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了下平流層浮空器發電的技術,我想起將近30年前學流體力學的伯努利方程,理解了地面風力發電和平流層發電的巨大差異。按照目前的材料技術水平,已經具備高空發電的能力,發電成本只有火力煤電的1/10,遠比地面風力發電設備成本低,發電量也要大得多。制約這項新能源技術應用的關鍵,是空域安全的問題,畢竟軍民航不可能為這種浮空器繞道。
對于低空經濟而言,航空器的電動化是大勢所趨,目前主要考慮的是將航空器停在地面,其實有了浮空器技術,將航空器停在天上并完成充電,也完全可行。在天上解決天上的問題,偶爾降落地面只是卸載貨物和乘客,這才叫低空經濟。如果低空經濟仍然考慮大規模占用地面土地資源,大量消耗存量能源,這種發展思路會導致成本增加,而收益有限。
如果大力浮空器技術,用閑置的空域資源,解決空中發電問題,解決低空航空器空中停放問題。用天上的資源,解決低空發展的資源約束問題,才能真正激發空域生產要素價值。
昨天,我寫文章說中東戰亂,會改變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有人說越是亂世,越需要燃油車。這是用存量思維解決問題的思路,對于戰亂之地,即使地下有石油,就有辦法變成能零售的汽油嗎。即使有汽油,沒有售后服務能力,內燃機所需要的定期保養,能是戰亂之地唾手可得的嗎。煉油廠、加油站、燃油運輸網絡,這些都不是天然存在的,沒有強大的基礎設施運營能力,燃油車鎖依賴的燃料供應鏈更脆弱。相反,只要有光儲、浮空器發電機設備,即使是無人小島,也可以為電動汽車等設備提供充沛動力,根本無需依賴基礎設施。一個社區、一個城市,完全可以做到能源自給自足,曾經的加沙不就是靠光伏實現能源自給自足么,為啥他們身在中東都不能依賴燃油發電呢。
隨著低空和高空技術的發展,高空風電廠的誕生是必然的。人跡罕至的海島、沙漠、荒原、山頂、海洋,都可以大規模部署電動機器人、電動汽車、電動艦船、電動工具,這將大幅拓展人類的生存空間。
最近我國已經宣布新的核聚變技術突破,浮空器發電技術也已經日趨成熟,在這個背景下,一切設備的電動化才是產業發展的正道。至于為了某些戰略需要保持內燃機技術研發、內燃機產品迭代,那另當別論,不能用戰略需要去否定顯而易見的科技趨勢。我支持繼續發展內燃機技術,也贊成保持必要的內燃機汽車生產,畢竟超級電容電池技術沒有成熟前,高寒地區還無法規模化應用電動汽車。
但大趨勢就在那里,不是我們想不想發展的問題,而是我們擔心的火電污染問題,綠電發電量不足問題,眼下都已經有了解決方案,我們要發展的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智算中心等未來產業,都需要綠色電力,汽車產業如果不跟隨未來產業的能源變革大趨勢,那自身的創新發展空間在哪里呢。眼下多數電動汽車企業的虧損,本質上還是制造業的規模和生產效率不足。這個問題交給市場,終將解決規模化盈利問題。對于消費者而言,如何以更低的成本實現充電自由,這個問題僅靠市場是不夠的,希望更多人能跳出新能源汽車的歷史路徑,重構科技產業的新能源生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