼領獎互動營銷,激發終端消費熱情。
多重組合拳下,東鵬特飲迅速搶占市場份額。
市場數據見證了東鵬特飲的強勢崛起。數據顯示,2023年東鵬特飲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次年持續保持高增長態勢,2024年營收達133億元,同比勁增28.49%。
在行業競爭格局中,東鵬特飲已連續三年穩坐中國能量飲料市場冠軍寶座。
尼爾森IQ數據顯示,其市場統治力進一步增強,2024年在我國能量飲料市場的銷售量占比從2023年的43%攀升至47.9%。
從曾經的行業追隨者到如今的領跑者,東鵬特飲實現了華麗逆襲,成為能量飲料賽道的標桿品牌。
圖片來源:市值觀察
不過快速增長之下,東鵬飲料的發展隱憂卻逐步顯現。
2024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158.39億元的總營收中,東鵬特飲單品貢獻高達133億元,占比84%,暴露出嚴重的單品依賴問題。
這種單一產品主導營收結構的模式,在市場競爭加劇或消費趨勢轉變時,極易面臨增長瓶頸與經營風險。
對此,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林木勤明確提出“未來三年培育第二曲線”的戰略目標,通過“1+6”多品類布局謀求突破。
在穩固東鵬特飲核心地位的同時,東鵬飲料相繼推出電解質飲料“補水啦”、即飲咖啡“東鵬大咖”、茶飲料“烏龍上茶”“鵬友上茶”、植物蛋白飲品“海島椰椰汁”及預調雞尾酒“VIVI”等新品。
從數據上看,2024年雖然就“補水啦”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80%,但這主要由于2023年基數較低。
為了促銷,“補水啦”出廠價很低,僅為2.26元/升,毛利率為29.7%,并不賺錢,而且銷售情況也不佳。
2025年,在北京繁華地段的某超市里,“補水啦”在打折促銷。足以說明“補水啦”尚未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可。
這些新業務尚未形成足以支撐業績增長的規模效應,距離真正構建起可持續的第二增長曲線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04
面臨健康質疑
隨著功能飲料市場熱度攀升,消費者對產品健康屬性的質疑也愈發強烈。東鵬特飲等爆款產品因高含糖量、咖啡因刺激性及復雜配料表,引發廣泛關注。
有網友吐槽稱:“喝了東鵬后一直亢奮的睡不著,甚至還有點呼吸堿的感覺”。
更有網友說,再也不喝東鵬特飲了,吃飯沒有胃口,半夜硬生生從睡夢中拉起來吐。
根據大量研究表明,功能飲料雖能快速提神,但長期或不當飲用,將對健康產生潛在威脅。
從成分風險來看,咖啡因作為核心提神物質,過量攝入(每日超過400mg)易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同時可能引發神經系統過度興奮,造成失眠、焦慮等癥狀,老人兒童更應該注意。
此外,高含糖量是另一大隱患——媒體檢測數據顯示,東鵬特飲500mL裝含糖量高達66.5g,遠超成年人每日添加糖建議攝入量50g的“警戒線”,長期飲用不僅增加肥胖風險,還可能誘發糖尿病。
功能飲料雖然能暫時提神,但千萬不能過量。這些健康爭議不僅引發消費者對功能飲料安全性的擔憂,也對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
總結來說,東鵬飲料雖然憑借精準的市場策略實現逆襲,但業績亮眼的背后,卻暗藏產品結構單一、過度依賴單品的隱患。同時,功能飲料普遍存在的健康爭議,也可能成為其發展路上的“絆腳石”。
未來,東鵬若想突破增長瓶頸、化解信任危機,需加速品類多元化布局,并在產品健康化上持續發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健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